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冬
摘 要:以高大空間體育館建筑為研究對象,闡述體育館空調系統的負荷特性、室內空氣參數范圍及氣流組織形式。另以淮北市體育館為例,對采用的空調形式進行了系統分析。
關鍵詞:體育館;高大空間;空調系統;設計
文章編號:2095-4085(2020)10-0043-02
1 體育館建筑發展簡介
在現代建筑多功能發展的趨勢下,大空間建筑得到廣泛建設,尤其體現在體育場館的建設。如60年代日本建筑師丹下健三設計的東京代代木體育館;70年代德國建造的慕尼黑奧運會體育中心。隨著我國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成功,用于增進人民身心健康的體育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由此國內體育場館設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對于一座現代化的體育館,不僅要求建筑的外形美觀大方,各種體育設施完善,而且還要求舒適的環境條件,即合適的室內空氣溫度、風速、濕度、風速、新風和噪音標準等。
2 體育館空調系統特點
體育館建筑除了具有普通舒適性空調的共性外,還具有以下特點:(1)體育場館屬于高大空間建筑,室內產生的熱量向上轉移,在屋蓋下形成上升的熱氣流,大概有10~20%系統風量排至室外。因此,空調系統送風量較大,宜采用全空氣系統。
(2)目前在體育館類高大空間中應用的空調技術有很多,如座椅送風、低溫送風、置換通風、分層空調和噴口送風等。所謂的分層空調,即利用合理的氣流組織形式,對場所的下部區域進行空調,使工作區具有良好的舒適度,而對場所上部非人員區不予空調,僅僅設置通風除熱,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空調系統負荷,減少系統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據調查,分層空調的能量節約率可達30%~50%。體育館下部為比賽區和觀眾區,上部為非人員區,因此分層空調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3)空調系統的冷負荷主要以照明和人員散熱為主。如比賽大廳的照明負荷,中小型體育館為50~70W/m?,大型體育館可達100~200W/m?。場內人員密度大,人員散熱量大。
(4)體育館具有觀眾人數較多的特點,在滿足新風量的條件下,應盡量降低人均新風量標準。比賽大廳位于場館中央,內區常年都有余熱量,除了在冬季預熱時送熱風外,人員多時還可能需要送等溫風或冷風。因此,系統設計要考慮100%利用室外新風的工況。
(5)觀眾區和比賽區的空調要求不同,觀眾區只需要保證舒適性,而比賽區則要滿足不同體育項目對濕度、溫度和風速的要求,如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賽時對風速的控制。
(6)體育館的空調屬于民用舒適性空調,目前對不同類型體育館的空調室內設計參數缺少統一的標準,只能按照比賽項目和衛生標準的要求,借鑒已建造完成體育館的經驗,由暖通工程師具體加以確定?,F對國內已建成體育館采用的設計參數加以分析,建議設計時考慮如下參數:室內設計溫度范圍為26℃~28℃(夏季空調),濕度范圍為55%~65%(夏季空調),小球比賽時風速≯0.2m/s,平時風速≯0.5m/s;室內設計溫度范圍為16℃~18℃(冬季空調),濕度范圍為35%~50%(冬季空調),風速≯0.2m/s。
3 淮北市體育館空調系統設計
3.1 工程概況
工程建筑面積約為20800m?,建筑高度約37.60m,場館外圍直徑約為107m,建筑上部構造為放射型全澆鋼筋砼框架形式,屋面采用曲面輕鋼網架,整體外觀與周圍環境融合后形成“鼎”狀,該體育館又被命名為“蓮花寶鼎”。內部比賽場地和觀眾區構成的比賽大廳貫穿于空間上下,此空間為高度28m,半徑36m的圓柱體。比賽場區的面積約為1750m?,觀眾區的面積約為2850m?。
3.2 主要設計參數
夏季:室外計算干球溫度35.8℃;室外計算濕球溫度28.1℃;比賽大廳室內設計溫度28℃;比賽大廳設計相對濕度55%。冬季:室外計算干球溫度-7℃;比賽大廳室內設計溫度16℃;比賽大廳設計相對濕度55%。
3.3? 冷熱源
本工程冷熱源位于室外的附屬機房,通過地下管網敷設引入場館,制冷機選用溴化鋰機組一臺,冷凍水供回水設計溫度為7℃~12℃,冬季空調用熱水供回水設計溫度為60℃~50℃,熱源由鍋爐房換熱系統提供。
3.4 空調機組
比賽大廳設計選用GH50組合式空調機組4臺,每臺機組風量為50000m?/h,每臺機組的冷量為400kW,全壓為1380Pa,附屬用房空調形式均采用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
3.5 氣流組織形式
比賽大廳采用普通集中式全空氣系統,空調機組設置在大廳的四角處,送風方式為雙排噴口側送,于大廳側面24m高度處設置高速噴口,型號為DN500,共12個,每個噴口風量為每小時5000m?,送風氣流速度為9.4m/s,向大廳中心送風。于大廳側面22.2m高度處設置低速噴口,型號為DN400,共50個,每個噴口風量為每小時2400m?,送風氣流速度為5.3m/s,向觀眾區送風。在頂部輕鋼網架側壁設計8個750mm,500mm的排風口,兼起過渡季節自然通風和防火排煙的作用。觀眾區的最前高度排距地面2.0m,在比賽場地的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別設置座位8排和19排,臺階之間高度均為400mm。在觀眾區座椅下方共設置305個700mm×150mm的回風口,回風首先經過比賽場地四周和觀眾區的回風口,再流經大廳外圍護結構構架的下部空間返回空調機房,并與室外引入的新風相混合后進入空調處理機組。
4 結 語
本文通過調查體育館建筑的特點,針對性提出了空調系統的設計要點并應用到實際工程。從淮北市體育館空調系統的后期使用來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存養.國外大空間建筑的空調設計[J].暖通空調,1996,(04):39-49.
[2]許登科.高大空間分層空調氣流組織的數值模擬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