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祥
(青海省西寧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寧 810003)
梭菌性疾病是藏羊養殖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一類傳染性疾病的總稱,它是由梭菌芽孢桿菌屬當中的某些致病性梭菌感染引發的高度致死性的傳染性疾病的總稱,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了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腸毒血幾種。上述幾種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流行具有共同的傳播特點,也存在一定的發病差異,同樣具有發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點。急性型發病的動物很快就會死亡,臨床上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造成的危害巨大。
藏羊梭菌性疾病的致病原種類較多,主要包括了維諾氏梭菌、腐敗梭菌、產氣夾膜梭菌等幾種。這些致病菌都屬于梭菌屬當中的致病性致病原,并且在自然條件下能夠產生大量的芽孢,芽孢具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常用的消毒劑難以將其消滅,這也是造成該種疾病發生流行之后,難以控制,反復流行的一個主要原因。致病原產生的芽孢散落在土壤水源和飼料當中,羊群通過接觸這些途徑,感染梭菌梭菌定植到消化道之后,通常羊群身體抵抗能力較強,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致病性,就當羊群的身體受到多種應激刺激,抵抗能力下降,梭菌就會趁機大量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從而引發羊群出現明顯的中毒癥狀,這些毒素通過血液循環流到全身,造成急性休克。羊梭菌性疾病發病率較低,但造成的死亡率較高,常常發生于身體健壯的青壯年羊群當中。
羊快疫是一種傳播速度極快的細菌性傳染性疾病,最急性型的發病陽剛,出現臨床癥狀就會倒地死亡發病十分突然。發病較為緩和的患病羊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身體衰弱的現象,運動失調,腹部疼痛,腹部嚴重臌氣,排出黑色稀軟的糞便。在糞便當中經常會混雜于腸粘膜組織甚至血液。患病羊體溫一般不會升高,呼吸急促,大多急性期的患病羊一般在發病當天就會死亡。羊猝狙發病過程更短,多數患病羊都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突然倒地死亡。有的患病羊當天晚上能夠正常采食,第2天發現死在建設當中,有的患病羊在放牧過程中突然倒地死亡。有臨床癥狀的患病羊表現為精神狀態變差,短時間內倒地不起,出現劇烈腹瀉癥狀,痙攣、在短時間內死亡。腸毒血癥潛伏期通常在10~24h,發病突然,并在短時間內死亡,很少能夠看到臨床癥狀。發病時間較長的患病羊有的會表現為神經癥狀,四肢強烈抽搐,肌肉震顫,眼球轉動,磨牙,口腔流出大量的唾液,頭頸向后歪斜,一般在出現癥狀2~4h內就被死亡。另一種發病癥狀以昏迷安靜死亡為主要特征,出現臨床癥狀之后,患病羊倒地不起,眼睛緊閉,牙口關閉,難以打開,不斷的磨牙,角膜反射消失。有的患病羊在沒有出現昏迷之前,會出現劇烈腹瀉癥狀,在出現腹瀉癥狀2~3h后突然死亡。羊黑疫發病過程更短,出現臨床癥狀之后,在患病羊的體表皮膚會出現紫紅色的出血斑塊,有的呈現黑紫色,這是診斷該種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出現發病癥狀之后,患病羊離群獨居,體溫升高到41℃以上昏迷而死。
梭菌感染引發的4種傳染性疾病,應該根據發病規律病理解剖進行鑒別診斷。羊快疫主要表現為真胃和十二指腸出現廣泛性的出血現象,胃底部和幽門部的黏膜能夠看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點和壞死區域。羊猝狙解剖能夠看到糜爛性,潰瘍性的腸炎,腹膜炎,胸腔和心包當中蓄積有大量的液體。要想診斷,還需要采集病料分離鑒定β毒素。羊腸毒血癥病變位置主要集中在腎臟和小腸。腎臟高度充血,質地軟爛如泥,輕輕一壓就會破碎[1],心包積液嚴重。小腸高度充血出血,肺臟充血水腫,上述癥狀是鑒定該種疾病的主要依據。羊黑疫主要表現皮下靜脈顯著充血,皮膚外觀呈現暗紫色,胸部平下廣泛性的水腫,肝臟嚴重壞死,肝臟表面還能夠看到直徑在2~3cm,界限清晰,呈現灰黃色的壞死病灶。將壞死病灶橫切之后,能夠看到病灶周圍有一層鮮紅色的充血帶。
由于梭菌性疾病,發病過程較短,死亡率較高,很多患病羊常常來不及治療就死亡。對于發病時間較長的患病羊,可以嘗試使用大劑量的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患病羊可以選擇使用12%的復方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每次使用5ml,每天兩次首次用藥加倍,連續使用三天。同時選擇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400ml、10%的安鈉咖注射液4ml、維生素C注射液1g,混合之后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續使用3d。口服畜痢靈,使用劑量為2ml/kg,每天一次,連續使用3d。一般采用上述手段,連續防控5d之后,癥狀較輕的患病羊能夠恢復健康,癥狀較重的患病羊治療無效死亡。預防該種疾病,應該制定嚴格的隔離衛生消毒機制,及時交換并嚴格隔離,清理被患病羊污染的養殖環境。保證養殖圈舍干燥通風,選擇使用強力消毒靈嚴格衛生消毒。另外要定期對羊群進行預防性接種,選擇使用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5聯疫苗,不論羊大小一律皮下注射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