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婧 郭光輝
“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以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最近,國土資源部網站和移動客戶端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三次會議關于3226號建議的答復》,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一時間成為網絡熱點。經過微信、微博、抖音、澎湃、新浪、騰訊等各大平臺推送,多篇相關報道點擊量超10萬+,均使用了“重磅” “明確”的標題。這條建議的提出者就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
近日,在陜西北路民主黨派大廈,記者采訪了邵志清。說起這條建議產生的熱烈反響,邵志清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那幾天正好有機關的同事跟我一起出差,他們都說看到了報道。再后來國外的朋友、老家的中學同學都紛紛發來消息說看到了報道,我才感覺到這份建議的影響力是蠻大的。”對于各種10萬+的轉發,邵志清認為,這份建議能得到如此的關注,因為它反映的問題涉及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順應了大部分人的期待。 “這份答復既不是一個法律,也不是一個新的規定,它只是梳理重申了原有的規定,并對此作出了一個明確的解釋。”面對各種媒體所報道的“重磅”和被誤讀的“新政”,邵志清認為,在既往有關農村宅基地的司法實踐中有著許多的不確定性值得認真探討,有關的司法條款在各地的執行中也有著很多的不平衡,這時更需要得到一個權威的、統一的、明確的解釋。
提交建議是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一種重要方式,邵志清十分重視。每年全國人代會召開前,邵志清都會進行深入調研,力爭使所提建議更有針對性。今年在準備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代表建議時,邵志清注意到一位致公黨黨員關于不動產登記問題的課題報告,這篇報告為他提供了原始素材。他覺察到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建議,因為不動產登記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涉及一個人數龐大的群體。但是對他來說,不動產登記又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他查閱了有關法律法規,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但因不動產登記問題涉及的面很寬,他仍然擔心對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入、全面。今年五月在北京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邵志清特地與上海代表團一位熟悉農業農村工作的代表進行了探討,吸納了他的建議,對準備提交的建議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邵志清說:“雖然這個建議是以我的名義提交的,但也凝聚著我們黨派成員和其他代表的心血,是集體智慧的產物。”
邵志清告訴記者:國土資源部會商住房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農業農村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六部門后,綜合各部門的意見,對他建議中提出的九個方面的問題逐條進行了答復。這是他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辦理結果最滿意的建議之一。
在海量的留言評論中,大部分網友均表達了“落葉歸根、遠航歸港”的期盼。在邵志清看來,明確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繼承并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對于盤活農村資源、破解農村日趨嚴重的“空心化”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振興是很現實的問題。數量可觀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已經進入了城市,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將他們‘隔離了,還怎樣進行新農村建設?當擁有著開闊的視野、掌握著先進技術的人們懷著‘鄉愁而回,建設新農村的空間才算是真正地打開了。”如何將這批 “現代化的城里人”的“根”留住,如何將他們的技術、資金、視野留住,邵志清認為,這是下一步深化改革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
邵志清現任致公黨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曾任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已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一名信息化專家,他曾多次就信息化建設、個人信息保護、社會信用、安全生產等提出議案或建議,不少議案建議都被有關部門采納,但邵志清并不滿足。回顧過去的履職經歷,他提出的議案建議涉及的問題大多是在自己專業領域。邵志清認為代表要勇于挑戰自己,跳出自己熟悉的領域,開闊視野,關注民生,關注老百姓的痛點。邵志清說,一個人的認知總是有限的,代表履職要善于發揮集體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才能提出高質量的建議,不斷提升履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