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圖片提供/站酷海洛
這天劉大媽走進了心理診室,講述了她兒子劉忠厚競聘村主任的前前后后。
劉忠厚是劉大媽的獨生子、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前不久的村干部換屆中被選舉為村主任。可就在新上任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劉忠厚卻來到父母家,聲淚俱下地向家人訴起苦來。
據劉大媽回憶,當晚,破門而入的兒子撲通跪倒在地,哭著說:“兒子不孝,兒子不頂用,兒子對不起你們二老啊!我當時腦瓜兒一熱參選村主任,等真的大家把我選上了,我才感到自己不是當官的料!現在我越想越發愁,越想越犯怵,我都不知該怎么生活下去,該如何面對你們了。”
劉大媽開始有點懵,后來慢慢地明白了。原來兒子壓力太大,到了崩潰的邊緣。前陣子兒子還病了一場,估計也與此有關吧。想到此劉大媽趕緊拉起兒子,母子倆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
無奈之下,劉大媽輾轉聯系到我,過來緊急求助心理咨詢了。
看到劉大媽神情慢慢安定些后,我才問道:“您兒子是怎樣被選上村主任的?這次當選之前主要從事什么工作呢?”
劉大媽實話實說:“嗨!其實我也知道,孩子從小就老實厚道。這次換屆有人來家里做工作,他自己和我們全家也就同意參選了。大家選他,就是看他實在厚道,不會徇私舞弊。其實,兒子長這么大,家里家外沒操過心。我年輕的時候,家里是我操心。我年紀大了,家里是他媳婦操心。兒子跟人合開了一家商店,也是人家操心,他干活兒。在村里更沒當過干部,大小干部都沒當過。”
看劉大媽越來越平靜了,我問:“那面對現在這種情況,您是什么態度?”
劉大媽毫不遲疑:“我?當然是聽兒子的。要不,您跟他好好談談?”
很快,我見到了這位村官劉忠厚。憑直覺我看出來,這是一個大好人,一個典型的忠實厚道的中年人。
寒暄過后,劉忠厚抬頭看看我,十分難為情地開口了:“都怪我自己。當初腦瓜兒一熱,憑著滿腔熱情,想為村民做點事,就報名參選了。可是自從當選之后,想到村里的事,我就開始發愁,不知道該怎樣開展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天來,我吃不好、睡不好,打不起精神,腦子昏昏沉沉的。就這樣,不到一個星期我就住院了。可是,醫生也沒查出什么毛病,只開了點幫助睡眠的藥,讓我少吸煙。像我這樣子,這個村主任我怎么干下去?我真想有人把我替換下來。”
至此,我體會到了忠厚的難處,真誠地回應說:“古人早就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只需要揚長避短即可。您自己現在怎么想呢?”
忠厚感到我聽懂了他:“對,我不適合當這個村主任。所以我想辭職不干了。可是,如果辭職,我又怕辜負了村里人,辜負了父母,辜負了上級領導。可是,如果干下去,我真的就要崩潰了,而且可能會給村里的工作帶來損失,給村民帶來損害,結果會更不好。可是,當時是自己同意參選的,現在選上了又辭職,唉……”
聽著忠厚嘴里“可是”“可是”地轉來轉去,看著忠厚雙手痛苦地抱住頭搖來搖去,我忽然意識到,他目前面臨的最大困擾,與其說是工作壓力太大,還不如說面臨的選擇太難了。就是說,目前最困擾他的,不在于工作壓力,而在于辭職不辭職之間的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用心理學的話說,最大的困擾是動機沖突。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活動總是受一定動機推動的。而人的動機又常常較為復雜,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動機在起作用。當這些動機不能都得到滿足的時候,就產生了動機的沖突。動機沖突從形式上說分為三類:一是趨避沖突,就是對一個東西既想要又害怕,所謂既想吃又怕燙;二是雙趨沖突,就是既想得到這個,又想得到那個,兩樣都想要,所謂魚和熊掌想兼得;三是雙避沖突,就是對兩樣東西都想拒絕,都不想要,所謂前怕狼后怕虎。
忠厚面臨的動機沖突,開始的時候或許可以說是趨避沖突,也就是,既想當村干部,又怕以自己的能力當不好。從某種角度說,趨避沖突往往比較好解決。在這個環節上,忠厚動機沖突的結果是不想當村干部了。
可是,隨之而來的是,他的動機沖突轉化為雙避沖突了。也就是,一面怕自己的能力所限挑不起這個擔子,不想當這個村干部;一面又怕由此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怕村民非議,怕領導批評,怕對不起父母,說到底就是怕自己丟面子,因而又不好意思提出辭職。
人之所以會陷于動機沖突,說到底不外是因為不論怎樣選擇,都是有得有失。因而患得患失,讓人難以做出選擇。于是,動機沖突的過程就會延續。動機沖突給人帶來的痛苦,主要還不是動機沖突本身,而是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很難受的,很煎熬。忠厚體驗到的心理困擾,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備受煎熬的感覺。
經過相互交流,忠厚抬起了頭:“您說到我心里去了。這些日子,我越想越感覺我不適合當這個村干部,不想干了。可是,當初參選,現在又打退堂鼓,說不干吧又怕面子過不去。”
很多時候,面對動機沖突,都需要理性地權衡得失之后,當機立斷。如果是面對雙趨沖突,就需要兩利相權取其重;如果面對雙避沖突,就需要兩害相權取其輕。
就忠厚的情況看,他的能力和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顯然不適合做領導工作。如果硬著頭皮做下去,只能給自己和工作帶來更大的損失,困擾會持續不斷。至于提出辭職的所謂不利影響,都是暫時的,很快自己和別人也就能接受這個現實了。
溝通至此,忠厚臉上終于有了輕松的笑容。
當忠厚第二次來訪的時候,已經決定正式提出辭職。雖然這要有個過程,但是,由于內心的動機沖突得到解決,忠厚的心已經安定下來,身心狀況也都好轉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