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雋
(武漢紡織大學 服裝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所具備的藝術價值不僅表現在劇情、唱腔、表演等方面,還表現在服飾方面,能夠將故事發生的年代、社會風俗、人物性格等內容表現出來,是中國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對我國傳統文化逐步重視起來,不少設計師在開展服飾設計活動時,會將傳統戲曲服飾元素運用到當代服飾設計活動中,使當代服飾擁有傳統特征。
色彩是服裝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其作為一個視覺元素,對刻畫人物的情感、營造環境的氛圍、推動劇情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環境表現人物當時的心理變化,色彩又是表現環境最直觀的方式。有時為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當時環境下人物的心理變化,會夸大描述。色彩在視覺上給人巨大的沖擊,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給觀者。顏色之間的隨意切換,塑造人物生動的形象,賦予人物靈魂[1]。色彩之所以在服裝設計中占據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為色彩本身就有極大的優勢,通過服裝設計
展現出來,豐富了場景和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性格以及當時場景中的人物心理變化,渲染了氣氛,使服裝設計的展現更加生動。
造型是服裝設計的基本元素,造型的設計決定了服飾的風格以及藝術形象。在進行服裝藝術造型的設計時,可以針對不同的形式進行風格展現。“H”型作為服裝造型的主要形式,上衣和肩部合二為一,自然下擺、不收腰,褲子與裙子均呈現上下等寬的直筒形式。中國傳統戲曲服飾中的“H”造型具有較強的流暢性與隨意性,將該造型特征運用到當代服裝設計中,能夠設計出具有中國戲曲藝術色彩的“袍服”。
紋樣是中國傳統戲曲服飾中的常見元素,能夠將服裝自身所具備的特性展現出來。從中國傳統戲曲服飾的紋樣變化情況來看,戲曲服飾同種族發展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例如山川大河、日月星辰、龍鳳麒麟等[2]。將戲曲服飾中的這些紋樣運用到當代服裝設計中,能夠在整個服裝設計中達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受到國內外相關藝術設計者的一致好評。
龍文化系列作品是以龍文化為支撐,以京劇“霸王別姬”中霸王、虞姬的經典形象為靈感[3],圖案是以宮繡繡成的中國器物,亮眼的明黃色不僅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更是征服了時裝周的觀眾。
木蘭系列以《木蘭辭》為靈感來源,經典的黑色與玫瑰紅色組合展示出巾幗英雄的形象,刺繡龍紋與戲服圖騰元素相呼應,綁帶盤扣元素、舊銅龍扣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獨有的女子英氣與中華新時代的女性特點。
孔雀東南飛系列源于《孔雀東南飛》,最突出的亮點是結合非遺傳承工藝“點翠”的色調,不僅表現了愛情的凄美,更是宣揚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
《愛蓮說》是高中課本上的一首古詩,此系列采用中式傳統結構,墨色的裙擺點綴朵朵蓮花,輕盈飄逸的布料讓人眼前一亮。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環境的要求增加,因此在進行服裝設計時需要滿足社會審美需求,符合社會環境的發展。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科技的便利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因此,在進行服裝設計時,融入戲曲文化,可以彌補社會發展的不足,同時為人們提供具有藝術感的創新,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4]。
在傳統的服裝設計中,由于受到生活環境以及材料的制約,服裝設計缺乏藝術感。在現代化服裝設計中,加入戲劇元素,保證服裝設計的藝術性,確保服裝設計符合傳統文化傳播的標準。目前,服裝設計的主題較為單一,缺乏對色彩的多元化應用。單調的設計風格不能展現服裝設計的作用,同時對人們的心態也產生了影響。社會化的服裝設計,融入了多種設計元素,通過調查設計出的服裝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在服裝藝術中融入多種風格,與社會化相呼應,彌補了傳統服裝藝術的單一性。
服裝設計者首先對自然色彩進行提取,形成傳統色、民間色、圖片色,其次對這些原色加以改變、漸變以及增加透明度,最后重新組合,并將其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在創新色彩表現方式的同時,又保持了原有色彩的心理情感特點。在服裝設計中運用色彩描述人物性格的同時,也要準確定位,要綜合考慮故事和針對人群的色彩喜好程度及其對色彩產生的情感。色彩風格要根據服裝的主題、內容來定。一般來說,兒童喜歡鮮艷的純色,因此敘事故事就要用具有概括性、較為簡約的純色;青少年喜歡高純度、高明度的場景色彩,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服裝就要注意色彩豐富、搭配合理;中老年人喜歡沉穩、大氣、細膩的顏色,以中老年為主要受眾的服裝就要選用成熟、穩重風格的色彩[5]。色彩本身具有情感,而人們對不同的顏色也有不同的感情。要想服裝設計符合觀眾的喜好,就需要在色彩運用上有較好的基礎。服裝設計中的色彩帶給觀眾的情感體驗,與色彩本身帶給觀眾的情感體驗有關。運用到位的色彩會讓人們對服裝設計中的情節產生共鳴,進而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色彩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這也是一種情感表現。服裝設計中運用哪一種色調,應根據人們的內心情感而定。為了讓服裝設計得到人們的認同,色彩在其中的表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戲曲服裝造型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其服裝風格比較夸張和美觀,并沒有將原來生活中的服飾特點直接展現在舞臺上,而是根據戲曲作品的特點進行一系列的改良,使之能最大限度地迎合不同年代觀眾對戲曲的審美觀[6]。因此,可以理解成戲曲的服裝造型來源于生活,但是與生活存在很大的差異。戲曲文化在我國有多年的歷史,因此戲曲的服飾也經過多年的發展,每一次的戲曲舞臺表演都能演員與戲曲服飾的完美結合,將戲曲服裝的美感充分展示出來。
現代服裝設計以不同的文化作為主題,在將戲劇文化融入服裝設計時,需要結合文化特征進行表述。在服裝設計中就可以用色彩和戲曲素材相互搭配的方式,充分彰顯戲曲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另外,將不同人物的形象融入戲曲中,可以展現出不同年齡段人群對服裝的需求,通過不同的搭配,巧妙地體現出服裝設計中隆重大氣的造型,使其成為最有亮點的服裝之一。
將戲曲藝術應用在整個服裝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守重要的設計原則。對于需要改造的服裝設計,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對過時的服裝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保證設計出的作品符合現代化時尚的發展趨勢。在改造時,由于會出現相互矛盾的理論,需要不斷地進行優化,整合兩者之間的差異,對造型、紋飾進行控制,提高服裝的時尚性,保證服裝藝術感的提升,同時也要符合社會發展的理論[7]。從實踐的角度上來說,對過時的服裝進行改造,有助于培養更多服裝設計人才。通過對服裝的改造,實現舊物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節約資源,不斷地提高服裝藝術設計的實踐水平。
傳統戲曲元素在當代服裝設計中的探索與運用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設計師以更開放的思維和更多的探索方式去進行服裝設計。在進行現代化服裝設計時,需要不斷創新思維,根據社會發展需求進行服裝設計。另外,在設計服裝時可以對老舊的服裝進行改造,基于舊物利用的原則,提高服裝設計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