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煜博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形成了新業態。針對“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了“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措施和建議,希望可以推動我國“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促進我國現代農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111-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F49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對網絡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越來越重視,提出了建設以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裝備為重點的農業全程信息化技術體系。為了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我國出臺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等多項政策。
“互聯網+”計劃的提出,推動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和現代農業的結合發展,推動了農業全產業鏈的改造升級[1]。
1 ? ?“互聯網+”為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帶來機遇
在互聯網技術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生產、分配、交換以及消費等各個步驟都與互聯網形成了非常緊密的聯系,互聯網和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農業發展趨勢。
從目前我國“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情況來看,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主要表現為智能農業的發展和農業電商的發展[2]。
1.1 ? ?智能農業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創造出了智能農業生產方式。智能農業的管理和控制包括5個內容,即實施檢測工作、遠程控制工作、智能生產工作、安全追溯工作以及物流跟蹤工作。智能農業是農業物聯網發展的前提,包括3個環節,即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首先,通過互聯網技術分布式傳播特點,了解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情況,然后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整理市場中農產品的供需情況,從而指導農業種植和飼養。
其次,通過互聯網技術中的實施檢測、自動控制以及環境感知等對農業環境進行檢測,將農業生產從原來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效率。
再次,通過在農業生產和加工中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建設并完善從上游生產者到下游消費者的追溯體系,從而實現農業產業信息共享,保障農產品的質量[3]。
1.2 ?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我國農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主要包括3個階段,即農業產前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情況、農業產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情況、農業產后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情況。
首先,農業產前電子商務創新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以聚土網、土流網等為代表的農地流轉電商平臺發展,把土地流轉帶到了線上市場,打破了傳統土地流轉交易中的時間、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共享土地流轉信息,并滿足交易雙方的需求。此外,互聯網和現代農業的結合發展為新型農業的生產和經營提供了融資渠道,并且衍生出了農業大數據金融、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業P2P平臺信貸融資以及農機市場融資租賃服務等[4]。
其次,農業生產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農業生產過程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包括育種育苗、農資采購、農機服務、農業保險以及農業技術等。受到農村地區市場偏遠和農業經營分散的影響,層層經銷商會不斷加價,農戶購買農資的費用增加,農業生產經營成本居高不下。雖然政府部門提供了一些相關的公共服務,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服務的覆蓋范圍并不大,大多是形式主義,并沒有真正實現數據信息和互聯網共享互通。
從目前的農業電子商務應用情況來看,主要包括以淘寶網為代表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以金正大農商一號為代表的農資企業自營平臺以及以云農場為主的農業互聯網生產綜合服務商3種模式。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未來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5]。
再次,農業產后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產后環節主要指的是農產品在市場流通之后的情況。在以往的農產品流通模式中,經常出現結構不對稱、權利不平衡的情況,使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過長、供應鏈通道過長、農民的話語權缺失、消費者服務體驗感不強等。電商平臺的出現,能使交易信息快速傳送,在時間和空間上打破了原有的限制,減少了產品交易中不必要的環節,提升了流通效率。這種創新模式讓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更加標準化,同時還可以實現對農產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追溯,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消費者的黏性[6-8]。
2 ? ?“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建議
2.1 ? ?完善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和規劃,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首先,根據我國農業實際發展情況做好頂層設計,以科學發展戰略和規劃作為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基礎。根據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的發展需求,政府部門要制定出“互聯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指導意見,制定科學可行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包括短期規劃、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以實現最終的目標為創新依據。還應該對設定的目標進行評估,保障戰略規劃的可行性和精確性[9-11]。
其次,了解實際發展情況,確保理論結合實踐,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實現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農業功能和產業鏈的延伸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
2.2 ? ?完善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新模式
首先,打通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最后一公里”?;ヂ摼W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同時還需要各大通信運營商對農村地區的網絡進行不斷建設和完善,提高網絡覆蓋率,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網絡覆蓋。此外,國家還應該對農村網絡化建設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實現農村網絡建設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一體化的通信網絡體系,為“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12-14]。
其次,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建立農業大數據云平臺。鼓勵農村建立電子商務企業,并通過第三方平臺來拓展020、C2C、B2C、B2B等電商新業態。以農業電商龍頭企業、農產品品牌、示范企業等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以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市場化和服務在線化來建設農產品品牌,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目的。要想加強對農業大數據云平臺的建設,就要對農業大數據的信息標準和內容進行規范,形成省、市、縣、鎮、村5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實現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2.3 ? ?建設現代農村物流產業鏈,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
首先,建設現代農村物流產業鏈。在城市周圍或者交通干道建立大型物流基地,將農戶種植的易腐敗、保鮮期短的農產品放到物流基地中,保證將這些農產品盡快運輸出去。建立物流園區,吸引大量企業聚集,形成產業群,實現資源的共享。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的建設可以增加當地的就業崗位,從而推動城市發展[15-16]。
其次,鼓勵第三方物流發展,為農業生產者、流通者和消費者建立完善的紐帶關系。引導農產品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以及需求方建立合作關系,并通過簽訂合同對三方權責進行劃分,以法律約束三方的行為,保護三方的權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依靠大數據對整個互聯網農業生產經營中的生產、物流等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
3 ? ?結束語
“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為我國農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模式,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和機遇,因此要對我國傳統農業進行不斷改造和升級。提出了“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策略,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模式,進一步推動我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孟瑩.“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模式策略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8(20):10-11,21.
[2]穆麗.基于系統動力學的“互聯網+”農業信息化創新發展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8(19):368-372,381.
[3]王小兵,康春鵬,董春巖.對“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再認識[J].農業經濟問題,2018(10):33-37.
[4]侯秀芳,王棟.“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體系與發展維度探析[J].世界農業,2018(9):81-87.
[5]李瑾,郭美榮.互聯網環境下農業服務業的創新發展[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1-21.
[6]羅晰,周業付.“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產業化創新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24):71-77.
[7]楊繼瑞,薛曉,汪銳.“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經營思維與創新路徑[J].經濟縱橫,2016(1):78-81.
[8]袁淑娟.淺析“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J].中國集體經濟,2018(2):15-17.
[9]李培之.山東省“互聯網+”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19(15):120-122.
[10]張少允.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7):200-201.
[11]張輝,李文純.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種業,2016(11):17-18.
[12]王佳新,王永春,馬秋穎,等.基于“互聯網+”探析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新模式[J].江蘇農業科學,2017(19):? ? ? ? 335-340.
[13]潘峰,杜巍,邢美華,等.湖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態勢及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9):? ? ? ? 17-20.
[14]高飛,劉曉珂,黃紅星.“互聯網+”現代農業評價與提升對策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16(1):? ? ? ? 139-145.
[15]陳俊江,眭海霞.“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策略——以成都為例[J].開放導報,2017(5):44-48.
[16]許佳.當今“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2018(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