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澤民,胡 劍
(安徽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合肥 230081)
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有助于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有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匯聚攻艱克難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國有企事業單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礎保障,國有企事業單位本質姓“公”,廉政文化建設是其組織文化、職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確立國有企業主體地位的各項改革推向深入,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推進,利益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與之相伴隨的是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更加復雜,任務也更加繁重。如何在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有事業單位服務公共能力的前提下,防范出現系統性的腐敗風險,加強國有企事業廉政文化建設,是重要的軟實力建設工程。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物質基礎和重要手段,是實現國民經濟長期健康平穩發展的“穩定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物質基礎;國有事業單位作為政府設立的社會服務組織,以執行政府的職能、提供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是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窗口。大力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舉措,也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領國有企事業單位廣大干部職工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奔向全面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不同時期有著不同含義。簡要回顧國有企業發展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稱之為國營企業,主要來源于沒收官僚資本、民族資本企業改制等途徑,對于恢復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計劃經濟時期,國營企業的作用得到了極大發揮,為現代化國家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承擔了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和引領任務。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發展領域法制化、制度化后,相對于個體私營企業,稱為國有企業,雖然作用有所下降,但仍然處于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發展史印證了其社會作用從單一到多樣、從多樣到最大化、從最大化到最優化特征[1]。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管理制度等內容與國際社會接軌,符合現代化發展趨勢。而在長期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早期階段,受國有企業人員構成、價值觀念以及制度建設等因素影響,國有企業發展模式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進而形成對國有企業發展的束縛。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必然觸及國有企業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廉政文化亦屬其中主要因素。從經濟角度來看,國有企業受國家委托依法占有國有資產,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實現應有的效益是核心目標。國有企業的產權特征要求國企干部職工不僅僅要依法履責,在具體權益維護和財產權益處置中還要有高度的道德責任感。這一道德責任感的培育和塑就,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廉潔為公”等為核心的廉政文化大力渲染。從管理人員角度出發,就要求必須恪盡職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行使經營權,落實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促使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國有企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19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國家電網等名列世界500強企業前茅,中央企業達48家[2]。國有企業發展證明,企業廉政文化建設,在樹立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建立廉潔型組織、發揮企業家示范主導作用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事業單位,是由政府舉辦并承擔各項社會發展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主要有教育、醫療及科研等單位。我國事業單位發展具有鮮明的社會特征和國家屬性,從承擔國家公共服務角度,各類事業單位具有完備的組織形態及運行體系,符合現代國家公共服務組織的一般性特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來看,各類事業單位又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特征,諸如教育類事業組織不僅傳承文化教育功能,還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從職業道德上落實立德樹人的理論。教育從本質上樹立為人民服務、為黨治國理政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價值理念[3]。又如醫療衛生機構,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制度。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已經建立起覆蓋度最廣、網絡最全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事業組織,不僅承擔著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防控、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等職能,在國家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疫情防控中還承擔防控救治的艱巨使命。同樣,醫療衛生機構落實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保證人人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服務水平。綜合來看,我國事業單位具有獨特的職業價值內核,整體文化特征上不僅體現公益性,還蘊含著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必然具有獨特的價值理念因素。當然,隨著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形態逐漸成熟,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等迫切需要提上日程,如何體現公益性,如何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等問題影響著事業組織的發展,廉政文化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我們將通過廉政文化建設的軟作用,打造事業組織的新功能新形象,構建中國特色的公益服務組織。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最顯著的成效是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政治生態、社會生態獲得根本好轉。中央提出八項規定,率先垂范,從中央到地方完全遵循一個準則、實行一個標準,為廉政文化建設樹立了標桿和榜樣,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體現了黨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自覺,體現了共產黨人不謀私利的政黨本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命。在對腐敗案件從嚴查處的同時,黨的巡視巡查制度發揮監督效力,各個領域對照黨的各項紀律包括廉潔紀律的要求,深入開展對標整改,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查處出來的大量腐敗案例充分暴露出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基礎的薄弱,集中表現在干部職工廉政文化的核心理念不牢,反腐倡廉的自覺意識不夠,對貪污腐敗行為的免疫力不夠;同時也表現在廉政文化建設中形式主義嚴重,表面文章做得多,不求實效,流于形式,執行不嚴。這些問題最終導致企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不強、做事創業的精氣神不足、攻堅克難的凝聚力不夠,工作上表現為業務發展不快、內部管理散亂等問題。究其根本,是思想上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對貪污腐敗不正之風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既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也缺乏先進文化的熏陶,還存在制度的漏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從近年來公布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巡視巡查整改情況來看,一些國有企業高層、事業單位高管貪污腐化,一些領域出現團案、窩案、塌方式腐敗,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嚴重損害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不能不說這些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形同虛設。
如前所論,黨的廉政建設各項基礎性的廉政規則規范逐漸完善,廉潔自律的意識逐步強化,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核心鞏固發展,全社會共同的反腐倡廉心聲和諧統一。社會整體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內容得到了加強和豐富。但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相比,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國家各級行政機關之所以在廉政文化建設上取得長足進展,完全是受行政機關的政治性所影響。而國有企事業單位雖具有某些行政系統的部分特征,比如領導人員的選拔任用參照國家公務人員,黨委紀委機關建設等也參照行政部門的相關規定,但這些規定均掩蓋不了國有企業單位的經濟性、社會性特征。作為一個社會生產組織,國有企業必須以追求高額經濟利益為目標,以提供一定形式的社會服務為宗旨,因此,即使在黨的建設、反腐倡廉斗爭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很難改變國有企事業單位弱化廉政建設、虛化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負責同志往往困于實現經濟目標的內在驅動力和市場競爭的外在壓力,加上缺乏對廉政文化建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不能意識到廉政文化建設對提升企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的正相關關系,甚至把它同經濟目標的實現對立起來,重視不夠,要么形同虛設、可有可無,要么走走形式、應付檢查,人員配備不足,廉政文化建設投入有限,廉政文化建設思想僵化、形式單一,很難入腦入心,嚴重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滯后于事業發展的需要。
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從業人員在履行職責、發展業務的過程中,需要更高的廉政道德約束,這就在根本上要求國有企事業單位把廉政文化建設與具體業務工作協同起來,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比如對于那些資源型國有企業來說,由于掌控著國家賦予管理的重要礦產資源,在開展資源管理業務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求具備高度的廉潔自律,實行全過程行為的自我約束。又比如教育、醫療等事業單位,社會必然要求在教育、醫療等活動開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都必須具備高度的道德準則,教師要遵守師德、立德樹人,醫生要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這些事業單位的職業道德要求與廉政道德準則存在著高度的融合性。但在現實中,往往出現廉政文化建設與業務工作開展缺乏協同性的情形。主要表現為要么把廉政文化建設當成孤立的、靜止的事項看待與業務工作相分離、兩張皮,要么把廉政文化建設當成了階段性任務、突擊性任務,上面來檢查就突擊一下,檢查一結束就偃旗息鼓,來去一陣風。還有就是在業務工作中一旦出現重大廉政風險事件,也僅僅是業務補救,止損于表,沒有深層次挖掘其發生的思想文化根源,治標不治本,懲治措施無關痛癢,小補丁補大窟窿,廉政文化建設與業務工作部署嚴重脫節,結果是廉政風險長期存在。很多單位僅僅在形式上提出了文化建設的要求,在重大業務推進或開創新業務中,往往忽視廉政措施的協同,根本上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設與主要業務推進的時空脫離、文化沖突。
如前所述,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和主陣地,是國有企業品牌形象塑造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根本舉措,加強國有企事業廉政文化建設是重要的軟實力建設工程。在全面深化改革、全民從嚴治黨的新時代,加強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國有企事業單位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專業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有助于進一步營造和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必須針對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回應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把握好廉政文化的內在規律,強根固本,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靈魂”“骨骼”“血肉”的三位一體建設。
第一,進一步夯實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的思想基礎,增強廉政理論的現實穿透力,這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的“靈魂”。文化具有無形的力量,文化氛圍一旦形成,就能夠持續地影響人民的思想觀念,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人們正確行動。如前所述,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基礎嚴重不牢,思想根源是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理論上不徹底,理解上出現偏差。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首先要從理論高度認識到其極端重要性,不僅關乎整個社會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的良性生成,對國有企事業單位自身來說,也是關乎其興衰成敗的基礎工程。不僅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而且每一位員工都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只有理論上認識透徹了,思想上才能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自覺,進而才能有行動上的自覺。我國歷史悠久的廉政文化思想,為現代廉政文化提供了最深厚的文化滋養和最深層的價值基因;西方廉政文化思想、理論及其實踐也為當代中國的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和政策借鑒;馬克思主義廉政文化特別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廉政文化理論及實踐,為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更是提供了符合中國國情和現實基礎的理論參考。當前,我們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從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向度,去充分認識國有企事業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下的正風肅紀和反腐敗斗爭實踐,為廉政理論發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新認識和新判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初步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文化氛圍日漸濃厚,這些都為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部文化生態。
第二,進一步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制度建設,強化廉政制度對業務活動的指導力和約束力,這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的“骨骼”。針對當前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形式主義嚴重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滯后于事業發展的需要等問題,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制度作為廉政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緊跟黨和國家廉政制度建設的步伐。十八大以來,黨的廉政制度建設不斷發展完善,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時代廉政制度體系,以中央八項規定為核心的一系列廉政新規,在社會政治生活的各個領域落地生根并不斷豐富定型,已經成為人們熟知的自覺行為規范。在國有企業領域和事業單位中,廉潔學習教育制度、主體監督機制、紀檢監督機制、懲戒機制等黨風廉政建設領域的制度也不斷完善。作為長期反復適用的一般性規則,制度必須緊密聯系主體行為特征和具體業務規范,也就是廉政制度建設必須與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各項具體業務有機結合起來,并隨著業務工作的有序推進不斷完善廉政制度,從而最大限度消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制度漏洞和實踐土壤,使廉政風險降到最低,確保事業發展健康有序推進。
第三,進一步豐富廉政文化的傳播形式和內容,增強廉政文化的現實感染力,這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的“血肉”。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說,是通過具有感染力的感性形式,使廉政建設的理性要求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廉政文化的現實感染力就在于是否達到了感性形式與理性要求的有機結合和內在統一。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的傳播有嚴格的路徑依賴,要促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的有效傳播,也離不開宣傳內容、載體和路徑的有機結合。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信息的傳播速度已非傳統傳播載體可比,信息化工具在不斷創新,信息傳播的形式也日新月異。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無論是在內容上、形式上還是在傳播手段上,都必須緊緊跟上時代的發展,緊緊跟隨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有效方式,不斷更新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切忌呆板、單一、空洞無物。如充分利用微博、公眾號、APP、門戶網站及自媒體等等宣傳窗口,知識競答、以案說法、小品相聲、情景劇等形式,實現廉政文化時空上的無縫對接和傳播效果上的喜聞樂見,達到廉政文化傳播入心、入腦的實際效果,實現廉政文化對廣大干部職工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廉政文化建設是從源頭上有效預防腐敗的治本之策,是構筑反腐敗斗爭第一道防線的基礎工程,是達到“三不腐”中“不想腐”目標的重要內容,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主基調和新常態,在反腐倡廉、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方面成效卓著,也為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但要從進一步擴大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性成果、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內在要求來看,仍需要大力提升對廉政文化重要戰略定位的認識,對全社會來說如此,對國有企事業單位來說更是如此。
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礎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從本質上來說,廉政文化建設是一種軟實力建設,其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也是一種軟對抗,容易在層層遞減中消解廉政文化建設的作用和主流文化的影響, 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流于空談。 其次,從客觀上來說,廉政文化建設是對權利當事人的一種利益限制,在利益的現實誘惑面前,廉政文化上的“名聲”誘惑很難起作用,廉政文化建設主體的內驅力不足,加上制度上的漏洞和僥幸心理的作用,廉政文化的約束力就形同虛設。第三,從目前的社會環境來看, 基于血緣社會關系本位的文化傳統,群眾對黨和政府廉政文化建設的目的和效果仍然存疑、不太相信,甚至有許多群眾仍然受傳統人情社會文化觀念的束縛,想當然地把“潛規則”當成顯規則,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消解力量、阻礙力量。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思想認識和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一方面,要著力落實人民群眾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內生力量。廉政文化建設仍然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要堅信一點,那就是總體上看反腐敗是人民群眾內在的根本要求,甚至對那些“明知故犯”的“潛規則”者,其內心還是抗拒貪污腐敗現象的;另一方面,必須始終以“刀刃向內”、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信心來加強黨自身的建設,堅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真正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 堅持對腐敗現象零容忍態度,持續向全社會傳遞“不能腐、不敢腐”的明確信息,為“不想腐”創造強大的社會威懾。最后,要通過三個“以案”即以案示警、以案為戒、以案促改來傳遞反腐敗的強大現實震懾作用,以身邊人、身邊事來增強現實感染力,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脫虛向實。
總之,要不斷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廉政文化建設, 必須認真研究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問題的特殊性,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國有企事業單位廉政文化建設的基本規律, 積極探索廉政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載體、新機制,在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上要充分體現時代性和通俗性, 形式上要努力做到多樣性和生動性, 方法上要充分體現科學性和趣味性, 載體上要體現靈活性和融合性,具體實踐中要做到“虛”“實”結合, 確保廉政文化建設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