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敏,和劍涵,裴美燕,李順國*,呂 瑋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雜糧研究實驗室/國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35;2.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35;3.邯鄲市邯山區農業農村局,河北 邯鄲 056001;4.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藜麥,原產于玻利維亞、厄瓜多爾、智利和秘魯一帶的安第斯山脈,有5 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被印加人稱為“糧食之母”“谷物之母”和“安第斯山的真金”。其籽粒和幼苗均可食用,藜麥因其營養價值高而全,且具有多種開發利用價值而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推薦藜麥為唯一的單體植物就可以滿足人體全部基本物質需求的完美營養食品[1]。1987年首次引種到我國,從2010年開始種植面積逐漸擴大,隨著藜麥的廣泛種植,藜麥苗的食用價值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近年來將藜麥苗作為蔬菜食用已經越來越普遍。本文就是從藜麥菜的特性研究入手,在試驗和生產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科學栽培技術,以促進這種特色蔬菜的規?;N植。
藜麥菜是莧科、藜屬的1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是異源四倍體,具有36條染色體。根系屬直根系,主根發達,較粗大,側根不發達;植株有分枝,其葉像鴨掌,葉緣波狀鋸齒,幼葉綠色,有的帶紫色或紅色等[2]。
藜麥菜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耐霜凍等特性。在相對濕度40%~80%,溫度0~38 ℃條件下均可生長,最適種植溫度14~20 ℃,可耐輕度霜凍(-1.0~0.0 ℃),適宜土壤pH值范圍5.5~8.5,藜麥在砂壤土、壤土中生長良好,在地塊排水不暢、自然肥力低的極限土質中也可生長[3]。
藜麥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鈣、鐵等多種無機元素,還含有揮發油和生物堿等。藜麥菜除了可作美食外,還有藥用功效,其性涼而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降壓、祛濕等藥用功效[4]。
新鮮藜麥菜中氨基酸總量可達2.38%,干藜麥菜中總氨基酸含量高達26.16%,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的48.52%,主要含有17種人體所需氨基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胱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纈氨酸、精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
干藜麥菜黃酮類含量為12.41 mg/g,黃酮有多方面的功效,且具有較強抗氧化性。還具有改善骨骼健康、刺激骨保護素分泌、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的功效,其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10倍以上,可以減緩細胞的退化、衰老,也可減少癌癥的發生率,同時對高血壓、高血脂人群有的一定的保健作用[5]。
藜麥菜中維生素C及維生素A含量豐富,分別為0.292 mg/g和0.038 mg/g。維生素C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維生素A則對視網膜有保護作用,并可以預防白內障。維生素E可促進男性和女性性激素分泌,預防女性流產和提高生育能力。
藜麥菜中的礦物質含量十分豐富,其中含有Ca、Na、Mg、K、Fe、Cu、Zn、Al、P、Mn、Co、Ti、Cr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元素;因此,多食用藜麥菜可有效緩解微量元素缺乏癥。其含有的Zn、Mn等微量元素,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功效,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的保健功能[6]。
藜麥菜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食用藜麥菜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改善腸道菌群,對直腸癌、闌尾炎、痔瘡及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產生飽腹感,有助于肥胖人群減輕體重,可作為減肥食品;對糖尿病人可以改善耐糖量,調節血糖水平。
平原地帶,在一年四季均可種植藜麥苗,由于藜麥菜是喜冷涼的蔬菜,春秋兩季為適宜的種植時期,最佳播種時間為4月5日至5月20日或8月15日至9月15日;夏季種植還需搭蓋遮陽棚,并在上面覆蓋遮陰物,避免暴曬對藜麥苗的損傷,同時注意灌水和地面降溫等。冬季種植須在溫室中進行。
藜麥苗種植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藜麥基肥要在種藜麥苗時1次施足。藜麥苗播種前,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3~4 m3、三元復合肥(15-15-15)25~30 kg作基肥,有機肥和化肥拌勻后撒施,然后深耕20~25 cm,整平耙細,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培養地力。
將藜麥種子在35~50 ℃的溫水中浸種6~8 h;在春、秋、冬3季種植時種子經溫水浸種后可直接播種,后續不需要經冷藏處理(因其與進行冷藏處理再播種的出芽時間和出芽率相差不大);但在夏季種植時,不經冷藏處理,明顯比進行冷藏處理的出芽時間晚,出芽率低;因此,夏季種植最好在溫水中浸種后再在(5±2)℃下冷藏3~4 h。
經催芽處理后的藜麥種子與煮熟的谷種按2∶1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后進行播種。播前澆足底水,開溝、播種,溝深2~4 cm,行距15~20 cm,播后蓋細土0.5~1.0 cm,每667 m2播種藜麥種子的量為2.0~2.5 kg;也可不開溝直接混撒播種。
3.5.1 水肥管理
在出苗以前一般不需要澆水,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藜麥生長。當藜麥植株長出2~3片真葉時,要進行1次淺鋤松土,以起到除草保墑的作用。苗期生長慢,底肥一般可滿足要求。當幼苗長到5~6片真葉時追肥,每次追肥應結合澆水,每667 m2可順水追施硫酸銨10~15 kg,藜麥菜生長期短,氮肥充足可使植株生長旺盛,實現高產。注意要根據情況和植株長勢確定是否澆水施肥[7]。
3.5.2 病蟲害防治
藜麥播種后,用藥拌毒麩或者藥土撒施在直播的種子上,防止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幼苗。藜麥菜病蟲害較少,一般來講整個生育期不用施藥。霜霉病和炭疽病可于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靈7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蚜蟲、菜螟、潛葉蠅可用10%吡蟲啉2 000倍液或2%阿維菌素2 5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采收前10 d停止用藥。
藜麥菜是一次播種多次采收的葉菜類蔬菜,當苗高在15 cm以上時,可分批開始采收,先間拔大苗,間挑均勻,使留下的植株有基本相等的營養面積,使其充分生長,以延長收獲期和提高產量。收獲時一般用菜刀沿地割起,或連根拔起,然后扎把上市。一般收獲期是在播種后30~60 d,后期收獲如果藜麥下部莖木質化不適于食用時,可以只采摘上部藜麥莖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