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鴻基
(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 廣西 南寧 530001)
物聯網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信息飛速增長,人們開始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高校的資源建設在大數據背景下不斷的發展,結合自身現有資源,重點考慮用戶需求,進行資源合理配置,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具個性的信息資源服務。
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圖書館資源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部也曾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建設要著重解決其自身數字信息的需求、使用、價值、類型等問題。顯然,圖書館資源的建設是圖書館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完成圖書館資源建設,在特定環境中存儲大量的圖片、音頻文字、視頻等信息數據。同時,可以利用信息及互聯網技術進行相應的學習、共享、查詢等工作[1]。大數據背景下進行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有助于高校讀者能夠更加智能、便捷的使用圖書館資源,有助于圖書館工作人員能夠準確和快速的分析館藏資源和讀者行為邏輯。
高校圖書館是其辦學的重要條件,是院校老師和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數字化圖書館具有全面豐富的信息,具有廣泛的信息來源,同時依托于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能夠快速進行信息傳遞和檢索,給高校的學生和老師帶來了廣闊的學習和交流空間,做到了現代化的教育、學習和交流,可以更好的培養具有高素質和高技術能力的專業人才。
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高校開始進行擴大招生,提高了辦學能力,加強圖書館資源建設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工作。大數據背景下的圖書館資源建設能夠對圖書館紙質圖書借閱率下滑等情況進行有效改善,并促進高校的快速發展。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信息資源,因為建立了高校圖書館數據庫,應用了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服務方法,建設圖書館資源時要求其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術都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積累,進而保證資源建設的順利實施[2]。可是如今管理人員素質和需要的服務有偏差,要求進行有效解決。
根據現代圖書館的需求,要有收藏條件,更需要進行閱讀及活動的場所。如以功能為依據進行劃分閱覽室,并有進行培訓、報告等場所。可是實際的圖書館基礎設施和需求不符。
大數據環境很重視用戶的參與性,大數據信息數據的來源、服務能力及資源、形式等都融合到了大數據及網絡環境當中,同時,一切的大數據信息都來自大數據用戶,進而大數據知識的服務起點及終點都是用戶[3]。所以,讀者是根據根據自己的需要參與建設圖書館的服務。
如今的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能夠進行各種數據源的連接定位,讓各個大數據用戶是信息資源的學習人員,同時也是接受者,并且是資源的貢獻者與發布者。大量的數據中,各種零散分布、異構分成的數據資源能夠進行融合和匯聚,組成核心知識信息庫,利用相應索引方式,給相應用戶提供資源的快速發現、簡單實用、方便靈活的服務,做到一站式信息資源服務。
大數據技術包括很多內容,有人工智能、云計算、分布處理、數據存儲和備份、數據挖掘、并行處理等各種技術,進而要求高校圖書管理者要進行調整方式,變成服務型模式[4]。另外,圖書館需要對計算機及圖書情報知識都比較精通的復合型人才。如今的大數據環境對圖書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圖書館更是缺乏這樣的人才,學校及圖書館要對其進行重視。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建設要轉變思想,實施共建、共享的方式進行完善,對資源共享范圍進行更好的擴展,增強資源共享程度和深度。如今,信息技術的發展,資源共享是其最大的特點對其進行重視,促進建設的更好實施,進而提高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資源建設效果和質量。
一般情況,圖書館資源包括以紙張作為載體的印刷類型的各種文獻,比如紙質的期刊等;一些以感光材料作為載體的縮微類型文獻,如光盤;一些以磁性材料作為載體的聲像型文獻,如唱片,磁帶等;一些計算機越類型的文獻,如電子圖書、期刊等,一些應用聯機方式給讀者進行服務的網絡類型的文獻[5]。對這些資源,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比重,進而保證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有效實施,以促進高校辦學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因為數字信息的快速增長而出現了大數據概念。大數據背景下實施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對高校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可是如今還處在探索研究階段,國內外都缺乏很好的實踐經驗。要做好圖書館信息服務,一定要加強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