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平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學校管理;變革
2020 年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在這個全民備戰開學的重要窗口期,在后疫情時代到來之際,學校的樣態如何革新?課堂的教學生活如何升維?學生的學習生活如何轉型?教師的研修生活如何生長?許多問題需要求解,需要我們思考和重新定義后疫情時代學校管理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地啟動美好校園的開啟鍵和加速鍵,才能幫助我們擁有通往“未來學校”的通行證!
一、學校管理:衛生安全定義新高度
1.規定動作不走樣。
后疫情時代,雖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學校還要繼續精準掌握師生健康狀況。要繼續堅持做好師生員工的體溫檢測與健康狀況的“日報告”制度。對來自重點疫情地區或旅居史的、體溫有異常或有疑似病例的師生暫不返校。如果有體溫異常,或者有咳嗽等癥狀出現的,立即聯系并及時就診,任何師生員工不帶病返校。
2.必備技能須過關
后疫情時代,學校要利用晨會、班會等形式加強學生衛生防疫技能的學習。引導學生養成“七步洗手法”的習慣,學會正確佩戴口罩,掌握對文具、鑰匙、公交卡等頻繁觸摸物品的消毒方法。正確做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的個人防護,正確就餐,正確建立愛的“1 米線”,讓1米有序、有愛、有禮,掌握疫情時期的社交禮儀等。衛生防疫技能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
3.硬核要求爭達標。
后疫情時代各級政府應盡快落實專職校醫的編制問題,助力優質教育的發展。學校還要根據衛生防疫要求,每年要將防疫物資納入經費預算。此外,學校還要對教室、辦公室等進行改造,加裝水池,配備冷熱水,以方便教師和學生洗手。班級應設立儲物柜以方便學生儲放衛生保潔用品。
二、課程建設:生命健康定義新檔位
1“生命教育課程”要補上。
后疫情時代,生命教育應成為學校的重要課程。人的生命分為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教育需要思考如何去拓展“長”“寬”“高”。拓展生命的長度,可以更安全、更健康地生活;拓展生命的寬度,可以和他人、和世間萬物和諧相處;拓展生命的高度,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和擔當。生命教育課程要和學生的習慣養成結合,要和學校公共衛生安全的管理、學生的心理疏導等結合。
2“健康與體育課程”要強化。
受疫情影響,學校要錯峰上、放學,學生在校時間被擠壓,但學校應開動腦筋,合理安排作息,不擠占學生鍛煉時間,確保陽光體育鍛煉1小時能落實到位。按照防疫要求,學校不宜開展聚集性體育鍛煉。規模較大的學校由于受學校運動場地所限,安排學生體育鍛煉時,要錯峰分批設置,盡量減少學生的聚集。
三、學生素養:關鍵能力定義新要求
1.自主學習能力要升級
后疫情時代,我們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力,自主學習力的樣態應該包括清晰的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習計劃、靈活的學習方法、自律的學習過程和積極的學習評價。要構建自由多元的物理空間,傳遞富有學科特色與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提升賦能。
2.自我領導能力要提升。
后疫情時代,我們還應著力提高學生的自我領導力,并以此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能力,讓自我領導力貫穿學生的成長軸,這樣才能正確面對未來社會的未知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引導學生分學段養成主動積極、要事第一、以終為始等提高自我領導力的好習慣,學會諸如康奈爾筆記法的記錄法、時間四象限管理原則等自我領導力提升的方法。
四、課堂模式:多元混合定義新路徑
1.混合式學習,讓學習更加開放自主。
后疫情時代,線下教學逐步恢復正常,線上教學不會全身而退,相反以線下教學與線上學習高度融合為特征的混合式學習呼之欲出,并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混合式學習不是線上和線下學習物理性疊加,而是教與學方式的系統性變革,是整合了課前、課中到課后的整體結構性變革。混合式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特別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嘗試。
2.項目化驅動,讓能力得以充分聚焦。
后疫情時代,如何為學生未來解決復雜問題提供多元思維基礎?項目化學習成為學校教學文化聚焦的關鍵。教師可對學習任務或作業進行改造,通過項目化的方法進行驅動,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讓深度學習的發生成為可能。我們還要打通學科間的關節,模糊學科的邊界,將學生的學習置身于社會生活更為廣闊的背景之中,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