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濤,李春雨,王 靜,李曼麗,陸 玲,吳 瑞
(江蘇大學附屬第四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1)
兒童先天性或視覺發育關鍵期光刺激不足,導致視力減退,常發生弱視。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特別是在視覺發育關鍵期[1],弱視若不矯正會影響兒童視覺功能正常發育,長期視覺發育異常會導致成年后各種眼病的發生發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發育[2]。兒童弱視可以矯治[3],矯治效果的年齡期限常與兒童的視覺發育敏感期有關,在視覺神經系統發育未成熟時,可塑性較強,故兒童期發現弱視要盡早引起關注,積極開展相應治療。本研究在常規視覺訓練的基礎上用耳穴貼敷治療兒童弱視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2例,均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40例(68眼)和對照組42例(68眼)。治療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12歲,平均(8.56±2.73)歲;弱視類型為屈光不正46眼,屈光參差22眼;弱視程度為輕度34眼,中度26眼,重度8眼。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3~12歲,平均(8.62±2.84)歲;弱視類型為屈光不正47眼,屈光參差21眼;弱視程度為輕度33眼,中度27眼,重度8眼。兩組性別、年齡、弱視類型和弱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采用中華醫學會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通過的《弱視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4]。眼部沒有器質性病變,遠視小于等于0.8同時不能矯正。輕度為矯正視力為0.8~0.6,中度為矯正視力為0.5~0.2,重度為矯正視力小于等于0.1。
納入標準:符合弱視診斷標準,年齡3~12歲,既往未接受弱視治療,能配合完成療程。
排除標準:其他眼病和既往眼部手術史,嚴重全身性疾病、過敏、智力低下、癲癇等。
剔除標準:不能按照療程治療,采用其他治療。
兩組均用傳統弱視治療,如遮蓋療法、精細目力訓練、融合訓練、同時視和立體視訓練等,1天1次,連續15天后休息2天完成1個療程,然后再進行下一療程,共4個療程。
治療組結合耳穴帖敷。取雙側耳部目1、目2、眼穴、肝穴和腎穴,局部常規消毒后以王不留行貼壓按揉5min,以穴位有酸麻感為度。然后開始傳統弱視治療。1天1次,連續15天治療后休息2天完成1個療程,然后再進行下一療程,共4個療程。
治療期間注意用眼衛生,防止用眼疲勞行為,禁忌電子產品使用,保障戶外活動2h以上。
采用國際標準對數視力表進行視力測定。圖形視覺誘發電位(P-VEP)檢查。
矯正視力提高至0.9或以上為基本痊愈,矯正視力提高2行及以上為進步,視力退步、不變化或矯正視力僅提高1行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眼(%)
兩組治療前后視覺誘發電位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視覺誘發電位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視覺誘發電位水平比較 (±s)
P100潛伏期(ms) P100波幅(μV)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68 116.45±11.76 89.96±1.57 16.302 0.001 11.25±1.43 17.65±1.34 15.878 0.001對照組 68 117.34±12.83 105.37±1.48 9.735 0.011 10.96±1.21 10.53±1.28 8.652 0.011 t 0.639 7.539 0.851 8.645 P 0.964 0.001 0.562 0.001組別 眼數
兒童視覺發育敏感期進行弱視治療效果明顯,但隨著年齡增長視覺發育可塑性逐漸降低,治療效果隨之降低[5],故弱視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弱視治療主要包括遮蓋[6]、紅光[7]、精細目力訓練[8]、視覺功能訓練[9]、多媒體治療[10]等,雖然治療效果肯定,但方法較局限,加之兒童自控力差,從而影響治療效果,中、重度弱視和遠期治療效果更不顯著。
弱視屬中醫“青盲”范疇。多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于調攝,精血虛少,光華不藏,目竅失養所致[11]。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臟腑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也與耳密切相關,“肝開竅于目”,“腎氣通于耳”。根據耳與眼目臟腑氣血的聯系,選取雙側耳部的肝穴、腎穴、目1、目2、眼穴進行王不留行壓貼并揉按,以調節因先天不足,后天失養所致的眼部功能異常。
在常規弱視治療基礎上結合耳穴療法可以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