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



【摘要】2013年12月,石家莊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五年來,橋西區一直積極參與石家莊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按照《石家莊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橋西區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一方面積極參與石家莊市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綜合評價項目,另一方面結合新教育實驗的評價研究項目開展學生學業質量綜合評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評價改革? ?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39-02
一、項目研究緣起
1.新教育的新領域。橋西區2004年參與全國新教育實驗研究,成為全國第一個新教育實驗區。十多年來,橋西始終以“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共同愿景,將新教育實驗作為橋西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一項戰略工程。2012年1月,全國新教育研究院“新評價與考試研究所”成立,新教育評價研究項目啟動,核心技術為ACTS學業評價技術。
2.石家莊教育改革的要求。2013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及《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在全國建立了30個實驗區,石家莊成為實驗區之一。按照石家莊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市級層面整體推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同時鼓勵各實驗區縣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實驗研究。
3.區域教育質量提升的迫切需要。2014年,橋西區將區域教育的重點定位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將“十三五”期間橋西中小學教學工作的主線確立為“新教育、新技術、新評價”,希望通過評價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助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項目研究進展
橋西區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項目研究的目標為:
1.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學業素質提升。
2.通過分層分類教學實現減負提質。
3.通過科學評價、科學決策改善教育生態。
2014年,石家莊市教育局與北師大聯合開展“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項目正式實施。在石家莊市教育局的科學規劃和嚴密組織下,連續三年對小學四年級三個學科、初中八年級五個學科學生學業質量及其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測評與分析,橋西區積極參與項目研究,積累了一大批能夠刻畫區域整體教育質量、反映教育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對現實教育教學具有積極指導意義的測評數據,科學反映了區域教育質量情況,為區域教育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特別是組織學科教研員和骨干教師進行的評價測量工具的研發,讓大家對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橋西區開展的新教育學業質量綜合評價項目研究的歷程如下:
第一階段(2013年-2014年):學習調研。參加“新教育中美國際論壇”,參加了市教科所組織的各類評價培訓。橋西中小學生自發參與“ACTS中國校園學業素質能力競賽”,并且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得到了家長和老師們的普遍好評,小學教研室不斷關注、了解、學習ACTS評價與考試技術。
第二階段(2015年):研究啟動。全區新初一年級全體學生進行了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ACTS技術測評。
第三階段(2016年至今):小學學業質量評價工作全面開展?!笆濉逼陂g,橋西教育確立了“12345”的總體發展思路,中小學教學工作確立了“新教育、新技術、新評價”的工作主線,新教育實驗繼續統領橋西教育教學工作,新技術為橋西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保障,新評價則成為倒逼橋西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
這期間,橋西區進行了一系列推進學業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工作:
1.2015年,橋西區五所參加了石家莊市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綜合評價測評工作。2016年,確立這五所學校為第一批學業質量綜合評價試點學校,結合北師大測評結果進行跟蹤診斷,在6月份進行的期末評價工作中,繼續對這五所學校五年級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科成績進行了ACTS技術分析。
2.2016年7月,“橋西區中小學教育綜合評價與質量提升培訓班”成功舉辦,全區共計185名中小學教學管理干部、教研人員參加了培訓。
3.2016年8月,制定出臺了《橋西區小學學生學業質量綜合評價三年規劃(討論稿)》。
4.2016年9月,小學數學學科學生學業質量綜合評價研討會召開,五所試點學校主管教學領導和學科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五所學校分別對本學校、本班級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基于數據,總結優勢,發現問題,并制定改進舉措。
5.2016年11月,橋西區首期“教育評價數據的教學應用”高級研修班舉辦。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部吳天飛主任就ACTS成績單解讀進行了實戰培訓,指導教師解讀成績單改進教學。
6.2016年12月,在區域第七次數學學科小初銜接研討會上,橋西外國語小學劉建敏老師以《數據讓教學從經驗走向科學》為題,與大家分享了她半年來借助評價數據改進課堂的一些有益嘗試。
7.2017年1月,全區六年級全體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學業質量綜合評價工作圓滿完成。
8.2017年3月,橋西區第二期“教育評價數據的教學應用”高級研修班舉辦。公眾學業個性化研究所所長李東琴博士用整整三天時間,結合我區六年級三個學科的評價數據,分學科進行了“如何從學業素質能力評價角度進行試題解析”的培訓,培訓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經驗,非常好地解決了一線教師思想認識和方法運用的問題和困惑,極大地激發了一線教師參與學業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熱情,強有力地助推了項目研究的深入開展。
9.2017年3月,第二期高級研修班結束后,橋西區46所小學的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采用不同形式的方式給學生和家長進行數據分析,幫助家長解答疑惑,受到廣大家長的熱烈歡迎。
10.2017年4月,區域以《小學教學質量評價數據資源庫建設研究》為研究內容,申報了河北省十三五規劃課題。
11.2018年1月,全區五年級全體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學業質量綜合評價工作圓滿完成。
12.2018年6月,實驗學校小學科學學業質量綜合評價工作圓滿完成。
13.2019年3月,確立“種子教師”培養計劃,橋西區41所小學近800位骨干教師接受了ACTS學業評價報告解讀培訓,學業評價報告解讀成為橋西區小學教師素養大賽的比賽項目。
14.2017年4月至今,橋西區教科研人員堅持深入學校與學校領導、教師共同結合測評數據和結果進行教學改進,力求實現從優化教研到優化教學的轉變。
三、項目研究階段效果
ACTS學業評價技術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研發和應用,它以多元智能、認知建構、教育目標分類學等理論為基礎,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在評價結果呈現方式上是多元多維的結構數據,并提供了完整的解釋系統和多元評估。這樣的評價技術和方式,我們認為既可以與國家評價、考試相融合,也可以作為國內的一種第三方評價與考試而存在。我區自2014年引入ACTS第三方評價后,經過五年潛心研究,基本達到了我們的預期,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科學評價,促學業水平提升
ACTS評價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學生個人、班級、學校及區域四種類型的報告單。報告單以“知識、技能、能力”為顯性維度,以“方法、過程、策略”以及“價值、情感、態度”為隱性維度的三維測量評價模型,每個維度下都包含了至少3個以上的測量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客觀反映學生前一階段學習狀況及其問題或困難的診斷結果,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學習狀況及其問題或困難的成因,以便改進并達成有效學習。
評價成績單可以超越個人主觀經驗進行分析。拿到這樣的成績單,即便我們跟這個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也可以還原他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到他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不是算命,而是科學測量帶來的科學結果,這絕對是超越了人的經驗的。比如,兩個學生,在分數幾乎相同的情況下,(如下圖)有的學生認知水平好,而有的學生體現出來的則是高級技能是強項,比如問題解決技能好,邏輯分析能力高。所以,同樣的分數可能隱藏著不一樣的差異。這樣的評價結果,會讓學生明確自己今后學習過程中努力和發展的方向,讓學生有了清晰地發展目標,也讓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對個別學生對癥下藥;這樣的科學評價,讓學生的學情展示更加科學、客觀,方便了老師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更有效的溝通,為學生學業素質的提升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
2.用數據說話,為課堂教學診脈
此評價的成績報告還可以反映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情況。它可以將班級成績從總成績構成分析到平均成績對比,從能力、技能、知識分數構成分析到構成等各方面進行數據對比和分析,幫助教師提供讀取數據,從數據關聯中尋找問題和原因,從而改進并指導教學。
比如,通過班級數據分析和比對能夠發現,有的老師在認知、計算、應用和操作教學這方面很扎實,但在思維過程的引導、策略的傳授等方面比較欠缺,那么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就應側重思維方法的引導與傳授;有的老師的班級中位數得分率超過了平均得分率,說明班級里個別學困生與大多數學生的差距過大,老師需要考慮如何進行學困生的個體輔導,使之可以跟上班級的進度;有的教師的班級分化度超過30,說明在這個老師的班兩極分化相對嚴重,老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如何縮小這種差距。還有的時候,根據報告單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教學優勢,在教研活動中可以充分挖掘教師的優勢特長,形成互補學習,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研效率。
對于評價結果的運用,我們努力實現:
學業分析(輔導)→ 優化學習
授業分析(教研)→ 優化教學
決策分析(決策)→ 優化管理
最終實現教研、教學、教管的相互促進,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使很多教師通過分層分類的因材施教實現了科學的減負提質,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年來的實踐和探索,讓我們對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實踐探索逐步走向深入,我們力求通過科學評價進行科學決策,從而改善我區的教育生態。當然,對于新教育學生學業質量綜合評價實驗項目的研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實踐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和困惑需要厘清。但我們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有奇跡,橋西區的評價改革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成果,助推區域教育質量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