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宏
(本溪市衛生學校 遼寧省本溪市 117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教師的關鍵作用,明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保證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健康科學發展的根本。
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的學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維護人民健康的重任,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廣大護理人員白衣執甲、不負重托,英勇無畏沖向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全球公眾的欽佩和尊敬。對職業院校護理專業人才思想道德教育更為重要。我們要努力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的有用人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求我們旗幟鮮明地引導青年學生講政治,把黨和國家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中職護理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合力,營造育人的良好氛圍,在充分發揮思政課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的同時,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布局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在守好主陣地的同時,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援,所有的教師、員工,班主任都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頭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用教師自身嚴謹行為影響、教育學生,在與學生交流、談心、教育管理過程中,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土壤,時時引導,處處垂范,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鑄魂育人。
在中職護理專業課程及實踐教學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積極推動課程思政的改革創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通過創新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升了學生吸引力,增加了學生認同感,通過創新教學內容、方式方法、課程體系、教材選用及教學模式等,用形象生動的事理感染學生,用清晰透徹的哲理說服學生,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護理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醫院服務、社區服務、青年志愿服務,使同學們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在服務社會中接受教育。志愿者分別服務于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遍布于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保護母親河”“光明行”“幫孤助殘”“社區環境保護”“關愛老前輩”等社會公益活動。
校內實訓課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模擬未來護士職業,大力實施開放教學”為主線,針對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取得了成功經驗。在實驗室建設模式、實驗管理模式、實踐教學的實施模式的研究中,贏得了實踐教學的全面創新。同時,采取模擬崗位培養培訓教學模式,使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實現了并軌教學。
在臨床實踐教學中增強護生的崗位意識。在實習中,學生下沉到臨床護理崗位一線,體驗職業人的工作實際,增強崗位責任意識,頂崗實習不僅僅是一種勞動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增強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溝通和適應能力,培養一種職業品質,是一名學生走向職業人的必經之路。在臨床實踐中對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是事半功倍的,是現代社會對中職護生的基本要求。
為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特點,畢業后順利實現從“學習者”到“職業人”的角色轉化,實現學生在校企之間的“零過渡”。我校一直在探索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內容、模式和方法,構建基于校企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借助5·12護士節的護士授帽儀式,傳承南丁格爾精神,從而增加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開展護理禮儀的培訓和表演,增加學生的職業外部形象和內在體驗;加強不同年級組的操作技能的訓練和比賽,增加專業知識和創業自信;學生到學校的模擬病房或仿真實訓室進行技能訓練,或到學校的綜合性附屬醫院見習所學內容,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強了職業角色意識;著力加強以敬業和誠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等。
總之,中職護理專業的“思政元素”在每一個教育教學環節中盡顯,思政教育也在各個細微處擷取。在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充分發展職教特色,造就職業特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為中職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總遵循,為培養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基礎、提供價值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