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榮 徐蘭


摘? 要 提出高職學前教育人才“成長導航”培養實踐研究,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精準導航專業成長發展路線,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成長導航;人才培養體系;智能校園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05-0132-03
1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幼有所育”,將學前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展最快的一個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塊短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固化,課程體系已經穩定,教學師資隊伍安于現狀,多年沿襲固有教學秩序,院校頂層推行遲緩,力度不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有待加強,制度標準不夠健全,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政府和幼兒園(所)存在部分失能,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在我國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大趨勢之下,幼兒園教師隊伍在數量上的短缺和在專業發展水平上的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學前教育繼續前行的關鍵問題,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亟待變革。為解決目前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突出矛盾,探索研究“成長導航”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架設成長目標導航儀,為學生的成長實施導航,匯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學生精準導航專業成長發展路線,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頂層設計。
2 高職學前教育人才成長導航培養體系的內涵
本課題根據《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幼兒教師的崗位需求,按照“管好兩端、規范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的原則,探索實踐“成長導航”培養體系研究,解決目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突出矛盾,培養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為激發學生為己之學動力,開闊視野,建立職業認同感,從實踐教學,聚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健全德技并修、學崗直通等方面,探索研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成長發展新路徑,以三個模塊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師德素養目標成長導航、職業能力目標成長導航、數據平臺質量目標成長導航(見圖1)。
3 成長導航總體框架與目標
師德素養目標成長導航
1)思想素養成長目標。本課題緊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和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融入學前教育專業思想素養教育系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能夠勝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具有“泰山挑山工精神”的幼兒園教師。
2)行為素養成長目標。研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設計實施“厚德”“雅行”“篤學”“強技”的系風、學風建設,充分利用校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山、泰安市區域傳統文化組群等,校內泰山書院等,整合校內、校外豐厚的物質基礎資源條件,建設良好平臺和環境,進課程、進教材、進班級、進社團等,提高師生文化素養、學校的文化品位。
3)心理素養成長目標。實施幼兒教師準入制,新生入學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每學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溫馨小屋(心理咨詢室),修訂《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心理健康保障辦法(試行)》,實現心理素養教育全過程育人。
職業能力目標成長導航培育策略
1)科學素養培育策略。本課題從學校、學生、幼兒教育需求等三個層面的現狀出發,切中幼兒教師普遍科學素養不足,科學教學活動實踐開展薄弱等問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依托駐地科研企事業單位(校內如恒溫花卉蔬菜大棚、泰山書院,山林湖草管理、認養、種植等;校外如諾萊國際醫學中心、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干細胞臨床研究轉化中心、康平納科技產業園、泰山科技產業園、花樣年華植物園、科技館等),整合校內、校外豐厚的物質基礎資源條件,跨學科院系探索實施科學素養教育,以培養學生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能力,適應科學教育未來發展要求。
2)藝術素養培育策略(舞蹈、聲樂課)。依托泰山豐厚的詩詞碑刻,發掘創作傳承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藝術作品,如吟誦作品、歌舞、地方戲曲作品,并在承擔泰安市運動會開幕式大型團體操表演、泰安市海峽兩岸石敢當文化藝術節等文藝演出中,提高學前教育學生專業技能和開展組織幼兒園綜合藝術教育活動的能力。
3)環境創設、美工素養培育策略。依托泰安市豐厚的人文自然景觀、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如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皮影、東岳廟會,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剪紙、泰山面塑等,走出去、請進來,傳承古老的傳統文化,提高學前教育學生幼兒園民族文化綜合教育組織能力。
職業能力目標成長導航實施
1)校企合作共育。本著服務地方區域經濟、促進行業發展的宗旨,充分發揮泰安市行業企業協會、獨特的地域文化與自然景觀等方面豐富的資源和經驗,結合泰安市大學生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知識積累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實現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資源共享、互惠共贏,形成面向學前教育行業各個相關方向的、輻射與服務泰安區域經濟發展的教學聯合體。
合理安排參觀考察學習、教育見習(實習)等主題教育活動,將職業理想、職業歸屬感、職業態度、職業作風、職業規劃與職業擔當、專業精神等職業素養融入課程,改良公共課,滲透專業課,以及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有機融合做好布局,進行職業目標成長導航,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就業形勢,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合理調整就業期望,科學定位就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