張渭 李正琦
摘要:隨著我國國內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中各類隱藏矛盾不斷暴露,部分極端人員為達成自身利益,不惜鋌而走險,以非法手段謀求自身利益。近年來,小規模劫持人質事件時有發生,如南寧地鐵劫持人質事件、福州某超市劫持人質事件等。武警部隊必須積極鉆研此類事件的特點及加強處置戰法的研究,不斷提升制勝打贏本領。
關鍵詞:劫持人質;特點;戰法運用
劫持人質是指劫持分子以暴力或暴力威脅手段挾持、拘留人員為人質,并以人質的生死安危作為籌碼,逼迫政府或個人履行諾言或接受某項條件,以達到其目的的行為。劫持人質事件社會關注度高、處置風險大、示范效應強,因此部分不法分子逐漸將劫持人質作為達到自身目的的一種常用手段,也逐漸成為武警部隊時常面對的一種突發情況。
一、劫持人質事件的主要特點
劫持人質事件通常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事發突然,難以預料。從劫持人質事件的形成來看有以下幾點特征:一是蓄謀時間短。劫持者為了達到目的,往往采取突然行動,帶有一定的激情犯罪的征兆;二是作案時間短。劫持者實施犯罪行為通常只為劫持一個或少數人員,在短時間內突然實施,突發性強,讓人難以防備;三是劫持人質行為的動機,時間,地點不確定,學校、醫院、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隨時都可能發生。
(二)規模較小、武器簡單。大部分情況下,劫持人質事件規模較小,劫持者和人質人數較少,通過近些年國內發生的劫持事件來看,一般由個人單獨實施作案。如2018年10月10日,福州某超市劫持人質事件;2019年8月9日,南寧地鐵站劫持人質事件;2020年1月2日濮陽市劫持人質事件等,均為犯罪分子單獨采取行動,被劫持人質也僅為一人,不法分子使用的武器也為普通水果刀。
(三)性質惡劣,手段殘忍。劫持人質犯罪大都基于獲取錢財或報復社會和個人,作案目的性極強,在目的不能達成時往往會采取傷害人質或與人質同歸于盡等極其殘忍的手段。一旦犯罪分子與我方形成對峙,便自以為沒有退路,情緒會處于激動狀態,心理防線十分脆弱,很可能會傷害無辜群眾。這種不穩定情緒會加大我方處置難度,如果處置不慎,可能發生嚴重的后果。
(四)情況易變,危害性大。由于不法分子與我方是正面對抗,精神和心理狀態時刻保持著高度緊張狀態,在對峙過程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觸動犯罪分子敏感的神經,容易引起事件情況的突變。因此,由于處置行動的不確定性,一線指揮員在處置過程中需要因勢利導,將事件的主動權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及時捕捉戰機和果斷采取行動,才能順利解救人質。
(五)防范意識差、戰機易把握。雖然不法分子以人質進行要挾,但對我方行動的影響相對較小。加之大部分不法分子屬于普通人員,未經過專門劫持訓練,無論是反偵察能力還是反襲擊能力都相對較弱,我方在處置時仍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通過談判勸降或武力等方式尋找合適的戰機,將被動逐漸化為主動。
(六)擔負責任重、處置壓力大。劫持人質事件往往受到各類媒體的高度關注,加之人的獵奇心理,處置行動將會是一種處于媒體監督下的“陽光作業”。由于處置行動及處置結果將面臨來自社會各界的輿論,不能有任何閃失,在這種背景之下,指揮人員和處置人員在行動的過程中必須承受極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影響處置效果。
二、處置劫持人質事件的戰法運用
處置劫持人質事件是一種特殊的戰斗行動,結合武警部隊作戰實際,其基本戰法通常有:
(一)快速到位、封控現場。“快速到位,封控現場”是指在受領任務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調集就近兵力,抵達事發現場。到達現場后,在事發地的周邊選擇有利地形,布哨設卡,占領制高點,控制地下通道,對過往人員車輛進行檢查、控制、疏導,制止無關人員進入事發地區,堵截企圖逃離封控地區的不法分子,割斷其與外界聯系,形成立體封控態勢,防止事件升級。
運用此方法的時機有兩點:第一,劫持事件發生后,先期出動兵力相對較少,而其它部(分)隊不能及時到位,處置兵力不足時;第二,事發地域周邊沒有重要目標,劫持分子情緒較為穩定,不愿擴大事態,短時間內人質安全相對有保障時。
(二)談打結合、極限施壓。“談打結合、極限施壓”是指在劫持人質事件中,在做好武力打擊準備的同時,恰當地運用政策攻心手段,并貫穿整個解救行動的全程。談判可以促成問題的和平解決,即使在和平解決沒有希望的情況下,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第一,談判是一種控制手段,通過談判可以讓我方指揮員對事態進行有效控制和引導;第二,談判是一種偵查手段,通過談判可以獲取不法分子劫持行為的原因及背景,同時也可以探查出不法分子的心態變化,了解現場態勢和不法分子的行動預謀; 第三,談判是一種迷惑手段,借用談判手段可以迷惑不法分子,使其誤以為我方愿意滿足其不法需求,可以為接下來武力處置創造有利戰機;第四,談判是一種延時手段,可以在最大限度保護人質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為我方指揮員調動兵力、確定處置方案爭取到寶貴時間。
運用此戰法需要把握三點:一是要把握原則底線,在面對恐怖分子的無理要求時,必須堅持底線,不能為了取得談判成功就一味妥協,不顧自身原則底線,容易造成輿論被動;二是不能急于求成,談判是個艱難的過程,要想讓雙方都滿意很難,但也不是沒有可能,指揮員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耐心;三是談判攻心和武力震懾要靈活使用,正反兩方面給犯罪分子壓力,確保達到最佳處置效果。
(三)隱蔽近敵、伺機抓捕。“隱蔽近敵、伺機抓捕”是指通過隱蔽的手段靠近不法分子,使其放下戒心,尋找機會將其一招制服。這個戰術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近敵,二是抓捕。接近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以人質親朋好友身份接近;二是以黨政領導身份接近;三是以談判人員的名義接近;四是以提供所需物品(如煙、水、食物)的名義接近。抓捕時一是要設法麻痹劫持者。如通過交談拉關系消除劫持者的戒備意識或滿足劫持者的要求,趁提供物品的機會,尋找劫持者破綻。二是處置動作要突然迅猛,一步到位,一招見效,不給劫持者反抗的機會。三是處置行動要連貫配合,要求處置人員事前進行明確分工,周密計劃,戰術動作連貫配套、協調一致,一旦出手,動作要快、準、狠,將不法分子一招制服。
(四)隱蔽部署、武力突襲。“隱蔽部署、武力突襲”是指隱蔽部署兵力,趁對方不松懈時,對劫持分子進行突然攻擊的一種戰術手段。為達成突擊行動的突然性,需要從罪犯觀察的死角隱蔽接近,根據實際地形,突然發起進攻,將不法分子制服。如若劫持現場難以實施行動,可采取易地處置的方法。先答應不法分子離開現場的要求,或誘使其離開現場。在此之前,我方應在不法分子的必經之處嚴密部署,憑借地形、趁其不備,將其擊斃或生擒,救出人質。
武力突襲,要求我方必須在瞬間奪取不法分子對人質的控制能力及其反抗能力。一是奪取犯罪工具。首先奪取犯罪分子的武器,然后再對其采取進一步處置措施。例如,劫持者若使用水果刀,可先將手中的刀奪下,而后再控制不法分子;二是消除不法分子的攻擊力。先抓住其雙手,必要時使用武器攻擊其致命部位,迅速將其制服;三是使不法分子與犯罪工具分離。先設法使其對犯罪工具短暫脫離,為處置行動創造一個時間差。例如:趁其伸手接錢、點煙、簽字等方法,使其手暫時離開引爆裝置或暫時放下手中的刀具,而后將其制服;四是分離劫持者和人質。先設計使劫持者與人質脫離,然后再處置。例如:如果劫持者使用犯罪工具為刀具之類,趁其放松對人質控制的有利時機,突然將人質拉開,離開劫持者的攻擊范圍,最大限度的保護人質。
由于劫持人質現場情況復雜,機會轉瞬即逝,所以要求現場指揮員必須靈活進行處置,準確找到突擊時機,確保人質絕對安全。
(五)把握時機,火力狙擊。“把握時機,火力狙擊”是以憑借我方火力優勢對劫持分子突然攻擊的戰斗行動方法。在行動時,應挑選最優秀狙擊手占領最佳狙擊位置,尋找并抓住戰機,以準確的火力給不法分子打擊的一種戰術手段。這要求挑選心理素質強,專業技能精的優秀狙擊手執行狙擊任務,并且在行動過程中要給狙擊手創造出最好的射擊環境。如吉林長春市“12·29”劫持人質事件和南寧地鐵劫持人質事件,就是由狙擊手準確把握時機果斷處置,一槍斃敵,成功將人質解救。
(六)示假隱真、奇兵取勝。“示假隱真、奇兵取勝”是指在表面上作出與恐怖分子談判的跡象,或在周邊部署可以看到的兵力,實際上將兵力部署在地下或空中,趁恐怖分子沒有反應之際,突然采取行動,消滅恐怖分子,解救被劫持人質。運用此戰法需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要做好隱蔽工作,在采取突擊行動前,一定不能被恐怖分子知曉我方行動的方法,可采用迷惑的方法吸引恐怖分子的注意力,隱蔽我方作戰意圖;二是要與談判相結合,盡量拖延談判時間,為實施武力突擊做充足準備;三是要充分考慮作戰環境的復雜性,便于我方一次性突入,快速采取行動。
三、處置劫持人質事件需把握的問題
(一)完善處置預案。處置劫持人質事件,必須根據現場態勢,靈活制定多種處置預案,根據態勢的變化因情施策、因勢用法,力求以最小代價完成處置任務。
(二)靈活運用戰法。處置劫持人質事件時往往現場環境復雜,且情況易變,應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各類情況,在預案基礎上,靈活使用不同戰法,不搞教條主義,圓滿完成解救任務。
(三)配強作戰力量。任務官兵扎實的軍事素質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是遂行任務的關鍵因素,劫持現場兵力難展開、行動難協同,對作戰隊員的軍事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挑選作戰隊員時,優先挑選軍事技能強、心理素質高、戰法運用活的官兵。
(四)創造有利戰機。劫持分子往往狡猾兇殘,以人質為擋箭牌與我方形成對峙,利于我方行動的戰機很難把握。在解救行動中,現場指揮員要靈活決策,大膽思考,積極作為,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有利于作戰隊員處置的有力戰機,采取有效戰法瞬間制敵,一舉達成行動目的。
(作者簡介:張渭,天津武警指揮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戰役戰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