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夢霞 聶蓉


摘要:目的 ?分析我國分娩體驗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方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VIP)、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FANG DATA)、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中檢索關于建庫至2020年國內分娩體驗的文獻,運用NoteExpress軟件中的文件夾信息統計功能,對作者人數、作者單位、文獻發表年份、第一作者所在地區、發表期刊、文獻關鍵詞進行統計,并形成高頻關鍵詞共線圖譜。結果 ?共582篇分娩體驗相關文獻,文獻發文量呈逐年增長,但中、西、東部地區分布不均勻;發布在226種期刊上,其中《醫學信息》和《中國婦幼保健》為發文量最多的期刊;第一作者來源地區分布中東部地區的作者發文量最多,第一作者所在單位發文量最多的單位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有68篇基金資助,發文4篇以上的作者5名,納入文獻的合作度為2.06,合著率為47.08%;高頻關鍵詞分別為分娩、產婦、初產婦、自然分娩、護理;文獻研究類型主要為隨機對照試驗161篇(27.66%)其次是調查研究144篇(24.75%)。結論 ?分娩體驗的相關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核心作者群尚未建立,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足,需加強高質量科研文獻的產出。
關鍵詞:分娩體驗;分娩感受;文獻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R71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21.006
文章編號:1006-1959(2020)21-001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ldbirth experience in my country.Methods ?Through the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 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WANFANG DATA), and 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SinoMed) to search for documents on domestic delivery experien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2020,used the folder information statistics function in NoteExpress software to count the number of authors, author units, publication year of the document, the area of the first author, published journals, and document keywords, and form a high-frequency keyword collinear map.Results ?A total of 582 articles related to childbirth experience. The amount of articles published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is uneven; published in 226 journals, of which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Chin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were the most published journals ; The first author's source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with the largest amount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first author's unit, the 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68 articles were funded and 5 authors had published more than 4 articles.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 was 2.06, and the co-authoring rate was 47.08%; th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were childbirth, parturient, primipara, natural childbirth, nursing; the typ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ainly included 161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7.66%) followed by 144 surveys (24.75%).Conclusion ?The research on childbirth experience wa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 core author group had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research were insufficient, and the output of high-qua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ture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Delivery experience;Delivery feeling;Bibliometrics
分娩體驗(childbirth experience)是受環境、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種主觀感受[1]。有研究發現[2,3],29.5%的產婦表達了對懷孕、分娩或兩者的恐懼,在產婦配偶中也普遍存在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既往研究表明[4,5],消極的分娩體驗,如分娩恐懼、抑郁、焦慮,是導致產后抑郁的主要因素,積極的心理體驗則有助于增強產婦自我責任感和自尊感,促進產婦分娩。分娩體驗可以作為臨床結果的評估手段,了解產婦心理,對產婦分娩進行事后評估,有助于優化護理程序和制定相關政策。本研究對我國公開發表的分娩體驗的關文獻,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進行分析,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方法 ?以“分娩體驗”“分娩感受”為題名或關鍵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VIP)、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FANG DATA)、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中進行檢索。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 納入標準:以中國妊娠期婦女、配偶、醫務人員等與分娩經歷相關人員研究對象;孕產期分娩體驗為研究內容;選擇建庫至2020年4月1日為檢索日期;中文期刊和學位論文為檢索的文獻類型。排除標準:報告、報紙、專利、重復文獻、會議、不能獲取全文的文獻。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NoteExpress軟件中的文件夾信息統計功能,對作者人數、作者單位、文獻發表年份、第一作者所在地區、發表期刊、文獻關鍵詞等進行統計,并運用高、低頻詞界分公式[6]:T=(-1+/2),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
2結果
2.1文獻計量及年代分布 ?共納入582篇文獻,其中期刊論文共544篇(93.47%),學位論文共38篇(6.53%)。最早一篇的是發表于1996年的期刊論文,自2012年開始年發文總量迅速增長,1996~2020年發文量見圖1。
2.2文獻期刊分布 ?582篇文獻分散發布在226種期刊上,《醫學信息》和《中國婦幼保健》為發文量最多的期刊,文獻期刊分布(發表篇數>10的期刊)見表1。
2.3文獻基金資助情況 ?582篇文獻中有68篇基金資助(占11.68%),其中受省級項目資助文獻占比最大,其次是市級項目,國家級項目所占比重最小,具體各基金資助文獻數及占比見表2。
2.4第一作者來源地區及單位分布 ?第一作者來源地區分布中東部地區的作者發文量最多,第一作者所在單位發文量最多的單位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具體各地區文獻分布情況及第一作者單位分布情況(發文量>2)見表3。
2.5作者發文量分析 ?582篇分娩體驗文獻中涉及作者共有1076名,其中發文3篇以上的有14名,發文數量最多的為5篇共2名。根據普賴斯定律M=0.749Nmax[7],1996~2020年分娩體驗相關文獻發文最多的作者發文篇數為5篇,得M=3.74,即我國分娩體驗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群發文篇數應≥4篇。經統計得出,發文4篇以上的作者5名,共16篇(2.75%)。
2.6文獻合作撰寫情況 ?文章作者人數為1的文獻有308篇(52.92%),作者數為2的文獻有106篇(18.21%),作者數為3的文獻有69篇(11.86%),作者數為4的文獻有52篇(8.94),作者數為5的文獻有27篇(4.64%),作者數為6的文獻有13篇(2.23%),作者數為7的文獻有6篇(1.03%),作者數為8的文獻有1篇(0.17%)。根據公式:合作度=∑(論文篇數×作者數)/論文總篇數,合著率=∑(多作者論文篇數)/論文總篇數[7],得本研究作者合作度為2.06,合著率為47.08%。
2.7高頻關鍵詞分析 ?通過對文章高頻詞出現頻次的統計與分析,可以更加便捷的了解文章內容與發展方向[8]。本研究中詞頻為I1的關鍵詞個數為1067,得T=45.20,即詞頻大于或等于46的關鍵詞[6],為本研究的高頻關鍵詞,據統計高頻關鍵詞個數為5,為分娩、產婦、初產婦、自然分娩、護理。關鍵詞共現圖譜(詞頻≥18)見圖2。
2.8文獻研究內容及研究類型 ?將582篇文獻按研究類型進行分類統計,隨機對照試驗發文最多共161篇(27.66%),其次是調查研究共79篇(13.57%),設計不嚴謹的類實驗性研究共120篇(20.62%),綜述類共113篇(19.42%),質性研究共61篇(10.48%)(其中現象學研究51篇,描述性質性研究7篇,扎根理論3篇),其他(指南解讀,工具研發,案例報告,文摘)共48篇(8.25%)。582篇文獻中研究對象為產婦的文獻有572篇(97.25%),探討配偶心理體驗的有13篇(2.23%),醫務人員心理體驗的有3篇(0.52%)。
3討論
3.1文獻年代變化趨勢 ?從1996年開始,我國分娩體驗研究文獻逐年增長,特別是在2012年之后,文獻增長迅速,自2012~2020年9年間共發表了445篇(76.46%),表明我國分娩體驗科研雖然起步較早,但發展較晚,可能的原因有:第一,隨著經濟的發展,科研人員對人文心理的關注度逐年增加;第二,二胎政策開放后,醫務工作者對產婦心理狀態的重視度加深;第三,婦產科醫務人員職稱晉升機制的刺激;第四,隨著教育的發展,醫務人員的學歷普遍提升,科研意識及科研水平有所提高。
3.2文獻地區分布 ?從第一作者單位來看,發文量>2的單位皆為高校及附屬醫院,體現了這些單位對科研的重視。通過對第一作者所在地區的分析,發現本研究納入的582篇文獻來自我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特別行政區,另外東部地區發文330篇(56.70%),說明分娩體驗的研究地區分布差異較大,發文地區比較集中在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提示分娩體驗研究的開展與當地的經濟實力和科教水平存在一定的關聯。
3.3作者合著率及發文量 ?核心作者群發文篇數占所納入文獻的2.75%,遠低于核心作者發表的文獻量需占總文獻的33%[9],表明分娩體驗研究領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這可能與醫務人員對分娩體驗的認知不足有關。本研究作者合作度為2.06,合著率為47.08%,即表明每篇文獻有2.06個作者,有47.08%的文獻由多人完成,一半以上的文獻由個人完成,說明多人合作的文章較少,合作度和合作率較低。因此,今后分娩體驗研究中需提高研究合作度,集中地區和學者優勢,形成核心研究群,引領分娩體驗研究的發展方向。
3.4文獻研究內容及高頻關鍵詞統計 ?高頻關鍵詞代表了該領域的研究趨勢及發展方向[10,11]。582篇文獻中質性研究有61篇,占總文獻的10.48%。質性研究是了解研究對象主題體驗的常用研究方法[12,13],應鼓勵用質性研究方法對產婦、配偶、醫務人員的心理進行深入探究,整合出不同背景條件的孕產相關人員的真實心理歷程,以期進行早期干預,促進積極心理建立。582篇文獻中研究產婦分娩體驗的文獻占比97.25%,說明分娩體驗的研究人群主要為產婦,但也有少部分文獻探討產婦配偶和醫務人員心理,表明研究對象逐漸趨于多樣化。
3.5文獻基金資助數量分析 ?基金資助的文獻反映了該學科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和研究動態[14,15]。本研究中582篇文獻中獲基金資助的文獻有68篇(11.68%),提示基金資助力度相對偏低。其中9項為國家基金,其他的均為省級、市級、校級、醫院級別的基金,說明文獻基金資助水平較低,提示各級政府及機關應提高對分娩體驗的重視,各醫護人員也應提升自身學識及科研水平,提高申請國家基金資助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Dencker A,Bergqvist L,Berg M,et al.Measuring women's experiences of decision-making and aspects of midwifery support: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revised Childbirth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20,20(1):199.
[2]Onchonga D,Moghaddamhosseini V,Keraka M,et al.Prevalence of fear of childbirth in a sample of gravida women in Kenya[J].Sex Reprod Healthc,2020(24):100510.
[3]付玉惠,趙紅,吳麗萍,等.初產婦配偶陪產體驗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52-56.
[4]Norhayati MN,Hazlina NHN,Asrenee AR,et al.Magnitude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symptoms:a literature review[J].J Affect Disord,2015(175):34-52.
[5]Carson A,Chabot C,Greyson D,et al.A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 birth stories of early-age mothers[J].Sociol Health Illn,2017,39(6):816-831.
[6]科瑞恩·格萊斯.質性研究方法導論[M].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7]戴玉,周利華,陳芹.近20年我國婦科腫瘤護理相關研究的計量學和可視化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0, 17(5):160-163,168.
[8]王嶸,陸欣,于晉.近5年我國介入護理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護理研究,2018,32(6):975-978.
[9]顧芳臣,林征,尚星辰,等.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36):4740-4746.
[10]Wang Z,Zhang T,Huang F,et al.The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J].Toxicol Ind Health,2018,34(3):169-177.
[11]Kamdem JP,Duarte AE,Lima KRR,et al.Research trends in food chemistry:A bibliometric review of its 40 years anniversary(1976-2016)[J].Food Chem,2019(294):448-457.
[12]李錚,劉宇.護理研究學方法[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13]王富偉.質性研究的推論策略:概括與推廣[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13(1):40-55.
[14]張宜平.三種自然科學學報基金論文分析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32-635.
[15]葉然,徐桂華.文獻計量法在我國護理學中的應用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38-40.
收稿日期:2020-08-22;修回日期:2020-09-10
編輯/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