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滿
【摘要】隨著互聯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間,中學生全面開展線上教學,上網學習儼然成為一種全球化發展趨勢。利用好學生校外和假期上網的資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校外和假期上網的誤區,引導他們健康上網是開展我們網絡道德教育必然要正視話題。筆者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共同制定一套立體的網絡防范體系,加強對學生上網的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關鍵詞】校外上網? ?防范體系? ?道德引導? ?網絡道德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16-02
隨著互聯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已成為當今廣大學生學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青少年上網,青少年過網絡生活已不是新潮的事,尤其在學生假期里,上網更成為他們假期生活的重要內容。尤其在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間,中學生在史上最長的寒假里全面開展線上教學,上網學習儼然成為一種全球化發展趨勢。同時也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接觸網絡,在這個過程中,長期被忽略的網絡道德教育問題便逐漸浮進入我們的教育關注焦點中。
互聯網絡作為信息時代下重要產物,早就成為人們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網絡正以驚人的速度和力量,改變著人類的時空觀念、交際方式、生活方式等等。它不僅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而且也是一些不良信息的垃圾場,青少年正處于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大,但他們的網絡道德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不夠強烈,這很容易受到網絡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易造成網絡道德危機,因此加強學生校外和假期網上學習的引導和監督,網絡生活的引導和監控提高學生網絡道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正確認識學生校外網絡生活的誤區,強化學生的道德引導
當前的學生除了在校內學習外,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校外度過,尤其是寒假、暑假、國慶節、勞動節等長假期,學生若都在過網絡生活,而不加以引導,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網絡后遺癥,嚴重影響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一)“嚴管型”易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網絡興趣,甚至會形成厭學的傾向
所謂“嚴管型”是指學生想上網學習而家長嚴格控制子女上網,甚至不給他們上網。一些學生平時在校學習壓力大,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難得假期可以通過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與別人互相交流、溝通,開闊視野,而有些父母卻認為上網會浪費時間,上網會影響視力,上網會影響學習成績等,于是嚴禁子女在節假日上網。孩子本來想從網絡中尋求生理上和心理上舒緩自己的壓力,或從網絡這個信息寶庫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父母的盲目禁止,一刀切的做法容易導致一些對上網感興趣,想從網絡中尋找樂趣,獲取新知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他們學習網絡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有一些學生由于家長禁止上網,于是自發到社會上營業性的網吧進行上網,整天都泡在網吧里,連家都不回。據一些初中學生家長反映,國慶假期為了防止孩子不要沉迷網絡已將家里的電腦撤了,而子女卻想盡一切的辦法到外面網吧上網,甚至想在網吧里度過國慶長假,《北京青年報》曾報道過,一些學生國慶七天都在網吧上網,記者問他:“如果第八天又是放假,你會怎樣做。”學生回答說:“繼續上網。”家長的盲目禁止,反而激發他們沉迷網絡的強烈欲望,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學的情緒,更加不愛學習,影響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二)“放任型”易使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形成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脆弱
青少年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而互聯網的內容非常豐富,有上網游戲、上網購物、上網聊天、交友等等,這些對青少年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假期里,在家里,若家長們任由子女自由去上網,不加以監督和引導,沒有教會他們正確的上網方法和知識,就會使他們過分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受到網絡游戲的吸引,不分晝夜的進行上網,隨便與陌生人進行網上交流,甚至在網上截取別人信息和上色情網站等等,稍不加以引導和監督易使到青少年熱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疏遠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造成道德情感淡漠。例如: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節目曾報道許多青少年在不法分子的誤導下,假期里加入“99色情網”,在這些不良網站的誤導下,竟然自己去創作“色情小說”,自己去拍攝裸照,去截取別人的色情圖片等,并將這些不雅的內容放在網上與別人交流,傳播色情的信息,甚至又誘導其他青少年上網入會,結果全國五六萬名青少年都點擊登陸此網,或加入此網成為會員,有些會員還上當受騙交納會費,有的學生甚至成為一些省、市區“99色情網”的負責人,結果被公安機關抓獲。
(三)各種“非法網站”是青少年誤入歧途的重要途徑,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非法網站”指的是社會上一些不法的經營者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網上開設一些非法網點,誘導青少年網上參與各種非法活動,謀取暴利。他們利用學生網上學習、網上生活期間,惡意地在學生學習的網頁上彈出誘人的商業廣告、黃色廣告,誘導學生點擊進入,或者設計各種免費的游戲畫面吸引學生試用,然后進行用后付費等方式,誘騙青少年等。對一些沉迷的青少年若不加以管制,會導致他們迷失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里,自我封閉,不愿意參加戶外活動,不與別人進行交流,影響了良好交際能力的形成。有的學生在網吧里隨意交友,被人騙去錢財,甚至被人騙去奸污的丑惡現象,嚴重影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二、建立立體全面多功能的網絡防范體系,為提高學生網絡道德水平作保證
(一)發揮好學校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為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奠定基礎
學校作為教育培養學生上網興趣,指導學生正確面對網絡,進行網上學習、網上交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主要陣地,學校指導學生安全上網更是責無旁貸的。學校可利用信息技術課為載體,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正確的面對網絡知識和安全上網的方法,特別是放長假前,學校可以利用校會、班會向學校講授校外假期健康上網的知識,開設一些有關正確上網的知識講座,教育學生正確面對色情網、暴力網、黑客網,掌握辨別和預防上網上當受騙的方法,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做到學習生活、網絡生活協調發展。有條件的學校在假期里最好能為學生開放“學校校園綠色網吧”,讓感興趣的同學可回校上網。同時,也要做好假期校外網絡跟蹤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雙方互通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學生的假期生活進行嚴密監控,共同營造良好的假日網絡氛圍。另外,也可積極鼓勵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各種有益的夏令營等,幫助其樹立起遠大的目標,培養高尚的情操,加強自控力。
(二)認真發揮好家庭監督、溝通、引導的作用,營造良好家庭上網的氛圍,為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創造條件
父母應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精神關懷,目前很多家長對孩子僅僅是簡單的限制、禁止,而不能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要知道,有多少孩子在呼喚“理解萬歲”,孩子們需要我們去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給他們以精神上的關懷、理解與安慰,否則,他們只能尋求另外的途徑去宣泄。作為家長可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尊重孩子的認知,比如孩子喜歡玩電腦和上網的,父母不必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反而可以參與他們玩電腦、上網的活動,從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指引。
(三)加強社會的管理和監督,關閉“黑網吧”凈化網絡環境,為學生形成良好網絡道德品質保駕護航
社會應建立與網絡政策相應的有關青少年法律法規,加強對公共網吧安全合格檢查,嚴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傳播,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對公共網吧的管理和監督。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大力宣傳與電腦網絡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檢舉并監督網上犯罪。
三、加強網癮傾向學生的道德引導,幫助他們走出網絡陰影,健康上網
精彩的互聯網絡,雖然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無比的便利,但是若學生過分沉溺于網絡,受網絡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成癮就會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影響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對于假期中沉溺于網絡生活,迷失自我,上網成癮的學生,若一味的斥責,一味的批評,只會加重他們對網絡生活的依賴,對于這類群體,我們除了做好心理輔導外,還要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引導,提高他們網絡道德的素質。班主任、心理教師和思政教師要善于發現有網癮傾向的學生,認真制定針對性的道德引導方案,深入學生的家中,做好調查研究,充分了解學生網癮成因,有針對性研究策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善于從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入手,利用學生的善性,用情用心去感化他們,與他們交朋友,要鼓勵他們,挖掘其閃光點,讓他們樹立信心,使他們走出網絡陰影,重新認識上網的意義和價值,健康上網。
隨著本次新冠疫情遲遲未能結束,網絡學習是全球未來教育必然選擇和重點發展方向。互聯網絡的迅速崛起,我們期待互聯通網絡中巨大的資源為廣大青少年的假期學習生活帶來不少的方便,擴展視野,增長知識。只要我們通過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共同努力,制定一套立體的網絡防范體系,通過正確引導,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我們相信,重視網絡道德教育,便會網絡學習將成為一付良方,在全球化進程中促進學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愛卿,現代教育心理學[J].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J].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3]魯潔.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