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陜西洛川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陜西洛川 727400)
1.農村商業銀行仍然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在全部金融機構中,農村信用社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在整個經濟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涉農貸款占比中,2016年末,在全部金融機構中,其中,農業貸款占比為66.8%,農村貸款占比為31.4%,農戶貸款占比為55.9%,在農村金融服務中充當主力軍。
2.中西部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有升高趨勢。從東中西部地區分布來看,發現2018年在西北、東北、華北等地區不良貸款率高,其他地區相對穩定。22個省份中,不良貸款率排名前五的是貴(19.54%)、河南(11.57%)、遼寧(4.95%)、山東(3.45%)和吉林(2.64%),相比之下,京、渝、川、滬、粵以1.5%的不良貸款平均率,處于行業不良貸款的較低水平,同時在東部地區的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都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區的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都升高了。
3.農村商業銀行涉農信貸逐年遞增。在農村商業銀行中,金融資金投放力度很大,貸款不斷增長。涉農貸款方面,以19.23%的增長比率,從2008年(69124億元)到2016年(282336億元)增加了213212億元;農村貸款方面,以19.44%的增長比率,農村金融機構“抽水機”的作用有了明顯減弱。
4.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嚴重沖擊。目前互聯網金融展現出了多樣的靈活的金融業務,備受農民客戶歡迎,這給農村商業銀行帶來了較大沖擊。第一種是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生活的極大便利催生了第三方支付的新模式。第三方支付公司依托銀行賬戶為基礎將銀行卡綁定到移動支付軟件上,實現收付結算功能。騰訊的微信支付以及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支付,兩者共占據了市場99%的份額,并由此還衍生出眾多附加服務,如投資理財,花唄、借唄等。第二種P2P網貸指的是借助互聯網平臺的財務公司通過發布一定利率條件的信息尋找愿意借款的人群及給有需要貸款的人群,通過中間人的角色完成交易并收取服務費的模式。第三種是眾籌模式。創業者發布需要籌資的項目,將人們籌集的資金通過眾籌平臺交給發布者,通過審核之后,后期在平臺上展示或分享進度和成果。
1.西部經濟發展。我國東西部差距大,城鄉差距大,這是影響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經濟因素。第一,經濟實力,農村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基礎條件是宏觀經濟狀況,它會直接影響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第二,投資規模,增加投資規模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它的主要融資方式是商業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這將使農村商業銀行增加貸款業務,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提升。
2.發展戰略因素。發展戰略包括銀行規模和資源配置兩個方面。銀行達到規模經濟狀態時會使單位運營成本下降,單位收益增加;農村商業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大,會引發農村商業銀行的規模不經濟,促使其交易成本增加,損害農村商業銀行的利益。
3.經營管理水平。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包括資本水平和資產管理,高資本水平能夠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資產質量高有利于降低風險,提高經營效率,高不良貸款率會降低農村商業銀行的獲利能力,增加經營風險。
4.職工創新能力。金融創新是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突破傳統盈利模式的有效途徑,提高創新能力有利于拓寬盈利渠道,增加新的應用技術,提高利潤,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現階段,農村商業銀行的收入仍然是以利息收入為主,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會改變以利差利益為唯一收入來源的傳統模式,帶來盈利渠道的擴展,降低交易成本,對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農商銀行的總體經營管理活動都離不開財務管理工作,想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然要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強化。從銀行現實狀況出發,讓財務管理工作變的更加精細,實現銀行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面對市場環境的影響和沖擊,逐步增強自身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1.提升農商行的適應能力。農商行管理工作的創新可以讓農商銀行對外部經營環境變化進行很好的適應。農商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逐步喪失了既有的本地優勢,農商銀行作為地方金融機構,通常和地方政府聯系密切,對地方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最大可能的獲取價值。農商行管理工作的強化能夠讓農商銀行盡可能多的獲取價值,價值最大化既體現于,銀行或取代了最大的經濟效益,也體現于農商銀行盡可能的優化其日常經濟管理活動,在銀行經營和發展過程中,實現了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完美結合。
3.風險應對能力的提升。對風險防控機制進行完善和創新,幫助企業對多種經營風險進行有效的防控和應對。對于農商銀行這類特殊企業而言,其在經營過程中,勢必要遭受多種風險的挑戰與威脅,就整個銀行而言,財務管理在其所有管理工作中占據了基礎性地位,其職責主要體現在制定企業決策,業務核算、經營績效考評和業務發展前景預估等方面。
1.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農村商業銀行多年的發展逐漸構成農村金融的發展主力,基于“三農”發展政策,構建小微企業、社區金融服務等獨特的市場領域。這是農村商業銀行大后方和戰略底線,應堅定不移地堅持。在中央指導下,振興鄉村發展,實現現代化金融體系,構建完整的農村商業銀行發展道路和發展規模,對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農村商業銀行在制定戰略計劃時,應發揮主戰場作用,基于農村市場.提升服務水平,重視三農發展,振興農村經濟。另一方面,做好金融資源分配工作,保障各個區域的資源分配科學合理,優化城市金融市場資源和發展結構,探索一條發展農村商業銀行的有效途徑。做好城鄉市場規劃,加強城鎮特色和精細化水平,提升農村市場的主導性和規模性,并促進和補充彼此兩個市場,從而堅持市場定位。
對農村商業銀行來說,科學有效地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業務有助于增強自身的可持續競爭優勢。由于鋼鐵、能源等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與這些行業有關的銀行傳統大客戶的信貸需求也在不斷萎縮,同時信貸風險也逐漸加大。銀行將信貸資源投向由中小企業發展擴大起來的成長型企業中還將獲得進一步發展。并在該過程中成為成長型企業客戶的忠實伙伴,為銀行建立了長期競爭的有利優勢。
2.加快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新時代,加強風險管理,保持風險底線,是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完善地方領導,省信用聯社行業負責人和公司制股東管理的制度,有效規避風險,確保農村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其次,農村商業銀行要做好職能結構,為風險管理提供組織基礎。例如,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建立完善的審查和貸款分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信貸部門將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客戶的情況,做好客戶信息記錄評估,并據此確定信貸額度。評估后,農村商業銀行執行有關信貸協議,擔保等程序。最后,要全面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管理機制,提升風險管控水平,構建風險控制流程,明確各個環節的風險預防、評估操作,覆蓋更多業務經營和管理,提升員工風險管理和防范意識,規范管理金融活動,按照規定形成良好氛圍。
3.實現經營目標的轉型。農村商業銀行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調整業務模式,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規律,從宏觀、微觀角度精確分析金融發展道路,結合扶貧、鄉村振興政策,構建一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一帶一路”作用,做好振興鄉村經濟工作,以精準扶貧為輔,積極支持國家“三農”戰略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積極支持農村工業化發展,走現代化農村發展道路,利用金融杠桿,穩定金融發展,實現基層改革,重點落實試點管理,提升融資機制管理效率;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重視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趨勢,不斷擴大經營范圍,優化客戶結構。轉型發展農村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擴大發展規模,追求更高、更強的發展模式,堅持長期發展效益,科學分配和管理資源,做好發展規劃,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提升發展效率,獲取更大的效益。
總之,認識清楚農商行的發展現狀及影響銀行發展的因素,積極探索農村商業銀行轉型發展之路,有助于農村商業銀行堅定既定的市場定位,執行既定的發展戰略,實現各項經營管理目標,完善經營理念,實現差異化發展和均衡式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