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華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 遼寧 沈陽 110122)
對于現階段的國際競爭來說,創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戰略,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是這一戰略的產物。為了更好地培養出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高新人才,我們應當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現狀進行思考。
同往年不同類型的比賽相比較,“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出現了顯著的差別,這種差別在多個方面均有體現。諸如,比賽項目類型更加多樣化、參賽人數更多、賽程更加復雜、比賽規模更大等方面的差異。而這些變化也正能反映出參與大賽的高校平均水準。而基于當前的這些變化,我們應當從實際著手來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背景下的全民創新創業熱潮來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創新創業大賽的優勢作用,采取何種手段來保證任何高校、任何學科的學生都能加入創新創業大賽的隊伍。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轉化率影響著我國創新型人才戰略的有效落實,而創新又關乎到國家的國際地位和未來發展前途,所以國家部門必須將“如何提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成果的轉化率”作為思考重點,在創設大賽平臺時,最大程度地確保高校學生的創業創新比賽成果的意義得到有效實現,并在保證成果的前提下來提高高校學生的既得效益[1]。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還要加強高校學生創業創新大賽和現實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得高校學生能夠創造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成果,將理論和現實產業聯系在一起。
在“互聯網+”背景下,國內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都遭受了空前未有的沖擊,而這也使得各大高校的人才培養事業在擁有更多機遇的時候也需要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改變創新創業教學的現狀是迫在眉睫的任務[2]。其次,“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必須具備“包容、多元、開放”的多元化創新型思維,因此各大高校必須基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來對“互聯網+”的特點、定義、功能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并對高校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會進行審視,判斷在“互聯網+”背景的影響下高校處于何種位置。同時,高校還應當思考如何在創新創業教學中滲透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以及注重德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高校需要借助新型教學理念來對創新創業教學進行完善,并為人才培養的成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互聯網+”背景下改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現狀,最重要的是保證大賽能夠實現全員參與和全方位滲透。為此,各大高校必須和教育部門、相關機構、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利用合作理念來對創新創業教學的設施條件進行優化。同時,高校還應當聯合教育部門和企業在校內建立專門的實踐基地和學科實訓室,保證理念教學、實踐教學、項目實訓的相互融合和協調發展,保證創業創新教學理念能夠高效落實[3]。
國家教育部門在全面了解“互聯網+"高校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現狀的前提下做好思考和經驗總結,并在高校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探索進程中,將“全普及”作為重點,保證各大高校都能針對化地培養不同學科專業、各級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實現創新創業教學的系統化發展。同時,不同高校還要在必修課程規劃中加入與創新創業教學有關的所有課程,要求全校所有專業學生都要參與進來,并在系統的教學規劃中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內容。其次,各大高校還要保證課時得到科學合理的安排,并且創新創業教學的相關課程和學生專業的其它必修課程能夠相協調。另外,各大高校還要基于自身特色,在順應就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滿足“互聯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規范標準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學狀況,組織學生參與多樣化形式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例如,創新設計活動、創業研討會等活動,并設置相應的學分,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在多樣化實踐的過程中都能更好地成長[4]。在此基礎上,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各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出發點,優化各個年級的創新創業教育,在大一新生中開展入學教育使其初步認識創新創業教育,在大二學生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鍛煉其創新創業思維能力,在畢業班學生中融入畢業教育,提高創業成活率。
總而言之,針對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現狀,國家部門和各大高校需要對大賽成果轉化率的提升、創新創業教學理念的創新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思考,并在探索“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未來發展路徑的過程中,實現大賽的全員參與、全方位滲透和大力普及,以此來保證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得到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