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興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會計信息是指企業通過財務報告和業績預測報告等形式向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相關信息,以使其作出相關決策。會計信息反映了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以及謀一時點的財務狀況的信息,主要是對外提供,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好的經濟決策。
會計信息對于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首要要求是可靠性,即真實性,它要求企業的信息不僅要有法律依據,更要有事實依據。
現代意義上的會計包含兩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無論是對外的財務會計,還是對內服務的管理會計,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都具有嚴格要求。財務會計是一種信息系統論,主要工作之一是通過向企業外部提供財務報告,讓企業的現有的和潛在的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的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便使其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有效運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國相關法制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不甚完善,懲治力度不大,企業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內外部信息嚴重不對稱。因此產生了一系列損害外部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諸如管理層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利用信息優勢進行的內部人交易,甚至內幕交易,與外部中介結構“合謀”等,提供的虛假信息,使得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狀況做出錯誤的評價,諸如此類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管理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它并不對外提供信息,屬于企業內部的一種活動。它是基于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分析過去,評價企業的現在,以預測企業的未來。通過預測、決策、計劃等一系列活動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提供指導。編制的經營計劃有短期的、中期和長期的。在這個過程中,若存在虛假信息的參與,將有可能左右企業管理層對重大決策的判斷,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造成企業資金流失,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從而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簡言之,會計信息失真是指企業披露的信息與客觀存在的事實本身不一致,是指會計信息的產生與提供違背了信息質量要求的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失真有多種表現,歸納起來看,不外乎兩種類型:從橫向看,信息流向失實;從縱向看,信息流量失實。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成因,可歸納為兩個方面:外部法制和內部治理。
1.外部法制
任何一家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甚至政府,都需要按照國家頒布的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財務報告。以企業為例,企業需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會計信息、財務報告。國家對企業的會計政策即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有強制性要求,同時也有選擇性。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以及各種會計估計都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法律制度不盡完善,給予了企業的管理層“鉆漏洞”的機會。其次,新的《會計法》雖然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了規范,但是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小,企業會計人員實施違規行為的機會成本要遠小于其可能因此獲取的收益,因此無法發揮威懾會計人員,約束會計人員機會主義行為的作用。最后在一些單位,法律很難得以落實,使得許多職能部門的人員有法不依,知法犯法,違法不究的現象。
外部治理機制難以發揮對公司的監督作用。證券分析師、債券評估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在執業時有獨立性的要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中介為了自身的利益和保障穩定的收入來源,與企業“合謀”,出具虛假報告,嚴重侵害了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2.內部治理
會計信息由企業產生和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也必然離不開企業的會計人員及其負責人等,這一問題也關乎公司內部治理。有些擔任企業會計人員并不具備與職責相關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在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和會計核算時,往往無從下手;或是對待工作不認真,做事馬馬虎虎,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或是在工作過程中,考慮到自身的效用和利益,做假賬以追求自身利益。
其次,企業的組織機構和職能的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對于企業權力、責任和義務的分配不合理,崗位分工不明確,產生了利益沖突,沒有做到不相容的職務相分離,為了節省人力成本,產生一人多職的情況,內部監督弱化,會計信息的產生有了人為操縱的機會,例如,在多數企業中存在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以滿足其各種各樣的目的。企業的內部審計的職能部門在工作過程中也很難保持獨立性,因此也很難發揮其作用。
最后,企業領導人的非法干預致使會計信息失真。在績效工資制度下,企業管理層的個人收入直接與企業的績效掛鉤。當企業業績未達到指定目標時,很可能授意,指使或控制會計人員“造假”,即使是負有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在面臨上級“要求”和下崗失業的選擇時,也很難堅定立場不做假賬。
1.傳遞錯誤信息,產生錯誤認知
財務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對外部利益相關者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會危害到企業自身。對外,企業傳遞了虛假信息,使得企業外部的投資者對企業的認知不清或產生了錯誤,進而使其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例如企業存在融資需求時,往往會向社會傳遞企業經營良好,具有遠大前景的信息;具有信息優勢的內部人通過盈余管理或操縱業績預告,在二級市場進行股票交易獲取超額收益或實施內幕交易。違法或違規行為一旦被查處,不僅使得企業利益受損,還會使其聲譽受損。管理會計信息失真將會使企業的管理層做出有悖于企業利益的決策,產生不恰當的經濟行為,損害了企業的利益。
2.損害各方利益,導致企業虧損
從根本上講,會計信息失真已經影響到了經濟利益的分配。從企業的銷售活動展開說明,企業隱瞞實際發生銷售,不確認、少確認收入或推遲確認收入,降低企業當期的利潤,實現少納稅的目的;相反如果管理層想夸大經營業績,達到績效,也會相應歪曲這一信息或不確認、少確認成本費用。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以及進行的會計估計中都存在著某種利益的驅動。最后,企業的會計活動是服務于會計主體和機關人員,因此,其首要維護的是企業的利益,即便以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代價,如通過制造虛假會計信息實現偷漏稅,采用錯誤的計提,分攤方法侵占職工權益等。
3.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
會計信息失真中存在的一些如制造虛假的票據,胡亂分攤或提前確認成本費用,減少繳納稅收,隱瞞或通過關聯交易進行虛增收入等違法違規行為,導致企業的聲譽受損以致虧損倒閉,企業員工面臨失業的風險。虛假的會計信息使政府機關對社會經濟現象產生誤解,使得國家有限的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導致出臺的政策失誤,以致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使得社會紊亂。
4.導致政府財政預算的編制出現錯誤。
政府財政收支預算的編制方法是增量預算法,是在上年財政收支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下一年預計的新增收支內容而確定的,在某個時點上發生錯誤,會產生連鎖反應,影響未來預算的準確性。
國家層面上,對現有的會計業務處理進行詳細的規定,對違法亂紀問題制定相應的懲罰條例,使會計制度更加完善。通過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消除不法會計人員根據主觀意識和外部壓力利用會計制度的漏洞,實施不法行為產生和傳播虛假信息。法制不完善為會計工作人員弄虛作假創造了“機會”。因此,國家必須完善法制,健全法律制度體系,嚴格約束企業相關人員的行為。
企業層面上,企業是理性經濟人,以營利為經營目標。然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企業領導者不能以違反會計行業的制度要求為代價來獲利,過度干預會計信息的處理,否則必然會導致企業聲譽和利益受損。
另外,企業應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培訓,樹立和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爭取做到慎獨慎欲,慎行慎微,嚴格約束自己,力爭做到有法必依。同時企業要增強內部監督,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內部審計,加強對內部管理人行為的制約。
針對治理公司中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具體的措施就是讓企業的經營者做到不必為、不愿為、不敢為和不能為。
(1)“不必為”,是指減少直接責任人員因會計信息失真成功可能獲取的收入,或增加其實施該種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失。通過收益和成本的權衡,使行為主體感受到實施這一行為的巨大風險損失。
(2)“不愿為”是指對會計信息失真主體進行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養,使之從主觀上不再追求會計信息失真。與上述不同的是:“不必為”是通過外在的制度安排使行為主體無法通過會計信息失真實現其目的;而“不愿為”則是通過對失真主體進行思想教育等方法提高職業道德修養,主觀上恥于實施這一行為。
(3)“不敢為”是指加大查處和懲罰力度,從而增強行為主體實施會計失真行為的機會成本,增強了行為主體實施行為的風險,使之不敢展開這一行為的實施。
(4)“不能為” 指企業通過創造新的企業制度,加強了對企業管理層權利的監督,從而增強了對企業內部人行為的約束,使其無法通過實施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達到追求個人私利的目的。
根據以上分析,為了解決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加強公司的外部治理機制,包括對產品市場、資本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建設。其次,培育良好的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為其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鼓勵其長期持股,增強對內部管理人的監督,發揮其積極治理效應。最后,要積極引進獨立董事,加強董事會的獨立性。
執法監督角度,應當加強國家執法機關力度,嚴懲經濟犯罪行為。政府部門需要加強監管。對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進行具體的規范,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開展工作,加強執法力度。
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要相互配合,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會計師事務所要保持其獨立性,承擔起“客觀,獨立,公正”的職業責任,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與被審計單位同流合污;企業內部要加強內部審計,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監督。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日益凸顯,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推動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企業必須提供可靠真實的會計信息。然而我國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頻頻發生,嚴重阻礙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損害了相關者的利益,這一問題已經在眾多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及時對會計信息問題進行研究和處理,已經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國家必須完善會計準則,避免一些會計工作者利用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弊端隨意發揮,加強對管理層的監督;其次要加強對企業會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會計職業道德的意識,增強他們的職業素養,嚴格堅守職業道德準則,堅持不做假賬,在工作過程中爭取做到自覺自律,自省自危。同時要增強企業的內部監督,加強企業內部治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會計行業氛圍,為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