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斌 張仙平 王琴霞 朱偉君 林友根 王宏輝
摘要 ? ?為了篩選出適合溫嶺市雜交粳稻新品種,引進19個品種,以甬優1540為主對照(CK1),以嘉優5號為輔助對照(CK2),對其產量、生育期、群體結構等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春優41、浙優8810和甬優71較CK1增產3%以上,較CK2增產5%以上,且達顯著水平。春優41和甬優71播齊歷期為100 d,較CK1長5 d,較CK2長2 d;浙優8810則分別長4 d和1 d。全生育期甬優71為149 d,春優41為154 d,浙優8810為156 d,較CK1分別短1 d、長4 d和長6 d;較CK2分別短8 d、3 d和1 d。3個品種田間生長整齊,劍葉較挺,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無包莖,稻曲病發生較輕;缺點是3個品種株型較高,但抗倒性除浙優807后期部分倒伏外其余堅挺。
關鍵詞 ? ?雜交粳稻;新品種;產量;生育特性;浙江溫嶺;2019年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023-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19年,于溫嶺市對19個雜交粳稻單晚品種進行新品種比較試驗,探明各品種的生育特性、本地適應性和產量水平,以期為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提供參考。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溫嶺市溫嶠鎮前樣下村某農戶承包田內,前作毛豆,肥力中上。
1.2 ?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共有19個,對照品種2個,具體配組親本及選育單位如表1所示。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1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甬優1540為主對照(CK1),以嘉優5號為輔助對照(CK2)。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13.44 m2(2.4 m×5.6 m)。小區間隔40 cm,重復間留40 cm操作道,四周設保護行。試驗區一側保護行種植相對應組合相同的秧苗,以便了解各自的長勢長相和分蘗等。
1.4 ? ?試驗過程
各水稻品種5月30日播種,播種量112.5 kg/hm2,采用一段半旱育秧法,秧齡25 d。6月24日移栽,行株距為30 cm×16 cm,栽植密度20.833 5萬叢/hm2,每叢插2粒谷苗。肥料方面,共施純N 120.75 kg/hm2、P2O5 75 kg/hm2、K2O 22.5 kg/hm2;其中基施純N 63.75 kg/hm2,P2O5 52.5 kg/hm2;插后7 d追肥1次,施純N 57 kg/hm2、P2O5 22.5 kg/hm2、K2O 22.5 kg/hm2。水分管理方面,栽后前幾天灌深水護苗,前期干濕灌溉,促早發;足苗后排水擱田,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后期干濕到老[1-2]。病蟲害防治方面,種子用16%咪鮮·殺螟丹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浸種48 h;苗期防好稻薊馬、灰飛虱等病蟲;本田期主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紋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蟲害[3]。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產量
由表2可知,CK1產量9 955.36 kg/hm2,CK2產量9 843.75 kg/hm2,各參試品種產量幅度為7 663.69~10 896.58 kg/hm2;平均產量9 602.4 kg/hm2,比CK1減產4.31%,比CK2減產3.23%。比CK1增產的有7個,增幅0.15%~9.45%,差異顯著有3個,分別是春優41、浙優8810和甬優71。比CK2增產的有8個,增產幅度1.13%~10.70%,差異顯著有4個,分別是春優41、浙優8810、甬優71和浙粳優1134。比CK1減產的有12個,減幅1.12%~23.02%;差異顯著的有6個,分別是長兩優19、中兩優581、中兩優575、嘉禾優3號、歐優508和甬優75。比CK2減產的有12個,減產幅度1.10%~22.15%;差異顯著的有5個,分別是長兩優19、中兩優581、中兩優575、嘉禾優3號和歐優508[4]。
2.2 ? ?生育期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平均播齊歷期95.2 d,比CK1長0.2 d,比CK2短2.8 d;平均全生育期149.9 d,分別比CK1、CK2短4.1、7.1 d。播齊歷期大于100 d的品種有甬優73,為101 d;全生育期大于150 d的品種有9個。
2.3 ? ?群體結構
由表4可知,參試組合的平均單株分蘗數為8.30個,與CK1持平,比CK2減少2.35%。平均成穗率為66.27%,比CK1減少1.76個百分點,比CK2減少8.44個百分點。平均有效穗數185.25萬穗/hm2,比CK1減少1.36%,比CK2增加8.43%。
2.4 ? ?穗部性狀及叢高
由表5可知,參試組合平均穗總粒數271.65粒,與CK1持平,比CK2增加45.36%。平均結實率83.34%,比CK1減少7.52%,比CK2減少6.63%。平均穗實粒數225.7粒,比CK1減少7.85%,比CK2增加35.30%。平均千粒重24.4 g,比CK1重7.02%,比CK2輕14.08%。平均叢高113 cm,比CK1高0.89%,比CK2高8.65%。
2.5 ? ?長勢長相
由表6可知,試驗群體中整齊度除春優83、浙優1915、中兩優575和歐優508表現差外,其他較整齊。中兩優581、長優9336、中兩優575和歐優508雜株率較高。除兩優575上三葉較披外,整體上三葉較挺;后期熟色除秀優2413、嘉禾優3號、中兩優581、長兩優19和中兩優575較差外,其他均較好。抗倒性方面,生長期經歷2次臺風,春優83、春優41、浙優1915、長優9336和中兩優575出現部分倒伏,其他較好。所有組合無包莖。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19個品種中,表現優秀的有春優41、甬優71和浙優8810,產量位居前三。春優41產量較CK1和CK2分別增產9.45%和10.70%;浙優8810產量較CK1和CK2分別增產6.69%和7.90%;甬優71產量較CK1和CK2分別增產3.95%和5.13%。上述3個品種中春優41播齊歷期比CK1和CK2分別長5 d和2 d,全生育期較CK1和CK2長4 d和短3 d;浙優8810播齊歷期比CK1和CK2長4 d和1 d,全生育期較CK1和CK2長6 d和短1 d;甬優71播齊歷期比CK1和CK2長5 d和2 d,全生育期較CK1和CK2長短1 d和8 d。該3個品種田間生長整齊,劍葉較挺,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無包莖,稻曲病發生較輕。缺點是3個組合普遍株型較高,但抗倒性除春優41后期部分倒伏外其余堅挺[5-6]。
4 ? ?參考文獻
[1] 米長生,洪國保,胡艷,等.淮河下游稻區機插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北方水稻,2013,43(2):28-32.
[2] 袁金輝.新化縣晚粳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作物研究,2017,31(4):373-376.
[3] 袁紅,華榮,丁小燕,等.2018年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9(12):30-32.
[4] 吳行春,方金旭.2019年桐城市中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0(11):40-41.
[5] 衣政偉,王顯,馮亞明,等.泰州地區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0):52-55.
[6] 王碩,釧興寬,康洪燦,等.10個常規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