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娜
(運城市婦幼保健院<運城市兒童醫院> 山西 運城 044000)
近年來,剖宮產率大幅升高,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剖宮產雖然可減輕產婦分娩時疼痛,保證母嬰安全[1]。相比于陰道分娩而言,剖宮產手術的實行,更易產后出血、感染、臟腑器官粘連等問題發生,也會誘發新生兒并發癥。臨床產科中剖宮產實施后,存在較大的不良后果,社會影響較差。因此,嚴格把控剖宮產指征,控制不合理剖宮產術的實施,對母嬰近遠期護理具有良好作用。
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產科2018 年總分娩人數1226 例,其中剖宮產497 例,占比40.54%,其中陰道分娩中轉剖宮產53 例,占比4.32%;2019 年總分娩人數1631 例,剖宮產656 例,占比40.22%,陰道分娩中轉剖宮產65 人,占比3.98%;兩年內剖宮產人數占比40.35%(1153/2857),其中陰道分娩中轉剖宮產占剖宮產比率的10.23%(118/1153)。
本次共選擇118 例陰道分娩中轉剖宮產作為研究對象。納入產婦均未持續妊娠并發癥,經B 超檢查、產科相關檢查,產婦具備陰道試產條件,且產婦自愿以陰道分娩方式分娩,產婦宮口開至2cm 時,將患者送入待產室,分娩過程中各種原因轉為剖宮產。對手術指征進行統計。
對產婦中轉剖宮產原因進行分析:包括胎方位不正、胎兒窘迫、產程異常、胎盤早剝、社會因素要求剖宮產(無明確醫學指征)等。其中社會因素最為常見。見表1。

表1 中轉剖宮產指征構成比
通過統計產科近兩年剖宮產總數量1153 例,占比40.35%,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產科剖宮產率應低于15%的標準。剖宮產的影響原因中社會因素最為常見,也是導致剖宮產迅速升高的影響因素。本組研究中社會因素占總構成比的36.44%。原因分析可知,產婦對宮縮疼痛的認知不足,對產程時間估算不當,導致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承受疼痛較多,無法忍受分娩時的疼痛感,使得產婦在陰道試產過程中倍感煎熬,短時間內失去信心[2]。產婦與家屬擔心母嬰安全,不聽從醫師建議,執意要求剖宮產。
因此,針對上述情況,應正確引導輿論,大力宣傳自然分娩的好處,并告知剖宮產并不適用于所用人,對剖宮產的弊端進行科普教育,使產婦及家屬存在關于剖宮產的錯誤觀念或者偏執觀念有效解除[3]。產前宣教時,應向產婦及家屬講解分娩全過程,并通過視頻、文字等方式,加強產婦的認知,使產婦對陰道分娩有正確認知,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同時使產婦在臨產期的緊張情緒有效緩解,提升產婦的配合度。由于第一產程時,潛伏期較長,產婦此時的情緒波動較為明顯,因此,在此時應加強與產婦的溝通交流,盡量滿足產婦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可讓產婦家屬在旁陪伴,提升產婦的安全感。引導產婦通過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式,自我放松、調節,減少心理壓力[4]。在宮縮間歇期,要囑咐產婦多休息,此時可讓產婦適當食用食物,補充能量,避免哭鬧等行為,造成自身體力過多消耗。宮縮活躍期時,通過陪伴式分娩,指導產婦通過心理療法的運用,例如控制呼吸、心理放松、精神想象等方式,減輕宮縮疼痛感。護理時,護理人員可也通過交談、鼓勵與撫摸等方式,幫助產婦減輕緊張情緒、減少恐懼感,以減少社會因素所致的剖宮產。
胎兒窘迫、胎方位不正也是中轉剖宮產的常見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前為能對胎兒窘迫、胎方位不正等情況的診斷尺度把握不當,未能對胎兒情況、母體狀況等進行綜合性分析。若潛伏期內出現胎心變異、羊水污染等情況,則需考慮剖宮產。臨床診斷時應對胎心變異、羊水污染等情況出現的時機、程度進行多指標診斷,以判斷產婦是否適宜選用剖宮產分娩[5]。若產程后期出現宮縮頻率加快,則是由于宮縮強大所致。產程監護時,應對產婦的癥狀與體征進行分析,正確判斷胎位異常、頭盆不對稱等情況,應根據胎兒大小、骨盆情況、宮縮情況進行準確判斷下,試產時開展嚴密監護。分娩過程中若產婦出現產程過長或停滯等情況,應根據產程圖,尋找原因,并對癥進行處理,不可盲目轉為剖宮產。對胎兒窘迫等發生開展預見性護理,針對潛伏期過長的產婦,即使無胎兒窘迫現象,也需給與吸氧、鎮靜劑,補充能量,保持充足體力,減少因產婦狀況不佳導致的胎兒窘迫發生。
綜上所述,加強產前健康宣教,嚴格把控剖宮產指征,對產程異常情況進行分析,采用有效的處理辦法,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