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發,謝 丹,陽佳媛,倪弦之,王義定,金晨鐘
(1.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田雜草防控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湖南 婁底417000; 2.雙峰縣鑫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湖南 雙峰417700)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2017年湖南省水稻種植面積為424萬hm2,總產量274萬t,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一[1]。在主要糧食作物生產中,水稻生產環節較多、技術措施要求較為復雜,且具有季節性強、用工量多、勞動強度大及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等特點,稻農勞作較辛苦[2]。特別是近10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大量優質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許多地方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凸顯,迫切需要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3-4]。大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是解決水稻生產勞動力短缺問題,穩定水稻生產,實現水稻生產節本增效,提高水稻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之需、迫切之舉。課題組于2018—2019年對湖南省雙峰縣鑫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了研究與制定,形成一整套適于湘中地區的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
合作社建設育秧中心,內有育秧密室60 m2、育秧大棚1 800 m2及育秧盤2萬張。合作社現有2BLY-280B型秧盤播種成套設備2套。在育苗中心完成“浸種—催芽—鋪盤—裝土—灑水—播種—覆土”等工序。播種生產線由撒土機、噴水機、播種機、覆土機及傳動帶組成。
根據湖南地區幾個主要的常規栽培水稻品種,在有機耕作條件下對不同品種間的生長指標、產量指標、病蟲害發生情況和食味品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調查研究,以期選擇出適合在當地有機生產的水稻品種。選擇早稻兩優819、晚稻農晶優1號、晶兩優534、泰優390、隆晶優1號和領優華占進行統一栽培模式。
客土選擇地質疏松、土質肥沃及無雜草的土壤,將粉碎過篩客土5.0 kg、農家肥1.0 kg及壯苗劑30 g混拌均勻制成營養土,并使用惡霉靈或敵克松對其進行處理,以預防立枯病等苗期病害。
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到秧盤中,每盤大約裝3 kg,盤內深度2.5 cm左右。種子播完后要在上面蓋一層營養土,浮土厚0.5~0.8 cm,需營養土1 kg。
秧齡15~20 d,葉齡3~4葉,苗基部莖寬2.0~2.5 mm,秧塊提起后不散落。秧苗最佳高度為12~15 cm,適宜高度為10~20 cm,秧塊成苗密度為1.5~2.0株cm2。
整地內容主要包括耕地、耙地及田間殘茬清理等。合作社現有輪式拖拉機6臺,1GZ60、1GZ-230等型旋耕機13臺。機耕作業時不宜用深耕機械作業,耕翻18~20 cm,旋耕12~15 cm,耕深穩定性≥85%,碎土率≥90%,覆蓋率≥90%。前茬秸稈還田的地塊低留茬、秸稈粉碎均勻拋撒,旋耕兩遍以上。
合作社現有2FH-8型施肥機1臺。整地前施水稻專用肥(N-P2O5-K2O:16-12-14)600 kghm2,秸稈還田地塊加施尿素75 kghm2,施用有機肥1 500 kghm2。
灌水后整平田面,高低落差≤5 cm;整平后壤土沉實1~2 d,粘性土壤沉實2~3 d再插秧。
合作社現有2Z-8A2型高速插秧機2臺。為提高插秧質量,栽插前要對插秧機進行檢查、檢修和調試,操作機手應對插秧機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調試,以確保插秧正常運行。在裝秧苗前將空秧箱移動到導軌的一端,再裝秧苗,防止漏秧。秧塊要緊貼秧箱,不拱起,兩片秧接頭處要對齊,不留間隙,秧與秧箱間要灑水潤滑,使秧苗下滑順暢。
2Z-8A2型高速插秧機,可替代人工栽植、手扶插秧機插秧的水稻栽植方式。高速插秧機插秧頻次300~500次min,插秧深度1.5~2.0 cm,相對均勻度≥90%,漏插率≤4%,傷秧率≤3%,行數6行,行距20~30 cm,株距14~20 cm,泥腳深度<20 cm,水深1~2 cm。秧苗要根壯、莖粗、葉挺且葉色深綠,苗高10~20 cm,秧苗葉齡2~5葉,插秧前床土含水率40%~50%,秧根盤結不散。
合作社現有3WWDZ-16B型植保無人機3臺。植保無人機技術參數:噴頭流量300~1 200 mLmin(6個壓力噴頭)可調;霧滴直徑85~300μm;藥量9 000~12 000 mLhm2(兌水后);噴幅寬度3.0~4.0 m;霧滴細度30個cm2;噴灑速度5~10 ms;飛行高度0~20 m;飛行半徑0~1 000 m;噴灑高度2~10 m;使用藥劑為飛防專用藥劑。
利用多旋翼產生的巨大氣流直接將藥液壓迫作用于水稻葉片正反面及莖基部,霧流上下穿透能力強、漂移少且霧滴均勻,可大大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其農藥噴灑效率為15~30 hm2min,一天(6~8 h)一架飛機可噴施400~500 hm2,極大地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根據水稻生長田塊條件確定合適的作業路線、速度及割幅。合作社現有4LZ-5.02Z型收割機8臺。水稻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機進行收割,應選擇在稻黃熟期及時收獲,一般在稻谷含水率≤30%時收割。機具收獲總損失率≤2.5%,破損率≤2.0%,含雜率≤3.0%。要求留茬高度≤15 cm,秸稈切斷長度≤10 cm,以利于水稻秸稈還田作業。
合作社共擁有烘干機7臺,日烘干稻谷130 t。采取冷風循環烘干方式,一般適宜烘干溫度為35~40 ℃。為了保證水稻的干燥品質,干燥速度不可太快,一般降水率≤1.5%h。
當稻谷含水率≤20%時,烘干溫度應控制在40 ℃以下;當稻谷含水率>20%時,烘干溫度應控制在40~45 ℃;當稻谷含水率接近28%~29%時,烘干溫度控制在50 ℃左右。當收獲的稻谷含水率≥30%時,一般不直接烘干,除濕降溫至含水率在30%以下時再進行烘干作業。
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經營機制的重要內容。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有利于農戶節約機械、管理和場地等成本,還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投入,促進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利用,最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5-6]。
雙峰縣鑫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形成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流程:選種→催芽→育秧流水線育秧→機械整地→高速插秧機插秧→田間管理→機械收獲。戴力等[7]對湖南省430余戶農戶2017年和2018年水稻生產情況調研數據,認為湖南省水稻生產全過程主要環節的機械化程度較高,除移栽和干燥環節的機械化率分別為57.5%(機播機插率)和54.0%(自主和外包烘干率)之外,整地、病蟲防治和收割環節機械化率基本達到或超過90%以上。雙峰縣鑫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育秧中心、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以及植保無人機等大型設備30多臺。自主流轉土地面積200 hm2,可提供水稻集中育秧、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以及耕種、機插、機收和機烘干等服務,服務總面積達1 308 hm2。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種植效率,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對于農村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雖然當前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易受到環境、機械性能的影響[8-9]。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問題一定能夠得到改善,從而推動我國水稻機械化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