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菊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為當今商業社會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數據改革,會計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之一,在理論與實踐上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財會人員專業素養與技能也將隨之發生改變。進而一些高校會計學專業肩負著為社會培養會計人才的重任與責任義務,他們將義不容辭為新型改革做出卓越貢獻,必須對這一深刻變革做出迅速調整,敏銳把握財會行業人才需求變化,在安排課程和編排課程的過程中、加大培養學生核心技能,加快融入大數據時代相融合的要求。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財會專業;培養模式;財會管理
當前,大數據是一種作為概念的Wikipedia和Internet。從兩個角度描述,數據生成過程和數據形成方法。前者將其描述為“無法使用軟件工具來捕獲、存儲、搜索、共享、分析和可視化給定時間內收集的數據量”。后者將其定義為“高頻、高容量、不同節點”,這是一種多元化及多能化的高新模式,然而大數據的概念不同,對大數據的分析及了解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大數據的生成維度,其中包含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并且其中大多數在收集會計信息的同時并一起處理結構化數據,大多數企業從外部信息報告系統中排除非結構化數據。這種非結構化的數據對于信息消費者做出決策很重要。大數據可能會對會計信息結構產生影響如下:持續增加的為會計非結構化模式。然而大數據的技術實現均為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集成體,并提供海量數據的發現以建立相關性和定量描述,進一步分析企業運營的效益機制。因此,大量收集非結構化數據并對其進行解釋和推理以及解決方案越來越重要。在一定條件下,一般的會計信息函是為了強調信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而不是接受系統的錯誤或欺詐性的虛假數據,在大數據信息時代中,有一大部分的可能就是會計信息質量有相關的量化標準,被增設了新的量化維度:會計人員數據能力要求和絕對準確性及相關性之間的權衡。第一次金融改革以會計計算機化為標志,第二次以建立金融共享中心為標志,第三次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標志。在當時,由咨詢高級經理郝冬撰寫的《智能時代的財務管理》由電子行業出版社于2018年1月出版。內容描述了不斷變化的環境,組織和財務方法。人工智能時代的員工以及他們如何需要提高能力和意識。從從事金融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角度出發及分析,相應的提出了大數據,金融市場的應用及人工技能的應用新技術。根據全球的研發從而提出了,大數據具有四個特征:存量大小,數據流的速度,多樣化的數據類型和低價值密度。換句話說,存量大小與其他應用數據的研發提高了挑戰難度。數據流的速度是大數據特征中重點之一,與傳統數據截然不同。值密度通常與數據量成反比。如何通過更強大的計算方法更快地“凈化”和“提取”有價值的數據資料是大數據迫在眉睫的重點之中,存量上大小是云計算處理大數據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方法和手段。從而能提供大數據的重要前提就是會計信息,并進一步保證了會計信息的有效性。掌握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對于會計師而言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例如,雖然Access數據庫是一個微小型信息處理系統,但是它在處理數據方面非常強大,這體現在:數據表易于學習,易于理解;并且在處理和數據方面易于管理以及分析數據。通過對學習Access數據庫的基本操作,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快速了解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計算機化,而且可以花費一半的精力來獲得兩倍的結果。數據庫是根據一定的信息、結構及管理形成嚴謹緊密的管理一體模式。會計的數據記錄的是會計的信息和資料,并且是會計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分布在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中往往是財務和會計數據,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只有通過連續處理,會計部門的處理才能形成有用的會計信息,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因此,現代化的企業信息系統是數據化,它將和企業的利益心心相關,經濟信息并作為有價值的財務信息重點之一。通過利用大數據信息儲存信息含量,實現對不同信息的管理及保存,為后續的財務處理提供保障依據。同時,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及高效性極大地影響企業的長期財務狀況及持續發展。然而信息不會泄漏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實現,并且確保企業信息和數據的安全性及高效性。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中國金融專業人士的培訓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課程整合與創新及師資隊伍建設
截止目前為止,國內的會計機構課程設置和安排仍然有很多問題存在。因為大多數的課程都是理論占主導地位,實踐占輔助。然而在日新月異變化的過程中,大數據帶來的能提供與數據收集和處理緊密相關的課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搜索引擎系統應用,信息檢索和信息處理,以培養新的會計人才。加強會計專業數據庫建設,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數據收集,掌握先進方法;鼓勵他們參加有關金融應用和大數據處理的會議和講座。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接觸最新知識。
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知識,堅持校企合作
以上敘述的培訓方式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自己學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實踐操作性,并且提高了學生們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學生對知識的積極學習為課堂教學和討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那么熱衷于在學校學習,部分原因是老師在教他們一些東西,這樣就限制了學生探索,而像機器那種循規蹈矩的學習,無法取得自主探索和協作主動性,教師也無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假期期間,學校通過模擬練習為學生提供相關專業反饋,從而使學生可以接觸實際應用。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將來的工作實踐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全面的模擬培訓和學校計算機會計專業人員的培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能提供少量的學生機會,更多的學生在實際會計崗位上不能充分運作,改善校企合作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培訓基地,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使學生與實際會計工作取得聯系,幫助學生加深對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了解金融大數據應用,掌握大數據知識,數據處理和操作技能。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它打破了教與學之間的脫節,校外教育的擴大以及追求美好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我國“十三五”規劃的第一章要求“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綱要和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計劃強調,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和完善多層次人才,建立“多種類型大數據人才培訓體系及系統”。同樣的大數據會計專業培訓仍處于探索一個觸摸階段。我們需要在許多地方去學習關于怎樣對人才培訓。例如:2017年,美國9所圖書館情報院長齊聚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圖書館情報學院,提出了大數據信息運動學的理論,后來組建iSchool聯盟,主要以培養信息人才及技術人才為中心,以理論結合實踐為主導,在英國,實踐和學習課程是交替進行的,其內容包括課程和學生招募,將他們完全融入市場的“階梯”模式中。然而,中國的教育仍然是從“填鴨式”教育到“聽眾”教育的一個過度階段。以上課程的調整與改變,師資隊伍的成立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為財務會計的大眾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資質和條件。尤其是在現階段的大數據時代下,改變我們的思路,不斷更新我們的理念。為了實現共享,充分了解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實際需求和需要,以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為培養重點,進而應繼續學習新的思路和探索更高層的需求。創新財務培訓會計師。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以空前的速度在所有財務人員的視野中,財務會計正經歷一個領域發生巨大變化的大時代。在大數據時代的當下,我們要做到有針對性的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和管理,但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學校和企業及社會三方面公共努力,團結合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值得期待,“緊跟國際視野,為內部實踐做出扎實的努力并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和智能財務管理時代,中國已超越世界先進水平指日可待。智能時代的財務管理-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金融信息化的概念框架,以及大量應用金融情報的程序,帶有圖片和視頻的精彩章節進入金融空間和時間的未來?;谥悄軋鼍暗膭撘饣顒樱悄軙r代對金融的影響,提供了學習的技巧,這并不是說財務人員阻止他們創新和提高技能,而是更有利的證明了大數據時代的臨近為會計教育和實踐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以上則是本文作者對大數據時代下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評《智能時代財務管理》淺談。
參考文獻:
[1]鄔賀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J].求是,2013(04):47-49.
[2]袁曉桂.論“大數據時代”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理念[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11):230+232..
[3]吳智勇.云計算發展對會計及審計的挑戰對策研究[J].河北農機,2020(06):94.
[4]王暉,段文軍.大數據時代下“財務分析”課程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111-112.
[5]唐金晶,李澤全,曹淵,鮮曉紅.Sakai網絡教學平臺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02):188-189+193.
(作者單位: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