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新 任洪雷 李春霞 龔士琛 李國良 扈光輝 王明泉 胡少新 楊劍飛 劉暢
摘要 ? ?龍單83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用自育自交系HRP3814為母本、HRKR32為父本組配的普通玉米雜交種,2017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黑審玉2017015)。該品種在耐密、高產、優質、稈強等方面表現出優勢,特別是在耐密植和適宜機械化收獲方面有所創新。本文介紹了該品種的親本來源、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并總結其栽培制種技術,以期為早熟區玉米的選育及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玉米;龍單83;選育過程;栽培技術;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01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Longdan 83 is a common maize hybrid with self-breed inbred line HRP3814 as female parent and HRKR32 as male parent, which was approved b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17 (Approval No. is heishenyu 2017015). The variety showed advantages in density tolerance,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strong stem, especially in density tolerance and suitable mechanized harves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arent sourc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variety, and summarized its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reed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is variety in early maturing area.
Keywords ? ?maize; Longdan 83; breeding proces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南北跨越10余個緯度,東西跨越10余個經度,從南到北每隔200 ℃劃一條積溫帶,分6個積溫帶[1]。玉米(Zea mays L.)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和小麥。玉米是黑龍江省第一大農作物,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省的35%和45%以上,玉米生產在黑龍江省農業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區域是黑龍江省玉米主產區,主要包括黑龍江省中西部的綏化、林甸、望奎、巴彥和黑龍江省東部的牡丹江、慶安、寧安等地區,玉米年播種面積近80萬hm2。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區域生態環境多變,品種復雜多樣,耐密植、抗病、抗旱、抗倒伏品種缺乏[2-5]。選育高產、優質、抗旱性好、抗倒伏的品種一直是當地玉米育種單位和育種工作者追求的目標,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在促進黑龍江省玉米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探索。
龍單83(審定編號黑審玉2017015)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以國內優質骨干種質資源為基礎,合理導入國內和國外血緣,采用低代材料高密度選擇,高代材料嚴格篩選,并結合多年病害接種鑒定和配合力測定結果,選育出的骨干自交系組配而成的優良新品種。該品種在耐密、高產、優質、稈強、抗病、抗旱等方面表現出優勢,特別是在耐密植、綜合抗病性和適宜機械化收獲方面有所創新。本文對其親本來源、選育過程、特征特性進行闡述,并簡要總結其栽培、制種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 ?親本來源
1.1 ? ?母本
母本HRP3814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抗病育種室選育出的優良自交系,是以外引材料為基礎,經連續自交及病害鑒定、配合力測定選育而成,命名為HRP3814。株高195 cm,穗位80 cm。葉色綠,葉片略短,寬度中等,雄穗分支5~7個。散粉時間長,花粉量充足,花絲綠色。果穗圓筒型,穗長15 cm,行粒數12~14行,結實性好,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穗軸紅色。生育日數為121 d,活動積溫2 450 ℃左右。HRP3814具有農藝性狀優良、抗病性強、配合力高等特點。
1.2 ? ?父本
父本HRKR32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抗病育種室選育成的優良自交系。該自交系是以外引材料與地方綜合群體雜交為基礎材料,經連續自交和病害鑒定及配合力測定選育而成,命名為HRKR32。株高205 cm,穗位75 cm。葉色綠,葉片較長,雄穗分支1~3個,散粉時間中等,花粉量充足。花絲綠色,果穗圓筒型,穗長16 cm,穗行數14~16行,結實性好,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穗軸紅色。生育日數為125 d,活動積溫2 520 ℃左右。
2 ? ?選育過程
龍單83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于2010年以自育自交系HRP3814作母本,自育自交系HRKR32作父本雜交育成的單交種。2011—2012年在本單位進行多年多點鑒定試驗,產量和田間鑒評均表現突出。2013年參加黑龍江省玉米品比試驗,2014—2015年參加黑龍江省區域試驗,2016年參加黑龍江省生產試驗,2012—2016年在省內適宜地區進行多點次異地鑒定試驗,該組合均表現抗病性強、產量高、適應性好等優點。2017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龍單83。
3 ? ?特征特性
3.1 ? ?生物學特性
幼苗生長健壯,發苗快,株高297 cm,穗位高114 cm,花絲綠色,雄穗分支適中,花粉量充足,雌雄協調,結實性好,出籽率高。果穗圓筒型,穗長20.3 cm,穗粗4.9 cm,穗行數14~18行,籽粒半馬齒型,黃色,商品品質好。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為125 d左右,需≥10 ℃活動積溫2 500 ℃左右。
3.2 ? ?抗病性及品質
經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014—2016年3年接種鑒定:玉米大斑病5(中抗)~5+級(中感),抗玉米絲黑穗病(11.5%~12.3%)。2015—2016年2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88~805 g/L、粗淀粉含量71.74%~71.81%、粗蛋白含量11.11%~11.64%、粗脂肪含量3.97%~5.63%。籽粒淀粉含量高,商品品質好。
3.3 ? ?產量表現
2011—2013年鑒定試驗,平均產量15 023.2 kg/hm2,比對照品種鑫鑫1號平均增產12.6%。2013年參加黑龍江省玉米預備試驗,表現突出,晉升到區域試驗。2014—2015年黑龍江省區試16點次,全部增產,平均產量11 831.9 kg/hm2,比對照品種鑫鑫1號平均增產10.6%。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1 254.8 kg/hm2,比對照品種鑫鑫1號平均增產9.0%。2012—2016年在省內適宜地區進行19點次異地鑒定試驗,平均產量13 562.3 kg/hm2,比對照品種鑫鑫1號平均增產10.7%。龍單83表現出高產穩產的優良品種潛力,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上限有較大的推廣應用潛力。
4 ? ?栽培技術要點
龍單83播種前注意進行種子包衣處理,以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病害的發生。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上限地區5月1日左右播種,采用直播的栽培方式,種植密度根據地塊肥力、氣候條件適當調整,中等以上肥力地塊,一般保苗6.7萬株/hm2左右,肥水條件差的地塊,種植密度不宜過大。根據不同地塊情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有條件的地塊施用農家肥10 t/hm2、硫酸鉀105 kg/hm2、磷酸二銨225~300 kg/hm2,拔節至孕穗期追施尿素300~375 kg/hm2。幼苗生長快,及時進行鏟趟管理,注意防蟲。當果穗苞葉變黃而松散,籽粒脫水變硬乳線消失,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現黑帽層時及時收獲。
5 ? ?制種技術要點
5.1 ? ?親本保純技術
為保持雜交種的品種特性,親本的保純技術一定要按照育種家種質資源的保存程序進行。親本繁殖要求附近500 m內不能有玉米種植或是生育期隔離15 d以上,各個生育期都要進行細致觀察,及時剔除雜株,保證親本純度[6]。
5.2 ? ?種子生產技術
種植基地最好選擇在甘肅、新疆或內蒙古,這是由于當地農戶有豐富的制種技術和制種經驗。盡量選擇地勢平坦、連片的地塊種植,隔離距離不小于300 m。制種父、母本同期播種,父母本比例為1∶5,父本獨立成行,母本種植密度為6.0萬~7.0萬株/hm2。整個生長季節注意水肥管理,使母本的發育時期盡量一致,各個生長時期注意進行細致觀察,及時剔除雜株、病株、發育遲緩株,以保證母本去雄的一致性[7-8]。注意剔除父本雜株,并在授粉結束后及時砍除父本,這樣既可以增加制種田通風透光性、增加產量、減少病害,又可以保證雜交種純度。適時收獲,嚴格篩選非標準果穗,脫粒加工時注意機器混雜。
6 ? ?參考文獻
[1] 蘇俊.黑龍江玉米[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24-35.
[2] 蔣佰福,牛忠林,邱磊,等.黑龍江省玉米育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種業,2016(4):12-16.
[3] 韓慶霞.牡丹江市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5):151-152.
[4] 王巍.對黑龍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區玉米育種的幾點思考[J].農業科技通訊,2014(4):157-159.
[5] 劉海燕.齊齊哈爾玉米生產現狀及持續增產對策[J].中國種業,2016(3):14-16.
[6] 田福東,高麗輝,熊景龍,等.玉米制種技術綜述[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43-44.
[7] 徐勁松,徐青松.玉米新品種宏瑞66的選育及栽培制種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1):24-26.
[8] 常青記,武慧云,朱珠.玉米制種技術要點[J].種子世界,2014(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