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瑩,史 銳,胡振邦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高校延遲開學。教育部發布《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倡導學校及教師充分利用線上的慕課和省、校兩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2]。在此背景下,遼寧中醫藥大學本科各專業開展遠程在線教學。
筆者所在無機化學教學團隊從2003年起已開始網絡課程建設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工作。經過多年實踐,無機化學這門課程被打造成為遼寧中醫藥大學校級精品課。該課程一改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3]。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對無機化學以往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將超星學習通與騰訊會議兩個平臺相結合,給大家提供一個“完全線上”的遠程混合式教學案例。經過8周的教學實踐,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經過多年的網絡課程建設,教師已能熟練使用在線教學軟件。然而,如此大規模實施線上教學,使線上教學完全替代線下教學,還是首次。因此,我們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完善無機化學線上授課平臺。(1)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課程中心補充精講視頻和課程講稿,增加單元測驗與問卷調查方面內容。為了避免有的學生因為網絡信號差,在白天網絡擁堵時間上直播課出現網絡延遲或卡頓情況,本教學團隊針對課程重難點錄制精講視頻,并將其上傳至學習通平臺的課程中心,供學生隨時回看溫習。同時,增加每課一測環節,要求學生限時完成,超時將無法提交,讓學生在考試的壓力下,不得不主動學習。對于學習通平臺上的知識,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時間學習。針對學生答題情況,教師可以對錯題進行歸納整理,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線上輔導。(2)利用目前較為穩定的在線直播軟件授課。疫情期間在線授課對服務器、網絡要求非常高,大部分教學平臺不同程度地會出現卡頓現象。本教學團隊經過多次嘗試,最終選擇較為流暢的騰訊會議作為直播平臺。教學直播最大的優勢是直觀、互動性強,可隨時對學生進行提問,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直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平臺容易出現短時間的崩潰、延遲等事故,影響上課節奏。因此,將超星學習通與騰訊會議巧妙地結合起來,利用學習通已有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課下預習,以便對教師所講內容有所了解,在直播時教師主要講解重難點,其他內容一筆帶過,大大縮短教師講授時間,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卡頓出現的課堂事故。課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對學生學習重點、難點進行指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豐富學生學習方式。
課前一周,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登錄超星學習通,根據自己的知識層次和學習能力有選擇性地預習,包括課程內容簡介、課程知識點介紹、PPT以及精講視頻;教師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進度以及知識點掌握情況。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平臺討論區和同學、教師討論問題;教師也可以設置有引導性的討論主題,推動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思考和深度學習。自學結束后,學生可以針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測試,完成課后的每課一測,測試題為客觀題,平臺批改,即時出結果。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對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有了清晰的認識。在后續直播授課時,學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對于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重點關注。
課程預習結束后,學生可將難以掌握的內容反饋給教師,教師歸納總結,根據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將課程內容分為3種。對于容易掌握的課程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講解,如在直播中邀請一名學生為大家講解某一部分的內容;對于稍有難度的內容,可讓學生課下進行分組討論,最終得出討論結果,課上匯報,教師講解點評,并糾正其中的錯誤之處;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則由教師進行講授。可見,內容越簡單,學生的支配權越大;內容越難,教師主導地位越突出。
在直播授課前1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登錄學習通簽到,這樣不僅能讓教師清楚地知道哪些學生準時進入平臺聽課,還能增強上課的儀式感。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直播的實時性進行師生互動,引起學生共鳴,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可以利用學習通的“選人”功能,隨機挑選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即時答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積分獎勵,積分會影響學生在班級的排名。利用這種“選人”功能,模擬線下課堂教學中的隨機師生互動,增強學習的緊張感。學生為了保證答案的正確性,在教師直播時會更加專注并積極思考。在分組討論時,可利用學習通的“分組任務”功能,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及知識拓展學習,最終形成報告,由組長在教師直播時匯報討論結果,并由教師進行點評。在直播即將結束時,教師對本堂課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講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直播結束后,教師可布置本次課作業,督促學生在完成課程復習任務之后再做作業,并利用拍照方法將作業傳給教師,教師通過批改,指出學生的錯誤,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這種方式能讓學生不再只是看到“冰冷”的分數,而是能夠知曉自己究竟錯在哪里,并且教師的評語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有鼓勵和認可的作用。可以利用學習通的“問卷”功能,將知識拓展內容以問卷方式發布,學生通過自主查閱網絡書籍等填寫問卷,同時可以看到同學的答案,這樣不僅有利于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有利于消除學習孤獨感,營造集體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線學習過程中,各種測試和活動參與情況是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依據。開展過程性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各教學環節,將每課一測以及分組討論形成的報告計入課程總評成績;將直播課堂上的簽到、提問互動、討論區討論以及課后的問卷作答列為學生參考環節,采用表現差倒扣分方式;而其他環節由于強調學生自主性、選擇性學習,不作為考核環節,如精講視頻與PPT等觀看情況不計入總評成績。制定多元化過程考核辦法,使考核評價更具客觀性、可靠性和全面性,使學生最終成績更合理、公平。
對于高校而言,特別是醫學類院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時應時刻謹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醫學院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協同發展十分必要。如何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課程思政,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疫情期間是教學的困難時期,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最佳時機。例如,在這場全球性的疫情期間,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迅速控制疫情蔓延,正說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此培養學生愛國之情。同時,在無特效藥、無疫苗的情況下,在國外患者還在彷徨中坐等時,我國卻已有大量患者康復出院,這無疑是中醫藥所發揮的作用。這場偉大的戰“役”見證了中醫藥的魅力,以此增強學生中醫藥文化自信。疫情期間,教師要利用契機,善用各種信息手段,在線上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
疫情防控以來,本教學團隊經過8周實踐,完成了前3章的教學任務,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感受。有的學生認為“和在校學習基本一致,互動也很及時”,有的學生覺得“除了沒有見到老師,其他都沒耽誤,學習效果沒有區別”,這充分說明“完全線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切實可行的。將騰訊會議的直播功能和超星學習通的互動功能相結合,能模擬真實課堂各互動環節,營造上課氛圍。學生課前利用學習通進行預習、自測,并與教師、同學討論未掌握的知識點。直播授課時,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采取學生在線講解、分組討論和教師重點講解等方式講解知識。課后引導學生及時復習并布置作業,利用平臺討論區、問卷等督促學生學習。綜上所述,教師要樹立以學習成效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身在家而心在學,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從教育層面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