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市D村的兩次田野調查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中村”拆遷改造過程中村莊精英的權力再造
——以H市D村的兩次田野調查為例

2020-12-12 08:33:12□桂勝,劉
理論月刊 2020年3期

□桂 勝,劉 婷

(武漢大學 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一、問題提出

精英是人類社會結構中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群體,在中國村莊精英主導和控制了村莊社會內部的運行,但這種控制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村莊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20世紀80年代末《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以來,農村民主自治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焦點[1](p51-59),根據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的群眾性自治組織,而不是擁有和行使國家公共權力的政府機構。也就是說,從法理上村落的權力生產從上級授權向內部產生轉變,村民民主成為權力運行的基本規則。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村落權力在實際運作并未與外部世界隔絕,而是隨著村落內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2](p18-19)。這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土地轉為城市用地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各種權力和利益的交織中城中村的權力運行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城中村的拆遷改造是一種基于規劃方案的政府行為而非市場行為,具有突出的強制性;在實際拆遷改造工作中,個人利益要讓渡給公共利益,為體現政策公平性,政府部門會給予個體以一定的經濟補償。然而,在目前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情況下,土地的所有權歸屬于村集體,農民僅擁有土地的承包權和流轉權,這種土地產權的多元控制給村干部在土地補償的分配和處置中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和政策運作余地。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城中村的拆遷改造發生了明顯的利益沖突、整合和重組,村莊精英的權力運行發生了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權力運行模式。雖然目前有不少研究對村莊精英的行動邏輯進行考察和概括,但對村莊權力更替的研究關注還比較缺乏。本文以“城中村”拆遷改造事件為窗口,通過縱向考察80年代以來村莊精英權力的運行狀況,以管窺村莊精英權力的更替,對權力運行的決定因素進行一番考察。

二、理論回顧

精英/大眾的分層方式是一種社會分層的基本方式,在中國農村精英結構是村莊權力結構的主角[3](p45-51)。根據現有研究,所謂村莊精英是指那些在村莊擁有相對資源優勢,其社會影響力超過一般村民平均社會影響力的那類村民[4](p161)。王漢生在分析村莊精英時,把精英分成黨政精英、經濟精英和社會精英[5](p18-24),仝志輝、賀雪峰對村莊開展了“體制精英—非體制精英—普通村民”的三層分析[6](p158-167),金太軍則試圖從內部和外部兩個面向上融合村莊權力結構,把村莊治理分為“國家—村莊精英—普通村民”三重權力之間的互動[7](p119-125)。總的來看,現有研究多把精英分為治理精英—非治理精英或體制內精英—體制外精英[4](p160)。

關于社區權力結構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來,形成了精英論和多元論兩個不同的派別。精英論以米爾斯[8](Wright Mills,Charles)和亨特[9](Hunter,Floyd)為代表,他們受馬克思的影響,認為權力只掌握在少數精英的手中,他們占據社會中的主要位置和資源,他們在社會中的行為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多數人的生活,甚至通過這些形成精英聯盟剝削社會大眾,因而社會日益分化為精英集團和大眾的對立。與米爾斯和亨特不同,以達爾[10](Robert,Dahl)為代表的多元論者認為社會機構和領導職位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化的,精英人物之間利益并不一定就是一致的;相反,各機構的精英人物的權力爭奪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均勢,每個機構占據部分資源且影響力有限,誰也不能絕對支配一切。由此可見,兩派學者在精英權力的性質和關系問題上存在較大的分歧;但他們在兩個方面上是一致的,一是強調職位和資源對于精英權力的重要性,二是精英權力會對社區中的大眾產生影響。

以上僅是從結構上看集團內的權力關系,是一種靜態權力結構分析。法國思想家M.福柯則認為權力是一種動態過程,在他的權力關系理論中,權力表現為網絡、策略、關系和過程—事件等一系列因素的互動過程。在他看來,權力既不是系統的媒介,也不是個人占有的財產,而是“通過貫穿社會關系的線或不斷在各種事件中發揮作用的技術”[11](p375-413)。福柯不認為權力僅僅是一部分人的專屬品。權力不體現為統治階級相對于被統治階級、或者國家相對于社會的二元對立,同時也不是等級性的自上而下。福柯認為:“權力應該首先被看作是一種生產性的實踐或生產性的網絡,作為生產性實踐的權力,體現了權力作為事件(event)的一面,它具有復雜多變的技術形式,通過社會肌體的各個不同局部點,體現為形形色色的靈活策略,而不是死板的規則;而作為生產性網絡的權力,則體現了權力作為關系(relation)的一面,這種陰暗而結實的網。不斷創造出社會成員關系之間的嶄新聯系,在不同社會組織之間建立新的相互作用線”[11](p375-413)。受福柯權力關系理論的影響,杜贊奇[12](p15)使用“權力的文化網絡”的概念,把國家、士紳及其他社會階層的互動關系放在同一個框架中加以理解,并將文化及合法性的分析放在權力賴以存在的組織基礎上,從而使鄉村社會的多種組織體系及塑造權力運作的各種規范等構成的文化網絡表現得很清晰。吉登斯在描述行動與權力之間的關系時提到:“能夠介入、干預這個世界,或是能夠擺脫這種干預,同時產生影響事件的特定過程或事態的效果。這就假定行動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周而復始地)實施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性質的權力,包括哪些影響他人的所實施之權力的權力。個體有能力‘改變’既定事態或事件進程,這種能力正是行動的基礎。”[13](p76)

從以上論述不難看出,權力不僅表現為一種結構上的靜態關系,還表現為過程的動態關系,是在各個集團之間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展現出來的。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權力被視為一種動態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由制度化的正式科層制組織授予的合法權力,還包括了“在占有、分配各種機會和資源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勢力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存在于一系列事件之中,并通過這些事件在互動過程中凸現”[14](p143-166)。從這個角度看,社區精英的權力表現過程,就是不同性質的資源和正式職位在不同的群體中更替、強化和衰落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其他群體產生影響。進一步,我們也可以推論出,村落內部的精英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資源和正式職位的占有成為普通村民—非治理/體制外精英—治理/體制內精英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

本文以個案的方式展開,運用田野資料,從村莊精英群體的更迭開始,著重分析新的村莊精英群體在“城中村”拆遷改造過程中的崛起,及鄉村社會的權力結構的重塑。其中關系性的權力運作和互動邏輯是本研究所強調的,村莊精英如何在拆遷改造過程中成功實現權力的轉化和再生產。

三、調查對象與田野過程

本文的田野地點為G省H市D村,該村現有人口2000多人,處于H市城區下轄街道管理區域。筆者于2018年1—3月進入D村,對村莊精英及村莊運作的歷史做了深入訪談與詳細記錄,較為全面地了解村莊的歷史進程,發現D村的村莊精英群體隨著時代經歷了數次更替,村莊的權力運作則在更替中不斷變化。至20世紀末期大量人口外出務工使村莊運作一度處于崩潰的邊緣。

20世紀90年代以來,D村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逐漸從原來的郊區村變成了城中村。近十幾年來,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城市土地與城市空間急劇擴張,D村作為城中村被列入拆遷改造計劃。在具體的拆遷改造過程中,由于D村人口數量多、土地面積大等原因,導致該村拆遷改造事務復雜,整體拆遷改造成本巨大,拆遷改造計劃一直未完全落地,進度緩慢。與此同時,D村村民拆遷改造意愿強烈,因此不斷向上級部門反映,請求盡快落實“城中村”的拆遷改造工作。內外因素的交織對D村的村莊權力結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使得該村一度崩潰的村莊權力重新運作,并在拆遷改造過程中被重塑。為此,筆者對縣鄉兩級政府機構、城中村拆遷改造指揮部、拆遷改造承建公司、村莊精英以及普通農民進行深度訪談。2019年5月,就“城中村”拆遷改造問題再次對D村進行回訪。

四、村莊精英權力的衰落與再造

D村的權力關系和運作的變化更多是由外而內發生的社會結構變遷引發的,尤其是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不斷變革,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從改革開放起回顧D村的權力結構變遷,在此基礎上著重剖析近幾年來在“城中村”拆遷改造事件中D村權力關系結構的再次變化,也即在縱貫和橫截兩個面向上展現D村村莊精英的權力再造。

(一)村莊精英權力的衰落與精英群體的更迭

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時代壟斷社會絕大多數資源和機會的總體性社會性逐漸解體,國家權力從鄉村社會中退出,資源的自由配置和社會的活動空間程度逐步提高[15](p47-62),進而擴大了村落社區內部社會結構變化的空間[16](p101-108)。此前,宿勝軍將土改前、集體化時期和當代的改革期這三個不同時期的社區精英的角色行為分別模式化為村莊的“保護人”、國家政權的“代理人”及追求獨立利益的“承包人”[17](p113-126)。顯然,這是基層社會活動空間擴展的結果;但這種“保護人”“代理人”和“承包人”的角色變化,并不是在同一個群體內部的簡單轉換,而是經過了幾次群體更迭,在不同群體中的轉換。在調查中,我們發現D村就經歷過這樣一個村莊精英權力的衰落與精英群體的更替過程。

我們這個村歷史好久啰。解放前,我們這里是由族長來管的,那時候土匪很多的嘞。之前村外邊有一個石墻,那就是打土匪用的,族長帶著我們打,后來族長在土改的時候被當作地主(批)斗死了……解放后,村里的干部有一陣是縣里派來的,幫助我們分田地。后來(他們)走了,我們村以前(一個)貧下農民當了村干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這個人也被群眾批斗了,說他貪污什么的。

后來的大隊書記是退伍回來的,他挺能干的,看別的村辦廠,也在村里辦了幾個小工廠。那時候不能買賣,只是給村里人添些農具、家具之類的東西,效益很差,后來就關了。改革開放后,他還做了一陣村支書,因為比較優秀,就被調到鎮上土地所工作了。后來村里能干的、年輕的都到外面去打工了,村里就剩我們這些老人和一些小孩,沒人管了。(D村村民,CGZ,男,74歲)

9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能干點的就去做生意。后來不用交公糧、農業稅了,有一陣子就沒人愿意當干部。后來,有人掙錢回來要辦廠,就是我們前幾任的村主任,選舉時他給村里的人派紅包,拉選票,他就當選了。不過,前幾年他也不怎么管事情,大家也不聽他的。他把村里集體的土地承包了,就是搞自己的工廠。(D村村民,CBH,男,45歲)

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D村的村落社區權力先后被不同性質的群體獲得。費孝通[18]、蕭公權[19]、張仲禮[20]等人認為傳統中國的鄉村社會,擁有一個在文化上同質的精英群體,即所謂士紳階層。他們在國家與鄉村社區之間充當地方利益“保護人”的角色,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一個中間緩沖階層,平衡著國家與社會的利益,維持著國家與社會的協調。D村解放前的族長正是這種保護人的角色,但是很快他在新政權中被認為是反面人物而被打倒,取而代之的是國家的代理人。這個代理人體現了國家對基層社會的控制,是在正式的科層制中被授權而確立的。不過,這種正式授權的村干部,雖然積極向國家靠攏,但違背了群眾的利益和是非觀念,不能被組織和普通村民所接納。后來被任命的退伍軍人是村民認可的“能人”,顯然隱含著國家與村莊民眾之間的共識。

改革開放以后,H市所在的省作為開放的前沿,給當地人帶來了許多外出就業的機會,村莊社會受到深刻的影響。任敏[21](p8-12)認為精英流出割裂了村莊的精英資源,對農村整體的發展,包括經濟發展、政治改革、組織建設、文化承襲等都產生負面影響。從被訪者敘述中得知,他們對于村莊精英外流給村落社會造成的治理真空表現出的無奈。21世紀初,隨著糧食征購任務和農業稅征收的逐步取消,進一步導致村落權力結構的衰落。為何如此?劉建平[22](p17-21)認為農業稅的取消為農民減負了,但導致基層政府供給能力下降與農民自我供給缺乏制度化規范等問題。換言之,村莊精英的村莊管理出現了“抓手”短缺。總的來看,村落權力結構崩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鄉村中傳統的習慣性力量被正式的科層制組織取代,一旦正式的科層制組織退出村莊,而鄉村社會內部民主文化又沒有確立,其結果是自組織變成了無組織;二是改革開放后村莊精英的外流,糧食征購和農業稅取消一并取消了村莊管理的權威基礎,隨著村落內部可供分配的資源和機會逐漸消失,村莊內部出現權力結構的崩塌。

但這種形勢不是不可逆轉的,精英流動成為資金、技術、知識、信息、觀念向農村轉移、促進城鄉溝通以及村莊精英資源整合的重要機制,使原本村落內部不可利用的資源變得有價值。從掙錢回鄉辦廠的村主任的例子可以看出,村莊精英的再生產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村莊內部轉為通過外出務工產生,市場競爭使得一些能力出眾的務工村民脫穎而出,從而成為村莊中新的能人。他們在務工經商中的表現一方面為他們在其他村民中贏得了威信,另一方面通過務工經商獲得的資金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為他們整合村莊資源奠定了基礎。村莊新精英試圖介入處于權力真空狀態的村莊,然而從賄選和無事可管的現實狀況可以看出這一意圖并未得到有效實現,村莊的權力結構依然處于一種渙散狀態。

(二)權力重塑:村落權力格局再生產

然而,村莊權力結構的衰落并沒有持續太久,國家的影響又重新介入村莊,同時介入的還有外來資本,他們在獲取村落土地資源的過程中重構了村落內部的權力結構,使得村莊精英的權力得以再造。

1.村外的利益重組:村落精英的賦權過程。城市發展對土地產生了強烈的需求,但除了城市原有的國有土地,大量的土地為農村集體所有,為了獲取土地,原本退出農村的基層政府又重新介入農村社會內部的運作。憲法規定國家有權依法征用土地用于發展公共空間和基礎設施建設[23](p80),這一規定具有不可抗拒性、強制性等特征,為上級權力介入建立了法律基礎。在具體的城市建設中,市政府的城市規劃確定了拆遷改造的范圍、紅線以及經濟補償條款,鄉鎮政府接受上級政府的任務布置,主持具體的征地拆遷工作。由于征集的土地量大,村莊土地經營權分散,同時村民的利益訴求多樣,鄉鎮政府開始尋求村莊內部力量的支持。

我們要求村莊的村委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放手讓他們大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畢竟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S鎮副鎮長,LQ,男,50歲)

鎮里面要我們配合拆遷改造工作,把另外幾個要拆遷改造村的村干部也叫到鎮里開會,安排具體的拆遷改造工作。一開始上面要求兩個月內把拆遷改造有關的事項報上去,要我們自己想辦法。(D村村支書,LJ,男,51歲)

上級政府的支持尋求,一方面為新生精英群體全面介入村莊資源的分配提供了合法性,另一方面要求“自己想辦法”意味著這種授權不是簡單的命令執行,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為權力結構的重建提供了行動空間。

由于拆遷改造的資金運轉掌握在承建商手中,為了加快工程進程,他們給當地政府施壓要求提高拆遷改造的行政效率,以保證工程進度的順利進行,降低風險及損失。其結果是,上級政府在自身利益以及承建商的壓力下向村莊精英進一步授權。新生的村莊精英群體獲得了大量的工作權限,這些工作直接決定了資源的分配,包括土地的確權和范圍認定,土地產出損失的賠償認定,以及宅基地使用權和人口的認定等。原本缺乏合法性的村莊精英重新得到正式科層制組織的授權支持,村民又重新聚集到精英群體的周圍,村莊精英通過正式與非正式方式挑選村民參與和組建了領導集體,重塑了村莊的權力結構。

2.村內的利益分配:精英權力結構再造。村莊內部的精英通常被分為兩部分:一是治理精英或體制內精英,也即村委會的干部;二是非治理精英或體制外精英,包括民間組織、宗族勢力和經濟能人等精干村民。為了完成上級安排的征地拆遷任務以及通過這些任務攫取利益,體制內村莊精英通過血緣、地緣、人緣關系在村莊中建立社會關系網,在精英群體中形成利益同盟。

我以前建了一個養牛場,為了擴大養殖規模,村主任他們幫我去跑貸款,而且還指導我怎么注冊公司,申請上級產業發展資金。這次征地拆遷,我的養殖場也在征地范圍內,村里把我叫去一起參與征地任務。(D村村民,CKS,男,45歲)

我是支持村里工作的,村主任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哥們,我們都叫他大哥,我能不支持他的工作嗎?(D村村民,CJS,男,33歲)

村里怎么會有人反抗呢,那些有本事的人全給村干部拉在一起,……里面有村里辦廠的,幾個大姓家族能說得上話的,還有村里的老師和幾個當兵退伍回來的。(D村村民,CCF,男,36歲)

構建關系網絡成為必然選擇。齊曉瑾、蔡澍等人的研究認為“在征地過程中,村干部在有意經營自己的關系網絡,他們會以各種方式給予關系網內的成員以利益分享的實惠”,使自己“嵌入在‘利益組織化’的關系網絡之中”,同時達到“有效地渙散村民內部的團結以鞏固自己在村莊內的權力地位”的目的[24](p115-135)。區別于傳統時代士紳階層的保護人角色和計劃經濟時代村干部的國家代理人角色,新生村莊精英是一群追求自我利益的群體,他們基于利益上一致性和利益分享形成了群體共謀。一方面他們“在扮演國家在鄉村的代理人的角色的同時,也為自己在征地過程中謀求利益最大化爭得了合法性”[24](p115-135);另一方面他們在內部形成利益同盟,通過層層的關系網絡、權力和利益分享,新的村干部群體獲得了體制外精英的支持,鞏固了自己的權力。

(三)分而治之:村莊精英的新權力實踐

傳統時代,村莊精英更多地依靠習俗和道德力量來履行職責,在計劃經濟時代,村莊精英被吸收進入國家的科層制體系,在國家的授權下權力從非正式的轉化為正式的,他們行使權力體現的是國家職責,權力行使具有很強的強制性。然而,村民自治與農業稅取消后,一方面村莊精英在短期內未能建立傳統的習慣和道德基礎,而國家的正式權力授權又退出了農村,尤其是“鄉鎮干部不會再像取消農業稅之前那樣為村干部提供庇護,更不會再為確保‘自己人’當選為村干部干預乃至操縱村民選舉,在此基礎上,二者在稅費征收過程中結成的‘鄉村干部利益群體’終因失去利益紐帶而趨于瓦解”[25](p147-150)。因此,D村曾經一度陷入“沒人管”的狀態。“沒人管”在本質上意味著村落權力結構的崩塌,出現了權力真空。拆遷改造過程改變了村莊精英的權力實踐,形成一套新的權力實踐邏輯。

問:村里是怎么安排拆遷改造的?

答:地是國家的,我們是按上級指示辦事的,我們也希望多給大家多爭取些(錢),但是沒辦法啊,只能按照規定辦……我們開會通知跟大家(村民)說,他們不聽,我們就一家一家的做工作,還是有很多村民理解我們的工作的。

問:你們組織拆遷改造的都有哪些人?

答:我們幾個村干部,還請了幾個大姓能說得上話的,村里辦廠的經濟能人和一些退伍的老兵,過來幫幫忙,勸勸大家。(D村村主任,CHF,男,47歲)

問:村里是怎么安排拆遷改造的?

一開始他們(村干部)開會時拿出文件跟我們說,國家要拆遷改造,要我們服從命令,大家都覺得不合理,議論紛紛。隔幾天被叫去開了好幾次會,但都沒有通過,活也干不了。后來他們就一家一家的談,各家的價格都不一樣,跟他們走得近的人簽了合同,我聽說他們答應以最好的價格給。有些膽小的人,也跟著簽了,后來很多人就都跟著簽了。

問:大家為什么覺得不合理?

答:我們了解過,他們不按補償標準來,東扣西扣,這中間不知道給他們貪了多少錢,所以大家不服氣嘛。不過,他們都是村里厲害的人,沒什么人敢直接跟他們鬧,只能背地里說。(D村村民,CCF,男,36歲)

從上述訪談記錄可以看出,新生精英群體的權力實踐有新特點:一是在拆遷改造過程中,村干部從土地國家所有和依上級規定的名義行使權力,但與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命令不同,這種權力的強制性不足;二是村莊的體制內精英與體制外精英形成了同盟,從拆遷改造過程配合起來進行資源和利益分配;三是新生精英的權力實踐缺乏有力的群眾基礎,在利益分配上不受普通村民的信任。因此,體制內和體制外精英形成的同盟構建了一種非正式的強制力以貫徹他們的意志,“沒什么人敢直接跟他們鬧”體現了這一點。在具體的工作方法上,村莊精英采取了“分而治之”的非正式工作方法,打破村民潛在的聯合狀態,逐步實現各家各戶的征地拆遷補償工作。但這種半公開的工作方法存在很大的負面效果,它使部分普通村民走到了村莊精英的對立面,在村莊社會結構上形成了一定的張力,這種結構性的張力隱含著沖突的可能性,新生精英的合法性遭遇了第一次挑戰。

拆遷改造過程中的利益沖突進一步惡化了兩個群體之間的關系,部分村民為維護自身利益使用了各種方法與村莊精英抗衡。這些方法有個人的,也有集體的,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上訪、搶建房子和工地鬧事是幾種常見的方式。

問:你們去上訪了?能詳細談一下嗎?

答:大家都很氣嘛,就有人提議去上訪,到市里去上訪,有人勸我們說:拆遷改造是市里規定的,我們按規定弄的。……我們里面有個人自己要求去(上訪),我們就答應了,大家一起出錢補貼他,讓他去省里。去了沒幾天回來了,后來才知道,他被村里那些人給截住了,回來以后就沒再提去上訪的事情了。聽其他人說,他是被XXX(注:村莊精英之一)勸回來的,他們之前一起去當的兵。……也有人覺得自己很不公平的,就到村里、鎮上鬧,能鬧就多給一點。像我們這種不會鬧的,就吃大虧了。(D村村民,FDT,女,37歲)

問:我看其他地方都有搶種房子的,你們這里有嗎?

答:有啊,怎么沒有。那要家里有人才行,像我們村那戶就因為他們家有關系,拆遷補償費比我們多多了,還有安置費,本來是給那些家庭實在困難的,也有一部分給那些人拿去了。(D村村民,CYR,男,35歲)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村莊精英面對普通村民的質疑所采取的上訪、搶種房子等行為,一方面搬出上級政府機構的授權,這也說明農村精英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不是民主選舉的結果,而是來自上級政府的授權;另一方面是通過利益再分配、安撫和施壓等方式進一步弱化和瓦解普通村民的行動。不過,新生精英同盟也不是籠絡了村內所有有能力的人,這些不合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他們的權力實踐。

80%“釘子戶”都是有后臺的,所以才敢搶種搶建,一般老百姓搶種搶建是得不到賠償的。拆遷改造不可能進行得太深,上級政府能否抵制這種行為,這是一個問題。其它村中就有執法人員讓親屬搶種搶建被撤職的情況。我們也會把一些情況,在適當的時候反映上去,不然工作真的很難做。(D村村支書,LJ,男,51歲)

只有那些有后臺有勢力的村民做了才能得到補償,意味著村莊精英并未完全壟斷征地拆遷利益分配的權力,村民援引外部力量的介入對村莊精英的征地拆遷工作造成了莫大的威脅。然而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會通過上下級之間的溝通來獲得上級的支持,只不過這種支持的獲得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需要把握一個分寸。

(四)更上一層:村莊精英與權力的再生產

通過征地拆遷獲得可觀的經濟補償后,村莊精英及其家族成員獲得比拆遷改造之前更多的社會人脈資源和直觀的經濟收入,這些人脈資源和經濟收入又成為其獲取政治權力的原始資本,通過拉攏關系等策略轉化資本形式,從而實現從資源到資本再到權力的循環再生產過程。

現在的村書記Y某就是三年前拆遷改造時賠款建了一個加工廠,收購村里面的原材料進行加工,他給的價格比我們自己拿出去賣高一些,村里面人也覺得他人不錯,而且他上頭也有人,就推選他當了村支書。(D村村民,LJD,男,45歲)

村莊精英或家族成員利用經濟補償投資生意,或利用政治資源投身村委、鄉鎮政府等,成功實現社會資源的重組與轉換。家族政治精英帶來的經濟收入使之成為相對穩定的經濟精英,繼而通過對經濟資本的再利用,實現權力博弈后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的合體,在實踐層面實現權力的再生產。

五、結論

村莊精英的權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漫長的年代里,在村落社區內部經歷了精英群體的更替,精英對社區的角色和功能的轉變,以及精英權力隨著內外環境變化呈現了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本文的研究表明,村莊精英權力的興替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傳統時代以士紳為代表的社區保護人角色在解放后的政治革命中被國家科層組織正式任命的村干部所取代,村莊精英由原來的士紳階層變成了紅色革命者,相應的角色也轉變為國家的直接代理人,執行國家對鄉村村落的管理職能。改革開放以后,這種國家代理人的角色因為正式權力退出基層而弱化。大量的村民外出務工,尤其是在取消糧食征購與農業稅后,直接導致精英群體解體,村落權力結構崩塌,村莊出現“沒人管”的權力真空狀態。

拆遷改造改變了村莊內部的資源產權結構,土地資源重組再造了村莊精英權力。在拆遷改造過程中,上級政府再次把權力的觸角伸入村莊,少數外出返鄉的精英通過村民選舉和經濟資本獲得村莊干部身份,成為新的體制內精英;圍繞征地拆遷任務和利益分配,這些體制內精英迅速集結了村內其他體制外精英形成了新的村莊精英同盟,實現了利益的組織化。由于缺乏傳統權力的習慣和道德基礎,又缺乏正式科層制組織權力的強制性,新的村莊精英群體在權力實踐過程中,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權力實踐策略。在拆遷改造過程中,通過正式的授權,依靠上級政府的力量和群體關系網絡,以各種顯現和隱蔽的方式威脅、分化普通村民在拆遷改造過程中利益博弈。最后,新生村莊精英還通過拆遷改造過程中獲得的經濟資本、政治資本和社會資本在實踐層面實現權力的再生產。無疑,村莊精英的角色轉變和以自身利益為導向的權力實踐邏輯會對未來村落社區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天天爽免费视频| 婷婷伊人五月| 日韩国产另类|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色综合狠狠操|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国产后式a一视频|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久草网视频在线| 久久网综合|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久|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色成人综合|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激情视频综合网|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一级|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先锋资源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在线亚洲小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欧美a在线看|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的|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欧美a√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97久久免费视频|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亚洲成a人片|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日本黄色a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日韩在线网址|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av在线无码浏览| 91麻豆国产在线| 国产va免费精品|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