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Hepatology》2019年9月報道】題: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預后作用(作者Shalimar等)
氨被認為是肝性腦病(HE)發病機制的核心,但其在肝硬化和急性失代償期患者中的預后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氨水平與HE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以及其與器官功能障礙和短期死亡率的關系。
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的Shalimar等將來自兩個機構的498例肝硬化患者作為前瞻性觀察研究的一部分。入院時測量血氨水平,并使用慢性肝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評估標準用于確定器官衰竭的存在。確定患者28 d的生存率,根據患者特征分析用于確定血氨的臨界值,并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多變量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28 d死亡率為43.4%。血氨與HE的嚴重程度相關(P<0.001),非幸存者氨水平明顯高于幸存者[93(73~121) μmol/L vs 67(55~89) μmol/L,P<0.001],血氨是28 d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素(風險比=1.009,P< 0.001)。氨水平79.5 μmol/L作為28 d死亡率的預測臨界值,敏感度為68.1%,特異度為67.4%。氨水平≥79.5 μmol/L與出現更高頻率的器官衰竭相關(肝臟:P=0.004;凝血:P<0.001;腎臟:P=0.004;呼吸:P<0.001)。入院后第5天氨水平沒有改善,其28 d死亡率為70.6%。
研究表明,氨水平不僅與HE的嚴重程度有關,還與其他器官衰竭有關,并且是28 d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氨水平缺乏改善會導致高死亡風險,其可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物標志物和潛在的治療靶點。
摘譯自SHALIMAR, SHEIKH MF, MOOKERJEE RP, et al. Prognostic role of ammonia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 Hepatology, 2019, 70(3): 98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