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偉 (江西財經大學)
國際內部審計的新理念早在1999 年就有了很大的轉變和發展。相比對1993 年國際對內部審計部門職能的定義,1999 年著重突出了幾項改變,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確認性和咨詢性,改變了當時內部審計部門評價和審查的性質。換言之,在1999 年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就將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更加突出了,削弱了內部審計部門監督的強硬性,更加突出了通過為企業和單位服務的方式來加強經濟秩序和風險防范提升的目的。同時,1999 年的內部審計定義還是維持了獨立性和客觀性的特征,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要獨立于各個部門,保證其公正性,還要對單位和企業的經濟形式和情況保持客觀的態度,嚴格遵守內部審計的要求。此外,內部審計工作模式還需要更加規范化、系統化,要形成體系來維持內部審計的工作運行,對待問題要統一化,以合理科學的評審程序和治理程序去規范單位和企業的經濟行為,從而加強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為企業創造價值。
而這一方面的轉變無疑對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響,其中核心轉變——從監督轉變為增值服務就是向著國際內部審計新理念靠攏的。另外,內部審計對人員的素質要求和體系完善要求的提高也符合國際對內部審計部門的要求。
這里以A 公司為例進行分析,A 公司為國家在農業工業化中的主要企業,擁有近20 年業界成功的歷史?,F在,該公司每年生產21萬套進口量,其中有30 萬套庫存,其數量和規模為亞洲前列。A 公司內部審計的大多數內容包含會計帳簿、相關文件、資金流程,主要包含有這些項目的錯誤、相關行為的合法性、可靠性、有效性以及各種文件的完整性。
這些是內部審查的一部分,僅僅是為了流動性。但是,信用資產,關聯的看不見的資產,事實上是經濟利益,不良債權的處理和關聯風險的預示,責任的處理等沒充分地被探討。
另一方面,A 公司的風險管理意識變得也尤為的薄弱。A 公司是農業工業化的主要領頭企業,但是很具有競爭力。A 公司的管理團隊也認識到市場競爭有風險,但風險管理是在經驗的基礎上(減少系統風險,經營團隊強烈主張過去的慣例:市場開放)。關于A 公司內部審計模式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經過調查發現,A 公司在內部審計方面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一些領導層對內部審計不夠重視,這就直接導致A 公司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得不到支持。通過訪談發現,部分領導層認為內部審計是國家為了監督企業的一種職能體現,并沒有認識到內部審計是企業的內在需要,更有甚者認為內部審計是一項負擔工作,進而從心理上排斥內部審計。除此之外,由于內部審計認識上的不足,A 公司在內部審計的人員調配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內審人員、機構的撤并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且財務人員兼職內審人員現象存在,最終導致A公司內部審計存在較大的紕漏。
A 公司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也較差,這跟內部審計的特性固然有一定的關系,是因為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由相關負責人直接管轄并開展工作的,與外部審計存在一定的區別。
但經過調查發現A 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差跟自身的原因也有關聯,A 公司審計機構與監察部門進行了合并,且管轄內部審計的領導又參與財會工作,這就導致了A 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很難站在一個公允的立場進行,在內部審計的相關評價上也不夠真實。內部審計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是保持其獨立性,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到內部審計的質量并產生一定的風險。
任何工作都需要人才的維持,內部審計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參與進來,其質量必然沒法保障。
通過調查發現A 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基本為會計專業畢業,但在專業知識的掌握上又不夠深,類似計算機、企業管理等綜合性知識掌握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自身業務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參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自然會存在質量上的問題。此外,A 公司的領導對審計人才這塊也不夠重視,在內部審計崗位上他們不愿安排業務熟練的人員,更不愿去招聘業務熟練的專業人才。
結合新時代國內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對于A 公司而言內部審計模式的轉變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化,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定位轉變是必然的,為了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內部審計部門的核心定位轉變就是從監督轉為增值服務,為企業和單位提供更加優質科學的經營服務和風險防控服務,促進企業和單位的更好發展。一方面,內部審計組織要精簡機構形式和流程,增加為企業和單位服務的成本支出,減少形式化、作風化的不必要成本,簡易化管理;另一方面,內部審計組織注重工作的重點,為企業和單位提供更多關于經營方面的有效建議,開設更多增值服務項目,切實幫助企業和單位提升業務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當然,監督職能和增值服務職能是相輔相成的,增值服務實質上是更高級別的監督管理,因此基本的監督管理也不能完全拋棄。
內部審計工作是通過評價和評估的方式督促企業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和經營模式,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增加競爭優勢。因此,內部審計組織要注重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后著重對企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因此,內部審計組織首先要掌握企業的財務資料、管理基本情況以及經營情況,然后根據審計考核標準進行評價,找出企業和單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向企業和單位表明并提供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協調組織內部的監督管理工作。
由于內部審計組織工作的轉變,工作人員的工作要求和素質要求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因此,內部審計人員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根據工作方向和模式的轉變而學習更多專業知識,掌握工作流程和模式,切實保證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承擔相應的工作責任;接著是對自己職業道德的提升,保證作為內部審計人員秉承公正、客觀、公開的態度對待內部審計工作,為企業和單位提供有效科學的建議;最后是內部審計組織在配置工作人員時要注意對人員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計劃,引進更加專業的工作人員。
綜上所述,我國的內部審計工作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需求而進行實質性的轉變,由監督轉為增值服務使得內部審計的工作理念、重心和工作人員要求都有明顯的變化。對此,內部審計組織要適應這種轉變,以企業和單位的利益為落腳點,切實轉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