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邱云嬋,賀婭楠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分別居第3和第4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2]。隨著結直腸癌發(fā)病率的升高,腸造口患者的人數不斷上升,我國每年新增腸造口患者約10萬例,累計數量超過100萬例[3]。腸造口手術給患者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使患者心理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下降。不規(guī)范的造口處理也會引發(fā)許多并發(fā)癥,增加患者痛苦。近年來,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醫(yī)院床位周轉率上升,手術患者住院時間不斷縮短。而我國社區(qū)護理起步晚、護理人員對腸造口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較低,無法滿足腸造口患者的需求。因此,大多數患者需要在院外進一步學習自我護理知識及操作[4-5]。本研究通過對腸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對腸造口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今后更好地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健康教育知識提供科學依據。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9年5—11月在甘肅省人民醫(yī)院肛腸科治療、符合納入標準的腸造口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1)年滿18周歲,因結直腸惡性腫瘤行腸造口手術的患者;(2)知情同意并愿意參與本研究者;(3)意識清楚,具有良好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4)知曉病情。
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的軀體疾病(如心、肺、腎功能不全等);(2)有精神疾病者。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人員自行設計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長期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狀態(tài)等個人資料以及疾病相關資料,如造口類型、造口時間、現階段是否行放化療、是否發(fā)生過造口并發(fā)癥、能否造口自理等。
1.2.2 健康教育知識需求調查問卷(1)使用自制問卷調查腸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現狀,問卷涉及飲食、運動、造口專科護理知識等;調查腸造口患者信息化相關資料掌握情況,內容涉及獲取腸造口護理知識的途徑、獲取健康教育知識的手機軟件等問題。(2)使用心理測評量表(SCL-90)調查腸造口患者心理狀況,了解腸造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進行描述和分析。此量表包括10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 、精神病性和其他。采用5級評分法(0~4級):0=無,1=輕度,2=中度,3=相當重,4=嚴重[6]。
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選取甘肅省人民醫(yī)院肛腸科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分為預調查和正式調查。用抽簽法隨機選取30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預調查,在預調查的基礎上完善調查問卷,之后進行正式調查。由責任護士查閱病歷選取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的患者。調查前,向患者詳細解釋研究目的和意義,介紹填寫方法。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由調查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解釋。回收問卷時,檢查問卷填寫情況,對于漏項或者答案不明確者,再次詢問患者,核對無誤后收回。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由頻數、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1 一般資料 共發(fā)放一般資料調查表254份,回收有效調查表247份,有效回收率為97.24%。腸造口患者人口學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中男性153例(61.94%),女性94例(38.06%);<45歲37例(14.98%),45~60歲104例(42.11%),>60歲106例(42.91%);農村患者100例(40.49%),城鎮(zhèn)患者147例(59.51%);蘭州市內患者82例(33.20%),蘭州市外患者165例(66.80%);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分別為 114例(46.15%)、91例(36.84%)、42例(17.00%);婚姻狀況:有配偶224例(90.69%);職業(yè)狀況:以離退休、病退、從未就業(yè)者最多,共198例(80.16%);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者居多,共135例(54.65%);居住狀態(tài)以和家人一起居住者較多,為195例(78.95%),見表1。

表1 腸造口患者人口學資料統(tǒng)計結果(n=247)
2.1.2 疾病相關資料 247例腸造口患者中,直腸癌190例(76.83%),結腸癌57例(23.17%);造口類型:永久性造口151例(61.13%),臨時性造口96例(38.87%);造口術后<6個月者164例(66.40%),>12個月者24例(9.71%);有醫(yī)療保險者246例(99.60%);有造口并發(fā)癥者154例(62.35%);術后行放化療者224例(91.06%);不能獨立進行造口護理者97例(39.27%),見表 2。
2.2.1 飲食知識需求情況 247例腸造口患者中,有60例(24.29%)患者對飲食方面的知識完全不了解,7例(2.83%)僅有耳聞,174例(70.45%)一般了解,僅有6例(2.43%)腸造口患者對飲食方面的知識完全了解(見圖1)。235例(95.14%)腸造口患者迫切希望了解飲食方面的知識;僅有4例(1.62%)患者認為沒有必要了解該方面的知識;8例(3.24%)患者持無所謂態(tài)度,認為了解和不了解均可。
2.2.2 運動知識需求情況 本研究中,196例(79.35%)腸造口患者平時會進行鍛煉(步行、跳舞、做操等),51例(20.65%)患者平時不鍛煉。235例(95.14%)腸造口患者了解一些運動相關知識,4例(1.62%)患者僅有耳聞,僅有8例(3.24%)患者了解很多運動相關知識。231例(93.53%)腸造口患者迫切希望了解運動方面的知識,1例(0.40%)患者認為沒有必要了解該方面的知識,15例(6.07%)患者認為了解和不了解均可(見圖2)。

表2 腸造口患者疾病相關資料統(tǒng)計結果(n=246)

圖1 腸造口患者對飲食知識的了解情況

圖2 腸造口患者對運動知識的需求情況
2.2.3 腸造口護理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更換造口袋,150例(60.73%)患者能熟練操作,85例(34.41%)患者操作不熟練,12例(4.86%)患者完全不會操作。調查結果顯示,154例(62.35%)患者出現過造口并發(fā)癥,93例(37.65%)患者沒有出現過相關并發(fā)癥。出現并發(fā)癥共183人次,其中造口周圍皮膚并發(fā)癥出現次數最多,為87人次,出現造口出血、水腫并發(fā)癥的49人次,其他依次為造口狹窄13人次,皮膚黏膜分離12人次,造口脫垂12人次,造口回縮10人次(見圖3)。234例(94.74%)患者希望了解如何預防并發(fā)癥,僅有13例(5.26%)患者認為不需要。
2.2.4 腸造口患者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共發(fā)放SCL-90 254份,問卷回收率為100.00%。254例腸造口患者中SCL-90得分>160分的 64例(25.19%),得分為(125.42±28.64)分,與全國常模相比,腸造口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腸造口患者的抑郁、焦慮、敵對3項因子得分略低于全國常模,表明腸造口患者可能有抑郁、焦慮或敵對傾向。

圖3 腸造口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2.5 微信公眾平臺版面設計情況 從疾病相關知識獲取途徑看,通過手機接收信息的媒介中,選擇微信的患者最多,為205人(83.00%)。從調查結果來看,腸造口患者對飲食、運動、專科及心理健康知識都有很大需求。因此,我們開發(fā)了針對腸造口患者的微信公眾平臺——“省醫(yī)肛腸造口專欄”,由2名醫(yī)生、2名造口師、3名專科護士、1名信息技術人員共同維護。根據患者需求,微信公眾平臺設置健康指導、專科護理和患友之家3個主版塊。健康指導包括疾病知識、飲食結構、運動管理和情緒管理等模板;專科護理包括造口護理、并發(fā)癥的護理、常見問題解答等模板;患友之家包括入院指導、檢查須知、術前須知、術后宣教和出院指導等模板。
2.2.6 腸造口患者公眾號關注情況 2019年11月10日至2020年1月10日“,省醫(yī)肛腸造口專欄”公眾號已運行兩個月,平臺總粉絲量為1 244人,達到了預期效果(見圖4)。新增用戶來源主要是公眾號搜索(78.64%)、掃描二維碼(14.30%)、名片分享(5.41%)和圖文頁內公眾號名稱(1.57%),見圖5。

圖4 新增關注、取消關注及總粉絲人數變化

圖5 新增用戶來源
兩個月來,“省醫(yī)肛腸造口專欄”微信公眾號共發(fā)布原創(chuàng)文章11篇,其中飲食健康知識類文章1篇,即《這樣飲食讓您更加健康》;運動健康知識類文章2篇,即《造口患者也需要多運動》《造口者旅行的注意事項》;心理健康知識類文章2篇,即《好心情來陪您》《造口患者請您一定要堅持》;專科知識類文章3篇,即《造口與皮膚平行的原因及處理》《典型傷口和造口換藥分享》《了解腸癌疾病知識、更換造口袋》;其他類文章3篇,即《用我們的雙手呵護您的健康》《就診指導》《出院指導》。
絕大多數患者對腸造口患者的飲食、運動等相關知識缺乏了解,迫切希望了解此類信息,這與有關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僅有極少數患者表示對飲食、運動和專科知識了解很多。腸造口患者健康相關知識掌握欠佳,可能會影響康復,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如何更高效地普及相關知識,是每一位醫(yī)護人員要考慮的問題。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患者發(fā)生過腸造口相關并發(fā)癥,且不知道如何處理。說明對患者進行腸造口并發(fā)癥相關知識教育和關鍵時刻及時為患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十分重要,而以上問題均能通過微信公眾號解決。
由“省醫(yī)肛腸造口專欄”微信公眾號新增關注者的來源可知,絕大多數患者通過科室醫(yī)護人員推薦后搜索公眾號名稱關注,可見其他途徑的推廣效果不佳,今后應充分利用相關資源,加大對該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增加推廣途徑,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內容在初期得到大家肯定,但也存在問題,如工作人員無法對患者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今后會定期設置問題對患者的學習效果進行調查,工作人員據此對公眾號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微信公眾號運行初期,其文章更新時間和內容不規(guī)范,有些患者因此錯失最佳學習時間,因此,完善微信公眾號運行方案是接下來的重要工作。
本研究針對腸造口患者需求,最終確定從飲食、運動、心理健康和專科知識4個方面開展健康教育。腸造口患者對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接受度高。“省醫(yī)肛腸造口專欄”微信公眾號新增用戶數量和閱讀人數達到預期目標。該微信公眾號的設計與運行給腸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其他科室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