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嫦瑩,黃春榮,周世超,游遠坤,賴雪燕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廣東 廣州 510440)
脊髓損傷可使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功能出現嚴重障礙。疼痛是脊髓損傷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病理性神經痛表現為燒灼痛、麻木痛、針刺痛等[1]。目前,臨床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痛以西藥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欠佳[2]。中醫認為脊髓損傷會使經脈不通、陽氣受損,氣血阻滯而出現疼痛[3]。針刺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可緩解疼痛感[4]。刺絡拔罐可祛除瘀血,加快新血再生,并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功效[5]。本研究用針刺內關穴配合刺絡拔罐輔治脊髓損傷后神經痛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2~69歲,平均(47.69±4.83)歲;車禍21例,摔傷19例;胸髓損傷14例,腰髓損傷17例,頸髓損傷9例;病程1~4個月,平均(2.43±0.85)個月。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1~68歲,平均(47.67±4.84)歲;車禍22例,摔傷18例;胸髓損傷15例,腰髓損傷17例,頸髓損傷8例;病程1~5個月,平均(2.51±0.8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循證臨床診療指南》[6]相關診斷。存在刺痛、燒灼痛等癥狀,無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治療,存在其他骨骼疾病,肝腎功能障礙,針灸禁忌。
兩組均用常規西藥治療。給予普瑞巴林膠囊(重慶賽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64)口服,初始1粒,用藥3天后改為2粒,不可多于6粒,1日2次。
觀察組加用針刺內關穴配合刺絡拔罐治療。①針刺:取雙側內關穴,常規消毒后針刺1.0~1.5寸,得氣后施捻轉提插瀉法,捻轉角度大于180°,頻率40~50轉/min,操作1min,每周針刺5天,持續8周。②刺絡拔罐:對疼痛部位進行消毒,用一次性三棱針快速點刺出血,并用閃火法拔罐,拔罐數目根據疼痛面積而定,留罐5min,取罐后清洗血液并消毒。2天拔罐1次,共治療8周。
疼痛狀況:用McGill疼痛問卷對疼痛進行評估,量表包含現時疼痛強度評分(present pain index,PPI)、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疼痛評估指數(pain rating index,PRI)。PPI總計6分,VAS總計10分,PRI總計45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
睡眠質量: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對睡眠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包含7個因子,共18個條目,總計21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越差。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狀況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狀況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狀況比較 (分,±s)
組別 例 PPI VAS PR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75±0.71 1.57±0.32 7.06±1.19 3.06±1.13 27.86±2.58 14.37±1.42對照組 40 3.74±0.69 2.15±0.48 7.12±1.14 4.29±1.21 26.94±2.44 17.65±1.73 t 0.064 6.359 0.230 4.699 1.639 9.269 P 0.949 0.000 0.819 0.000 0.105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0 16.24±2.87 8.32±1.65 15.131 0.000對照組 40 16.17±2.96 10.25±1.98 10.514 0.000 t 0.107 4.736 P 0.915 0.000
脊髓損傷可導致自由基釋放及脂質超氧化,損傷神經元,甚至出現神經元壞死[7]。隨著脊髓損傷進展,會增強腦巨噬細胞活性,使得單核細胞于損傷部位大量聚集,進而誘發病理性疼痛[8-9]。目前,治療多給予普瑞巴林,其可通過抑制興奮遞質,降低神經痛。
中醫認為,督脈循脊髓而行,當脊髓損傷后督脈隨之受損,致使經脈不暢,氣血瘀阻經脈。同時,督脈為機體陽脈之海,一旦損傷則陽氣衰弱,失去溫煦功效,氣滯寒凝,加重血瘀,不通則痛。治療應以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溫經散寒為主[10]。針刺內關穴結合刺絡拔罐可降低疼痛感,改善睡眠質量。內關穴主治心痛、胸痛、偏癱、上肢痹痛等多種疾病,有活血解痙、寬胸理氣、寧心安神、和胃止痛功效,并于早晚分別行瀉法、補法,可兼顧驅邪扶正,使得督脈暢通。刺絡拔罐可排出局部血脈中的瘀血,達到活血化瘀之功效,使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11]。同時,拔罐具有發汗效果,可祛風散寒、溫養經脈,加快膿血排出,且在罐內壓力作用下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提高血液流速,改善局部微循環。此外,刺絡拔罐可清除致痛物質及炎性物質,降低疼痛,改善睡眠質量。
針刺內關穴配合刺絡拔罐輔治脊髓損傷后神經痛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