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以兵
摘要 ? ?從品種優選、選地整地、培育壯苗、適時移栽、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總結肥東縣雙低雜交油菜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當地油菜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雙低雜交油菜;栽培技術;高產;安徽肥東
中圖分類號 ? ?S565.4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01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植物油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攝入量較高的一種佐料,油菜是提取菜油的主要作物之一。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要求的提高,開發出更健康的雙低雜交油菜尤為必要。
相較于普通油菜,雙低雜交油菜能夠更好地保障人體健康,是當前油菜種植的主要品種。雙低雜交油菜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充分利用耕地資源。由于雙低雜交油菜是冬耕作物,種植時間與水稻的種植時間不沖突。此外,雙低雜交油菜的種植時間剛好可以在水稻耕地撂荒期種植,從而有效利用耕地資源。二是增加高品質農產品產量。由于雙低雜交油菜采用育苗移栽技術和高產栽培技術,相對于其他作物,其榨油量不僅多,營養價值也高。三是有利于農業協調發展。雙低雜交油菜不僅可用于生產高品質食用油,還有助于糧食生產以及養殖業的開展。油菜秸稈不僅可用作有機肥,還能制成飼料。同時,由于雙低雜交油菜根系較大,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結構。為了全面優化雙低雜交油菜品種栽培質量以及病蟲草害防治效果,本文總結其栽培技術,從而保障油菜良好的長勢和經濟效益。
1 ? ?品種優選
任何作物栽培前,都需要對品種進行挑選,應選擇最適合且質量最高的品種。在選擇雙低雜交油菜品種時,油菜種植戶應對市場中較易找到的雙低雜交油菜品種進行篩選,但不能將產量作為品種選擇的唯一標準。油菜種植戶應考慮當前的種植條件,包括耕地土壤情況、田間條件、天氣情況以及抗病蟲害性等方面。適合肥東當地種植的雙低雜交油菜品種有灃油737、陜油28、秦優10號等。需要注意的是,雙低雜交油菜在種植過程中不能自留種[1]。
2 ? ?選地整地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物種植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于雙低雜交油菜的高產栽培技術已日趨成熟。為保障雙低雜交油菜的生長環境,需要科學選地。雙低雜交油菜感光性較強,若是未能充分滿足雙低雜交油菜對日照的需求,則會導致現蕾、始花推遲,造成花期縮短。因此,油菜種植戶在選擇產地時,應充分考慮土壤情況及日照情況,可選擇土層較為深厚、土質肥沃的壤土地塊,此類土質有機質含量高、結構合理且利于排灌。一般情況下,雙低雜交油菜種植實行區域隔離措施,且各區域間應間隔500 m以上。同時,種植基地附近不可有工業企業以及“三廢”的污染地區,最好未種植過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在選擇合適的產地之后,需要對其進行科學整地。由于雙低雜交油菜是冬季油耕作物,整地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科學調節土層結構,清除土壤中越冬過夏的細菌、真菌以及害蟲蟲卵[2]。整地時種植戶應把握好土壤的干濕程度,在干濕程度適宜的情況下進行翻耕,深度一般在20~25 cm。按照2.5 m整畦開溝,共開3條溝,溝寬30 cm左右,做到溝溝相通、畦面平整即可。之后,根據土壤濕度以及土壤質地進行精細整地。若是土體中有大土塊,要用鋤頭將其敲碎,呈現出畦面平整疏松、耕地土壤上虛下實的狀態。前茬作物選擇非十字花科作物,并輪作換茬,從而確保后續雙低雜交油菜生產品質。
除此之外,為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應進行配方施肥。種植戶應根據土地實際情況,對土地養分進行分析,并根據所種油菜品種的需肥規律進行科學配方,從而實現科學施肥的目的。
3 ? ?培育壯苗
油菜壯苗的標準:6片葉、20 cm高、根莖粗6 mm。
3.1 ? ?選好、留足苗床
選擇苗床時,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平整疏松的田塊,將大田面積與苗床面積控制在6∶1左右。
3.2 ? ?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油菜種子小,要求畦面平整,表土層細碎、緊實,以利于幼苗扎根。苗床要施足基肥,以優質堆肥、土雜肥為主,結合整地,翻入土中,耙細混合均勻,用量為37.5 t/hm2左右,同時施入45%復合肥450 kg/hm2+硼砂7.5 kg/hm2。開溝做畦,畦面120 cm,畦溝寬25 cm,畦溝深20 cm,要求溝溝相通,以利于排水。
3.3 ? ?種子處理
播種前種子要做發芽率試驗,發芽率低于80%不宜作種。播種前將種子曬2~3 d,每天曬3~4 h,以提高發芽勢。曬種后,可以用風選、篩選和清水選等方法選種。
3.4 ?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是保證育成適齡壯苗和適時移栽的關鍵。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適時早播,以充分利用9—11月的光熱資源,本地9月中旬播種育苗為宜,用種量7.5 kg/hm2左右。
雙低雜交油菜直播時,由于直播油菜沒有緩苗期,所以播種期比育苗移栽推遲10 d左右,本區域以9月25日至10月5日直播為宜,播量3 750~5 250 g/hm2。播種后,用開溝機開溝覆土,覆土厚度1~2 cm。
3.5 ?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要掌握“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即從出苗到五葉期,應促進油菜迅速發芽生長,5葉以后要適當控制,防止徒長。及時間、定苗,苗距一般在8 cm左右,留苗120株/m2。在間、定苗時,要做到去弱留壯、去小留大、去雜留純、去病留健、去密留勻。早追提苗肥,當油菜長出真葉時施一次斷奶肥,三葉期根據苗情再追1次肥,移栽前1周施1次送嫁肥,送嫁肥能促進油菜多發新根、易成活、返青快、發棵早。油菜苗期怕旱也怕澇,遇旱要及時澆水,遇澇要及時排水,油菜苗期澆水要做到“前期勤澆量要少,中期水肥結合好,后期少澆要蹲苗,栽前起苗要澆透”。化學調控,油菜三葉期噴施150 mg/kg多效唑或40 mg/kg烯效唑溶液,對控制高腳苗、增大葉面積和改善株型效果較好。
4 ? ?適時移栽
肥東地區雙低雜交油菜移栽以10月下旬為宜。移栽前1 d澆透水,起苗后選擇壯苗移栽,同時選苗分級移栽,以保證移栽后生長整齊。
為了保證移栽質量,應達到“全、勻、深、直、實”的要求。全:苗損傷少,全葉下田;勻:苗分級移栽,株行距均勻;深:油菜基部全部入土;直:苗、根都要栽直;實:根、土緊密接觸。
5 ? ?田間管理
早施活棵肥,移栽后1周施尿素30~45 kg/hm2;抗旱防漬,保持田間濕度;勤中耕,培土壅根。
直播油菜間、定苗在三至四葉期進行,一般留苗30萬~45萬株/hm2,定苗后噴施150 mg/kg多效唑或40 mg/kg烯效唑溶液,以培育矮壯苗。
6 ? ?病蟲草害防治
6.1 ? ?病害防治
6.1.1 ? ?盡量避開病菌發生高峰期。對于雙低雜交油菜的病害防治工作,種植戶需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前期工作主要指選種、播種,在前期選種階段,種植戶可結合實際種植條件,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從根本上提高對病害的抵抗力。同時,播種時間也應盡量避開病害傳播的高峰期,降低染病概率。
6.1.2 ? ?具體病害防治措施。雙低雜交油菜主要病害是菌核病。菌核病防治以預測預報為依據,農業防治為基礎,適時藥控為關鍵,開展綠色防控。一是農業防治。加強田間管理,開好“三溝”,確保田間明水能排,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強植株抗逆性,適時摘除病、黃、老葉。二是生物防治。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噴1次盾殼霉分生孢子,用40億孢子/g盾殼霉可濕性粉劑1 875 g/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霧。三是化學防治。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開花枝率20%)和盛花期(二次分枝開花枝率30%)各防治1次,用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機動噴霧器兌水450 kg/hm2,手動噴霧器兌水900 kg/hm2,均勻噴霧。
6.2 ? ?蟲害防治
6.2.1 ? ?減少越冬蟲源。為確保雙低雜交油菜最終的產量和質量,可套種白菜、蘿卜等作物。此類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吸引田間的害蟲以及蟲卵,降低油菜蟲害發生概率,方便種植戶對蟲害集中處理[3]。除此之外,在油菜收獲后,應對土地進行科學翻耕,減少越冬蟲源。
6.2.2 ? ?主要蟲害防治措施。雙低雜交油菜的主要蟲害是油菜蚜蟲和菜青蟲。蚜蟲是雙低雜交油菜的主要害蟲,也是油菜病毒病的傳播載體。油菜蚜蟲防治,可在田間裝設黃板,在板面涂抹機油或者凡士林誘殺蚜蟲;也可用60%吡蚜酮·呋蟲胺240 g/hm2或10%啶蟲脒300 g/hm2兌水60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
菜青蟲防治,可在田間套種十字花科作物,實現集中殺蟲的目的;投放菜青蟲的天敵赤眼蜂、鳳蝶金小蜂等,從而有效控制此種蟲害;采用35%氯蟲苯甲酰胺90 g/hm2或9%甲維鹽·茚蟲威600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
6.3 ? ?草害防治
雙低雜交油菜田雜草防治的總體策略是“一封二殺”。“一封”即播栽前采用80%異噁·異丙甲1 200~1 500 mL/hm2或50%異松·乙草胺900~1 200 mL/hm2,兌水675 kg/hm2,均勻噴霧封閉。“二殺”就是莖葉處理,針對禾本科雜草(看麥娘、日本看麥娘和菵草等),可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600 kg/hm2+24%烯草酮(油菜花芽分化后禁用)600 mL/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針對闊葉雜草,可采用50%草除靈(防除豬殃殃、繁縷、牛繁縷、雀舌草)450 mL/hm2+75%二氯吡啶酸(防除稻槎菜、苣荬菜)180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若田間禾本科和闊葉雜草混生,可以將上述藥劑按各自用量混用防除[4]。
7 ? ?適時收獲
“八成熟十成收”,即全株有2/3角果呈現黃綠色,葉片脫落,主花序角果轉為琵琶黃色,全株仍有1/3角果呈綠色時,收獲最為適宜。直播油菜機收的適宜時期是油菜成熟度90%時。
8 ? ?參考文獻
[1] 張依.雙低雜交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山西農經,2020(9):91-92.
[2] 熊德新.雙低雜交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8.
[3] 郭衛龍,馮曉晨,康爽,等.雙低雜交油菜無公害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12):15-16.
[4] 張新河,朱秀琴.油菜病蟲草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