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薇
(南京工業(yè)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1816)
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及其目,意見較為一致,而對于怎樣使得人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認同的路徑則存在較多討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路徑,有主張認知路徑的。比如,學者趙偉就主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他在《人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現(xiàn)實基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一文中認定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滿足人們的需要,才能夠達到使人認同的目的。有主張輿論宣傳路徑的。譬如,學者林伯海、易剛、田永靜、陳樹文等人就認為,只有憑借輿論宣傳、大眾傳媒等途徑,人們才能夠切實地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作為一種社會性、大眾性的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通過黨政領導、專家學的呼吁、號召,乃至是教育引導,才能夠使得廣大社會受眾接受。也有主張機制建設路徑的。比如學者周宏就認為,要想使得廣大受眾接受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機制建設最為關鍵。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學者范潔波就提出理性認同、情感認同、實踐體驗認同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而有的學者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問題提出了總體性的看法,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涵、特點、不足和評價體系等。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相關問題的國內研究狀況。對于國外,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獨有產物,因而國外學者一般不會直接地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問題。然而,另一方面,對社會認同的問題,國外學者還是有著自己的見解的。美國的社會學家曼紐爾.卡斯特寫道,所謂認同就是指人們的經驗和意義的來源。對于認同的社會作用問題,曼紐爾.卡斯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認同對于社會全網(wǎng)絡規(guī)劃建構具有整合作用。而馬林諾夫斯基的所謂文化需求理論則能夠為人們的認同教育研究拓展思路。這一理論強調人們的認同既基于物質需要,又涵蓋文化精神需求,這是認同問題的基本方面。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講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筑牢文化軟實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實現(xiàn)的普遍方法,而認同教育是統(tǒng)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與目標的重要議題。展示目前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上的成績: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主體性在逐步提高,表現(xiàn)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能動性大為提高。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實踐既有差異性,又有獨特性;既有漸進性,又有動態(tài)性。同時,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之下的德行水準在整體提升,整體道德水準大為提高,呈現(xiàn)出了先進性帶動后進的趨勢和整體德行監(jiān)督水平提高的特點。以及,當代大學生對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的道德認識在穩(wěn)步提高并體現(xiàn)出整體性和獨特性?,F(xiàn)有研究成果中認同教育的路徑和方法: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研究視域過于集中。從教育體來看,存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學校層面。從教育內容來看,集中在機制建立,輿論宣傳,理論建設,情感感化四個方面。例如完善認同教育的評價機制,建立利益協(xié)調和利益誘導機制,壓力規(guī)范機制以及科學傳播機制。同時聯(lián)系先行的認同教育所發(fā)生的問題。首先,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現(xiàn)實可行性亟待改善。目前,還存在著一定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影響因素。不僅如此,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其次從大學生這個認同主體來看,其在情感認同的程度上有所缺乏,在行為認同的踐行上有待提高,同時認同的堅定性有所欠缺。最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困境的綜合性因素有認同教育重理論教育輕實踐感知,有些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重要性認知不足,認同教育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都略顯滯后。
在研究中要體現(xiàn)系統(tǒng)性構建認同教育體系,認同教育的主體,認同教育的支撐力量和隊伍建設,認同教育的環(huán)境建設,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認同教育的文化輔助,樹立認同教育的榜樣示范等等。其次把認同教育作為價值觀教育的首要目標,堅持依托高校,把握主陣地主渠道,通過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思政課堂等把認同教育設為研究對象。同時把認同教育研究納入機制體制研究范疇。最后通過軟性滲透,平等對話,體驗內化等內在教育,讓教育真正走入人心,春風化雨,實現(xiàn)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