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梅 羅偉雄 劉序 羅迪良 陳少峰
摘要 ? ?對粵北地區柑橘大棚生姜無土栽培套種技術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粵北地區柑橘大棚套種生姜較露地栽培增產10%以上,收獲期提前30~40 d,且整個生產過程采用生姜專用水溶肥滴灌,不需松土、除草,病蟲害防治次數減少1/2,省時省力,經濟效益顯著,為粵北區域發展高質量蔬菜提供了新的技術模式。
關鍵詞 ? ?柑橘;生姜;無土栽培;套種;粵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632.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06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生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調料,除了用于烹飪之外,還有藥用和保健功效。韶關市地處粵北地區,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均勻,土壤以砂壤為主,適宜種植生姜。目前,生姜種植遇到病蟲害嚴重、土壤連作障礙、勞務和農資成本日益增長等問題,不僅品質受影響,產業規模和效益也徘徊不前。現利用柑橘大棚內現有的設施條件,開展了生姜無土栽培套種試驗與示范,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大棚空間資源,另一方面克服了生姜種植的土壤連作障礙,提升了生姜品質,為探索生姜栽培安全高效提供了新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1 ? ?材料與方法
1.1 ? ?示范場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韶關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古洋基地的柑橘設施大棚內,大棚已種植了二至三年生柑橘(品種主要是默科特和沃柑),目前植株掛果不多,長勢相對較弱。在充分利用大棚空間和設施條件的情況下,在柑橘行間實行生姜間作套種,在保證柑橘充足的營養面積和不影響柑橘根系發展的情況下采取帶狀間作,每行套種生姜4~6行。
1.2 ? ?試驗與示范品種
選擇豐產、優質、商品性好、抗逆性強的本地生姜品種。韶關地區特色主栽品種是小黃姜,植株較矮,葉披針形,綠色,肉質深黃色,風味香辣,品質佳,抗病能力強,耐儲運。
1.3 ? ?試驗方法
1.3.1 ? ?試驗與示范時間。普通露地生姜栽培時間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本試驗的大棚保護地栽培選擇的時間是3月下旬,具體可根據種植條件合理安排,最好選擇室溫15 ℃以上的晴天進行種植。
1.3.2 ? ?姜種處理。精心挑選姜塊肥大飽滿、皮色光亮、無病蟲害、無腐爛的本地小黃姜塊作為種姜。將挑選好的種姜放在50%多菌靈400~500倍液或者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0 min消毒,取出后稍微晾干,待種[1-2]。
1.3.3 ? ?水肥系統的安裝與調試。采用營養液自動滴灌方式,簡單安裝了電器自動控制系統、水泵、營養液罐、滴灌管道和過濾器。滴灌管道類型為內鑲式滴灌管,規格為Φ16×1.0 mm×200 mm,主供液管道類型為Φ50PE管。
1.3.4 ? ?栽培行處理。對栽培區域進行除草和平整,對柑橘進行修枝管理,然后利用荷蘭網折成“U”型槽并固定作為栽培槽,內鋪防水塑料膜(黑白膜),使其成為一個小型封閉栽培床,在栽培槽底端適當間距進行打孔,便于排水[3-4]。栽培行高度為50~60 cm,寬度為120~150 cm(具體可以根據柑橘的行距合理調整)(圖1)。
1.3.5 ? ?栽培基質準備。栽培基質是通過之前的配比試驗篩選出的最佳種植配比,即粗椰殼糠?!媚嗵客粒ɑ蛱吭谜渲閹r∶有機肥(粉劑)=10∶10∶3∶1,全部基質消毒后攪混均勻。
1.3.6 ? ?栽培。栽培規格為行距30 cm、株距25~30 cm,種植密度為6.75萬~7.50萬株/hm2。栽培時,先把混合好的基質鋪到栽培床上,厚度25~30 cm,按照規格擺好姜塊,覆土8~10 cm,澆透水。待姜發芽出苗高度約10 cm時,再次覆蓋基質,厚度達10~15 cm,直至苗床基質深度達50~60 cm[5-6]。
1.3.7 ? ?田間管理。①水肥管理。5月上旬開始,姜苗進入快速生長期,需適當遮陽和追加壯苗水溶肥。7月下旬至8月中上旬適當增加光照,追施壯姜水溶肥(韶關康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配),促進姜塊膨大生長。另外,由于棚內溫度較高,基質易干,要適當澆水。采收前一般不澆水,以利于姜塊成熟。在施用水溶肥的過程中,要根據生姜各個生長階段進行營養配比,控制大棚的溫濕度。②病蟲害防治。生姜病蟲害主要有姜瘟病、枯萎病、姜螟、地老虎、蚜蟲、薊馬等。由于是基質栽培,加上是頭茬新地,試驗期病蟲害發生率較低,但是考慮到柑橘病蟲害的相互傳播,必要時也采取了綜合防治措施,如區間掛黃板、及時清理腐爛姜塊、噴施多角體病毒殺蟲劑和代森錳鋅殺菌劑等進行防治,化學防治應采用高效低毒型農藥。若發生姜斑點病、炭疽病,可采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每隔1周噴1次,連噴2次[7-9]。
1.3.8 ? ?適時采收。一般選擇在晴天采收。生姜采收的產品主要包括種姜、嫩姜和老姜,可以根據生產所需分時分級采收。如果整株采摘,先在姜苗距離地面5~7 cm處剪斷(姜苗可以作基肥或者藥用),再直接把姜從基質中刨開提起。由于基質栽培土層比較疏松,不需要工具便可以直接手工采收,操作方便,干凈整潔[10]。
2 ? ?結果與分析
2.1 ? ?植株性狀
植株平均株高為105~110 cm,分株數達3~5株,與露地栽培相比,株高和分株數略高,植株莖桿更粗壯,采收前植株的葉色較青綠。
2.2 ? ?產量分析
此試驗采收結果顯示,生姜的平均產量達1.0~1.5 kg/株(包含老姜和嫩姜),按照6萬株/hm2計算,產量可達到60~90 t/hm2,遠遠高于露地栽培的生姜產量(37.5~45.0 t/hm2)。
2.3 ? ?產值分析
粵北農業信息網和江南批發市場等普通生姜批發價格5~7元/kg,產值達18.75萬~31.50萬元/hm2;超市和高端蔬菜商店品質生姜定價為10~15元/kg,產值達60萬~135萬元/hm2。雖然本研究采用無土栽培模式生產出了高品質生姜,減少了人工和農資材料,但是在前期需要一定的設施設備和材料投入。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這種模式實現創收需要自第2年或者第3年開始。
3 ? ?結論
利用柑橘大棚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套種生姜不僅可以彌補柑橘幼齡期浪費的空間資源,還可以根據柑橘和生姜的生長特性適時配方追肥,顯著減少農藥、肥料的使用量,克服耕地障礙,省時省力,達到生產全過程安全高效的目的,值得大力推廣。但是前期需要投入基質、種植槽、水肥一體化管道等材料費用,種植當年未必能夠實現經濟創收。從長期可持續發展方面來說,這種模式非常適合標準化、有機化、產業化、規?;N植。
4 ? ?參考文獻
[1] 金波.中國多年生蔬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160-161.
[2] 何玲芳.平原生姜設施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1999(7):3-5.
[3] 劉勝環,劉俐,徐生.南京地區生姜有機栽培技術初探[J].長江蔬菜,2012(18):54-55.
[4] 李向麗.大棚生姜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8(9):23.
[5] 徐漫.地膜大蒜間套生姜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1999(3):3-5.
[6] 鄒和菊.棚室生姜栽培與病蟲害有效防治[J].南方農業,2005,9(21):77-78.
[7] 趙伯濤,黃曉德,錢驊,等.有機生姜生產的關鍵技術及規范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5):67-70.
[8] 王天菊,莫振茂,林林,等.幼齡金柑園套種生姜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3(12):187-188.
[9] 黃道明.姜蔥蒜栽培關鍵技術[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
[10] 萬惠恩.果樹與生姜間作技術要點[J].植物醫生,200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