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五部主任醫師 趙紅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呼吸道傳染病,會對患者造成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障礙。隨著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許多新冠肺炎患者陸續出院,進行居家康復。那么,新冠肺炎患者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呼吸康復呢?
為了幫助新冠肺炎患者減少后遺癥、提高生活質量、更快地回歸正常生活,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專委會心肺康復學組共同編寫了《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并組織專家編寫了《輕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呼吸康復指導》等三個教學視頻。
除了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外,輕癥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不存在呼吸功能障礙。但是,疫情發生突然,患者會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呼吸康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輕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的整套方案一共分為五個部分,前四部分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第五部分以音頻的形式呈現。

圖1

圖2
第一至第三部分分別在臥位、坐位和直立位三個不同體位設計了呼吸動作及軀干、肢體動作。臥床時可以通過氣道管理、上下肢活動及體位變化預防身心機能的衰弱及血栓的發生;直立位的活動則能夠刺激交感神經系統,緩解因為臥床導致的血壓調控問題及機體代謝相關障礙。

圖3

圖4
第四個部分是執行該方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如果活動中出現不適感,如呼吸困難、胸痛、頭暈及視物不清等,應及時暫停并休息。
●對于體能較差不能維持站位的患者,建議進行臥位和坐位訓練;坐位不能完成從臥位開始。
●對于糖尿病患者,建議在餐后1 小時以后開始活動,活動中出現頭暈、出冷汗等癥狀,及時暫停活動,并且檢測血糖;近期血壓偏高者,避免活動過快,并減少活動量;存在低血壓的患者,建議增加雙手快速握拳-放松活動,活動中避免快速從臥位轉移到坐位或者站立位。
第五部分的音頻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喚醒其內在生命力。
新冠肺炎除了常規的藥物治療和氧療,呼吸康復也是一個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在減少患者臥床時間、促進康復的同時,還會帶來情緒上的安撫。輕癥和普通患者出院后,還可以自己跟著視頻進行練習。
我們還發現,對于居家的普通老年人或者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而言,這套呼吸康復操也同樣適用。
其實,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從呼吸康復中更能獲益。對于這部分患者,從我們的臨床經驗來看,早期干預可以有效避免后續出現嚴重的功能障礙。當然,需要由醫務人員結合患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后,決定哪些患者可以開始呼吸康復介入,以及進行何種形式、何種強度的呼吸康復訓練。

圖5
在《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里,我們制定了呼吸康復治療的排除標準、患者判斷終止活動的標準以及醫務人員判斷終止活動的標準等。
●心率<40 次/ 分或>130次/分。
●新發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血壓:平均動脈壓(MAP)<65mmHg 或>110mmHg(毫米汞柱)。
●體溫≥38.5℃。
●血氧飽和度≤93%。
●機械通氣參數:吸入氧濃度(FiO2)≥0.6;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10cmH2O(厘米水柱)。
●呼吸頻率>40 次/分或<5次/分。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新出現的進行性加重的肝腎功能障礙。
●不安全的氣道。
●存在不適合呼吸康復的其他并發癥和疾病。
●患者非清醒或不能按照指令進行合作。
出現以下任何情況時建議立即終止活動。
●自覺心悸。
●呼吸困難或氣短加重。
●出現大汗、疼痛(胸痛、劇烈頭痛或腹痛)或疲勞等不適。
出現以下任何情況時應立即終止活動。
●心率<40 次/ 分或>130次/分。
●血壓:MAP<65mmHg或>110mmHg,或較基線值變化20%以上。
●呼吸頻率>40 次/分或<5次/分。
●血氧飽和度≤88% 或下降>4%。
●新發心律失常。
●新發心肌缺血。
●臨床表現:意識狀態變差、大汗、面色異常、疼痛、疲勞。
●造成人機對抗。
●任何治療管線的脫離。
對于重癥沒有上呼吸機的患者,只要病情相對穩定,不在排除范圍之內,在住院時就可以開始進行呼吸康復。
此外,如果患者轉成危重癥的風險特別高,就不適合做呼吸康復。危重癥患者,尤其是在重癥監護病房(ICU)住院時間較長的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出院后如果功能障礙仍然較重,建議到醫院康復科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呼吸康復指導》主要就是針對這部分患者的康復提出指導意見。
一般來說,呼吸康復建議一天做兩次,上、下午各一次,一般在飯后1 小時左右。當然也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例如老年人或本身狀態不是很好的患者,可以選擇臥位或坐位,年輕人或狀態尚好的患者可以選擇站立位。根據患者自己的體能情況,一節做8 拍或4 拍均可。
對于重癥患者,也是主張上、下午各做一次,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強度。如果出現不良事件,需要停止訓練;經過休息后可很快緩解的,可以適當降低強度或改為間歇訓練繼續進行。
如果重癥患者沒有轉成危重癥,一般情況還可以,回家后可以慢慢進行康復,包括跟著呼吸康復操進行練習。久住ICU、存在嚴重功能障礙(包括呼吸功能障礙、肢體無力、肌肉萎縮等)的危重癥患者,還是需要到康復科去接受更專業的指導。當然,在進行康復訓練之前需要呼吸科醫生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評估,并與康復科醫生和治療師共同制訂呼吸康復方案。
提到呼吸康復,通常大家都認為是呼吸功能出現問題時才需要做。這里需要澄清一個概念,其實,呼吸康復并不只是針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訓練,其涵蓋了四方面內容:患者教育、運動、營養和心理。其中,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通過呼吸康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同時,呼吸康復操中增加的一些呼吸調整和控制,包括節能呼吸、痰液廓清等,可以幫助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將氣道內的分泌物排出去,減少痰液或分泌物在肺內的蓄積,避免病情加重。
重癥患者除了肢體訓練外,可以做一些呼吸的控制。根據以往經驗,重癥患者在雙肺大面積感染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呼吸康復通過指導患者氣道廓清技術幫助痰液排出,通過節能呼吸技術指導患者減少呼吸做功、緩解呼吸困難,通過肢體活動增強肌肉,包括呼吸肌的力量,預防血栓的發生。
現在,國際上對于ICU 患者的功能康復越來越重視,部分ICU出院患者存在軀體功能障礙和認知、心理功能障礙,這種情況被稱為“后ICU 綜合征”。因此,對于ICU 患者,呼吸康復不僅僅針對單純的呼吸功能障礙,還要緩解患者的心理、情緒問題,以幫助患者離開ICU后,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所以,并不是像通常人們所理解的,出現慢阻肺或有了間質性肺疾病時,才需要去做呼吸康復。呼吸康復通過教育、運動和患者行為的改變,來改善患者軀體和心理健康,并能夠使這種改變長期維持。
中醫呼吸康復主要針對人群為輕癥、普通患者及出院后患者,如果沒有禁忌證(如四肢功能障礙、意識異常等),經專業人員評估后建議進行八段錦、簡化太極拳、呼吸導引操、六字訣等訓練,可選擇1 種或2 種。推薦意見如下。
練習時注意要松靜自然、準確靈活、練養相兼、循序漸進。8 個動作分別重復6 ~8 次,時間共計30 分鐘左右,每天1 套。
動作柔和,強調意識引導呼吸,配合全身動作。每套時間(包括訓練前準備活動及結束后的放松活動)共需50 分鐘左右,每天1 套。
包括松靜站立、兩田呼吸、調理肺腎、轉身側指、摩運腎堂、養氣收功6 節。每套時間共需30 分鐘左右,每天1 套。
六字訣是通過呬、呵、呼、噓、吹、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調節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的呼吸吐納法。每套將每個字各練習6 遍,共需30 分鐘左右,每天1 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