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文
摘要 ? ?本文分析了石林縣農作物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情況,總結了開展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取得的成效,論述了其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加強宣傳培訓指導、推廣使用新型植保機械、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開展農藥使用和銷售監測調查、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以及加強農藥經營市場監督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全面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水平及推進農藥減量增效、保障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藥;減量增效;成效;措施;云南石林
中圖分類號 ? ?S4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03-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石林縣位于昆明市東南部,縣城所在地鹿阜街道辦距省會昆明78 km。全縣面積1 719 km2,轄3個街道、3個鎮、1個鄉、87個村民委員會、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縣域內居住著漢、彝、苗、壯等20多個民族,常住人口26.39萬人。石林縣屬于低緯高原季風氣候,2019年氣溫較歷史平均特高,降水量略多,平均海拔1 737 m;年平均氣溫18.0 ℃,較2018年(16.8 ℃)偏高1.2 ℃,較歷史平均氣溫(16.3 ℃)偏高1.7 ℃;年降雨量1 012.2 mm,較2018年(861.9 mm)偏多150.3 mm;年平均日照時數2 332 h,較2018年偏多247.6 h,較歷史平均(2 096.8 h)偏多235.2 h;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四季如春的氣候特點,春季未出現“倒春寒”天氣,冬季無明顯低溫冷害天氣。石林縣良好的氣候環境,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農藥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因在防治農作物病、蟲、草、鼠害方面具有高效、快速、經濟和簡便等特點而被廣泛使用,對促進農作物穩產高產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農作物種植品種的增加、種植技術和氣候的變化、外來病蟲害的侵入及防治技術的落后,農作物病蟲害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為追求高產,農戶盲目使用農藥。在防治中,由于農藥用量較大,加之施藥方法不科學,導致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殘留超標、農作物藥害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1]。
為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控害,石林縣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牢固豎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加強技術人員知識培訓,提升科學用藥水平,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開展農藥使用和銷售監測調查、農藥經營市場監督管理等,有效控制農藥使用量,實現農藥減量控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2]。
1 ? ?農作物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情況
石林縣是農業大縣,2019年石林縣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33 140 hm2,總產量達158 900 t(2018年產量達158 200 t)。其中,夏收作物12 400.00 hm2,產量30 000 t;秋收作物20 740.00 hm2,產量128 900 t。2019年,地下害蟲發生面積22 266.67 hm2,防治面積39 566.67 hm2;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為4 180.00 hm2,防治面積為12 426.67 hm2;蠶豆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 640.00 hm2,防治面積為5 546.67 hm2;大麥病蟲害發生面積為2 173.33 hm2,防治面積為3 546.67 hm2;水稻病蟲害發生面積為5 780 hm2,防治面積8 233.33 hm2;玉米病蟲害發生面積23 786.67 hm2,防治面積39 306.67 hm2(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為11 240 hm2,防治面積為15 913.33 hm2);馬鈴薯病蟲害發生面積1 486.67 hm2,防治面積2 374 hm2。
2 ? ?農藥減量取得成效
2.1 ? ?農藥減量目標見成效
根據農業部《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石林縣按照國家、省、市的要求,積極開展農藥減量增效控害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多項措施,目前農藥減量增效控害工作已初見成效。據統計,2019年石林縣農藥用量(商品量)為462 t,較2015年(580.4 t)減少了118.4 t,較2018年(564.4 t)減少了102.4 t。
2.2 ? ?科學施藥意識得到提高
農藥減量增效控害技術的實施,改變了以往農戶不規范使用農藥、濫用農藥和超出農藥登記范圍使用農藥的行為,使農戶養成了對癥施藥、科學施藥、合理施藥和精準施藥的良好習慣,提高了農藥使用者的科學安全用藥意識和水平。
2.3 ? ?農業面源污染減少
通過開展宣傳培訓、推廣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等工作,農戶施藥水平得到提高,施藥時“跑、冒、滴、漏”現象得到改善,提高了農藥使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3 ? ?采取的措施
3.1 ? ?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做到精準對癥用藥
為提高對病蟲害的預警和防控能力,石林縣充分發揮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的作用,加強對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實行病蟲害發生和防治信息周報、旬報或月報制度,提高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準確掌握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為科學用藥防治病蟲害提供依據,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同時,技術人員適時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在最佳防治時期開展防治,提高防治效率,降低病蟲危害損失,減少盲目用藥,促進農藥減量。
3.2 ? ?加強宣傳培訓指導,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石林縣圍繞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術培訓,通過印發資料、宣傳畫和開展培訓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提高農藥使用組織和人員識別病蟲害、正確購買農藥和科學用藥知識的培訓和指導服務,引導農戶正確認識危害、掌握識別和防控方法,形成群防群治的氛圍。在使用農藥中,選擇經農藥管理部門登記和通過正規農藥信息網站查詢得到的農藥品種,引導農戶選擇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禁止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按照農藥標簽上要求使用的劑量、范圍和次數使用,避免過量用藥、超范圍用藥和增加使用次數。通過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技術人員和農藥經營者指導用藥的水平,增強農藥使用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安全用藥意識。通過技術培訓可減少40%的農藥使用量。2019年開展安全使用農藥技術培訓10期,培訓人員逾800人次;利用培訓和“三下鄉”活動,發放《農藥安全使用規范》《國家禁止和限制使用農藥名錄》等防治宣傳資料逾6 000份。
3.3 ? ?推廣使用新型植保機械,提高農藥使用率
結合石林縣的農作物種植布局和生產實際情況,積極引導農藥使用組織和農戶推廣使用高效、先進、實用的植保機械,開展先進高效植保藥械應用技術示范,逐步淘汰霧化效果差、防治效果弱、作業效率低、農藥利用率低的藥械,通過示范增強農戶科學施藥的意識,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促進農藥減量增效[3]。據統計,使用先進植保機械防治病蟲害可提高3%的農藥利用率。
近年來,隨著數字農業技術的快速普及與應用,石林縣已經初步實現“機耕、機種、機收”的全程機械化,特別是在病蟲害防治階段,采用植保無人機噴藥防治得到快速推廣。無人機噴灑農藥安全性和精準度高、成本低、效果好,可以減少人工漏噴、重噴的現象。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飄移少、高效環保,可使農藥利用率提高30%,顯著降低農藥和人工成本。2019年,石林縣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治水稻病害,示范面積114 hm2,植保無人機第1次被列入云南省農機購置補貼。目前,石林縣有植保無人機16臺,操作人員31人。
3.4 ? ?建立綠色防控示范,提升綠色防控水平
積極爭取農業項目,建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區,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使用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使用蚜繭蜂防治小麥蚜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性誘劑和粘蟲板誘捕害蟲等化學農藥替代防治技術,提升綠色防控水平,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4]。2017年實施采用蚜繭蜂防治小麥蚜蟲示范33.33 hm2;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石林縣連續3年開展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綠色試驗示范1 200 hm2(2017年400 hm2,2018年400 hm2,2019年400 hm2);使用性誘劑防治玉米螟示范73.33 hm2;應用黃色和藍色粘蟲板防治病蟲害示范73.33 hm2。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粘蟲板誘捕害蟲不僅成本低、操作簡單,而且還能減少農藥使用量。據統計,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可減少30%的農藥使用量。
3.5 ? ?大力推進統防統治,減少農藥使用量
加大力度開展統防統治,積極引導農藥使用組織和農戶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從根本上解決一家一戶“噴藥難”“亂噴藥”“用藥多”等問題,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和科學防控水平,減少農藥使用。2018年投入資金63.75萬元,組織實施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3 333.33 hm2。2019年投入資金47.736萬元,購殺蟲劑0.663 t、殺菌劑6.63 t、葉面肥3.315 t,實施小麥蚜蟲、銹病、白粉病統防統治4 420 hm2;投入逾6萬元,購買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用于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病害統防統治示范,防治面積300 hm2(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治示范114 hm2);投入97萬元,開展玉米草地貪夜蛾統防統治4 946.67 hm2,設立監測點19個,開展人員培訓350人次,動員群眾開展群防群治防控面積達12 333.33 hm2。
3.6 ? ?開展農藥銷售使用調查監測,提高農藥使用意識
為掌握農戶農藥使用動態,糾正不科學的用藥習慣,積極開展農藥使用和農藥經營動態調查監測,促進農藥減量使用。石林縣根據農作物的種植分布和生長規律,開展農藥使用和經營監測調查,在全縣各鄉鎮(街道)選擇20戶農戶作為農藥使用監測調查點;選擇5個農藥經銷商作為農藥銷售的調查點,適時了解農戶的農藥藥械使用情況和重點經銷商農藥的采購及銷售情況,針對農藥用量大和超量使用農藥的農戶及時提出整治建議,做好技術指導服務,為農藥的減量使用提供依據。
3.7 ? ?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提高防治效果
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農作物種植品種不斷更新,加之外來病蟲害的傳入,病蟲害種類增加、傳播速度快,給農作物生長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在農作物生長中,要根據農作物的種植情況和防治對象,加強對新農藥和新技術的試驗示范。
3.8 ? ?加強農藥經營市場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加強農藥經營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藥市場產品質量、標簽、銷售假劣農藥和超登記范圍使用農藥等情況調查,依法依規查處非法生產、違法經營、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農藥等違法行為,規范農藥經營行為,使農藥使用組織和使用者能購買到正規企業生產的農藥,減少了因農藥質量問題而多次用藥和增加用量,從源頭控制,促進農藥減量[5]。
4 ? ?參考文獻
[1] 宋志偉.農業節肥節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2] 周喜應.淺析農藥減量控害的迫切性及相關建議[J].世界農藥,2015,37(3):39-44.
[3] 王信祥,繆福才.實施農藥減量控害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6(3):80-8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J].青海農技推廣,2015(2):6-8.
[5] 周喜應.加強農藥監管 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J].農藥市場信息,2016(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