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云 程西 楊銘 李順蘭 胡文蘭 吳小康 黃新動
摘要 ? ?紅火蟻是極具破壞力和危險性的入侵害蟲。為摸清文山市紅火蟻的分布和擴散情況,研究人員于2018年4月和2020年1月對紅火蟻擴散區域進行了調查和監測。結果表明,文山市紅火蟻發生面積累計新增3675.5 hm2,其中馬塘鎮新增發生面積最大且發生程度達到偏重等級。
關鍵詞 ? ?紅火蟻;疫情普查;發生特點;云南文山
中圖分類號 ? ?S433.8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0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紅火蟻發源于南美洲[1],具有入侵性強、繁殖快,危害大、天敵少等特點[2],是一種危害生態平衡、農業生產和公共衛生的外來入侵害蟲[3]。紅火蟻于2004年4月首次在我國臺灣嘉義發現,當年9月在廣東吳川發現[4],之后蔓延到廣東省多個市縣[2],目前長江以南地區已經成為紅火蟻入侵的重災區。
文山市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處東經103°43′~104°27′、北緯23°06′~23°44′之間,位于云南省東南部。該地區屬于低緯度高原,來自東西海灣的水汽帶來豐沛的降雨,北回歸線橫穿全境,是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較強,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長,為紅火蟻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5]。2014年7月文山市首次發現紅火蟻疫情,2015年確定發生面積為1236.1 hm2,大部分疫情集中在主城區的3個街道[5],并有疫情不斷蔓延的趨勢,給當地居民生活、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威脅。基于此,對文山市紅火蟻疫情進行了持續的監測普查,摸清了紅火蟻疫區外圍的發生面積,總結了紅火蟻的發生特點,以期為紅火蟻的科學防控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監測調查時間和地點
根據2015年發布的文山市紅火蟻疫情發生面積和區域,2018年4月組織專業人員對文山市紅火蟻疫區外圍潛在發生區域進行監測調查,調查面積共26 873.9 hm2,包括開化街道、臥龍街道、新平街道、馬塘鎮、平壩鎮、古木鎮、小街鎮、喜古鄉、秉烈彝族鄉和東山彝族鄉等3個街道、4個鎮、3個鄉,共涉及68個行政村(社區)。2020年1月繼續向外延監測調查了13 284.9 hm2,包括薄竹鎮、馬塘鎮、古木鎮、追栗街鎮、德厚鎮、柳井彝族鄉和秉烈彝族鄉等5個鄉鎮、2個民族鄉,涉及52個行政村(社區)。
1.2 ? ?監測調查方法
依據調查面積的大小設置若干個調查樣點,每個樣點面積在1 000 m2以上,采用踏查法監測蟻巢數量,采用火腿腸誘集法監測工蟻數量。根據《植物疫情調查發生情況分級標準——紅火蟻》(農技植保〔2010〕10號)評定調查監測結果。
1.2.1 ? ?踏查法。對每個監測點進行地毯式搜索和步行觀察,發現成熟蟻丘后用竹簽插入蟻丘內5~10 cm深,觀察是否有紅火蟻出巢。若有,則為活動蟻丘,用GPS定位記錄活動蟻丘位置、數量,并折算為100 m2活動蟻巢數。
1.2.2 ? ?誘集法。利用火腿腸薄片作為誘餌,放入誘集瓶底部,并將瓶口貼近地面固定,間隔20 m放置1個誘瓶,用標志旗固定,30 min后收集并鑒定,統計紅火蟻誘集工蟻數。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紅火蟻新增疫情發生情況
由表1、2可知,2018年文山市紅火蟻疫區外圍潛在發生區域新增疫情發生面積2 354.2 hm2,2020年新增疫情發生面積1 321.3 hm2。其中,開化街道、新平街道、馬塘鎮和古木鎮紅火蟻總體發生等級為3級(偏重),平壩鎮、小街鎮和喜古鄉未發現新增疫情,其他區域發生等級為2級(中度)。從全部監測點調查結果來看,新增發生區域紅火蟻發生等級為1級(輕度)的面積占總發生面積的29.5%,新增發生區域紅火蟻發生等級為2級(中度)的面積占37.5%,新增發生區域紅火蟻發生等級為3級(偏重)的面積占22.8%,新增發生區域紅火蟻發生等級為4級(重)的面積占10.2%,無5級(嚴重)疫情發生區域。2018年、2020年新增紅火蟻發生區域中馬塘鎮發生面積最大,為1 080.9 hm2;其次是東山彝族鄉,為996.6 hm2。
2.2 ? ?紅火蟻疫情發生特點
文山市紅火蟻發生分布特點總體為城鎮,鄉鎮和居住密集處紅火蟻發生程度較重,沿著道路向外擴散并有程度減輕的趨勢。新增區域主要為文山市主城區周圍,陽光充足的綠化帶、道路兩邊、矮草叢生的荒地、農田周圍、房前屋后等生境均是紅火蟻發生嚴重的區域,但是氣溫較低、樹木茂密的區域紅火蟻較少發生。截至2020年1月,監測調查結果表明,紅火蟻疫情新增面積共3 675.5 hm2,新增疫情中馬塘鎮發生面積最大且發生程度達到偏重等級,古木鎮沿206省道和文都線的紙廠村、鎮政府和洗古塘村周圍疫情發生較為嚴重,若防控不力將嚴重危害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并引發新的擴散和蔓延。紅火蟻疫情的蔓延可能由城鄉建設中園林綠化帶土植被的調運帶入,主城區的防控檢疫力度相對較大,近年來對疫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新增區域的疫區涉及范圍廣,防控難度較大。
3 ? ?結論與討論
紅火蟻是一種繁殖速度快、適應能力強、傳播速度快的外來入侵有害生物。文山州在2014年7月首次發現疫情,2015年調查發現文山市紅火蟻發生面積已高達1 236.1 hm2[5],且疫情有不斷蔓延的趨勢。為此,在2018年和2020年對疫區外圍進行了持續的監測普查。調查結果表明,文山市紅火蟻發生面積累計新增3 675.5 hm2,各鄉鎮紅火蟻新增發生面積由大到小依次為馬塘鎮1 080.9 hm2、東山彝族鄉996.6 hm2、秉烈彝族鄉380.3 hm2、古木鎮282.7 hm2、新平街道272.4 hm2、臥龍街道224.5 hm2、追栗街鎮160.2 hm2、薄竹鎮136.6 hm2、柳井彝族鄉83.1 hm2、德厚鎮52.0 hm2、開化街道6.2 hm2。其中,10%的新增區域發生程度已達到4級水平,特別是城鄉新開發建設區、集中居住區和農田呈現隨道路擴散的趨勢。紅火蟻危害程度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在有人類活動且疏于管理的生境發生最重,如綠化帶、荒地和路邊等[6],其中園林綠化帶土植物的調運已成為紅火蟻入侵的主要媒介和途徑。
自紅火蟻在文山市發現以來,各部門積極協調配合,通過扎實開展紅火蟻監測普查,摸清了紅火蟻的發生范圍和發生特點,積極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和檢疫手段。但是,文山市紅火蟻涉及范圍較廣,防控難度較大,民眾對紅火蟻的認識和防控意識不夠,紅火蟻疫情持續擴散。因此,為抓好當地紅火蟻防控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檢疫監管。政府發揮領導統籌協調作用,檢疫部門做好紅火蟻發生區物品調運檢疫,對帶土(栽培介質)物品、垃圾、堆肥、工具、機械等的調運進行嚴格檢驗檢疫,防止紅火蟻外傳和傳入。二是鑒于文山市紅火蟻發生范圍廣、不易根除的態勢,建議堅持開展長期持續的防控,每年春秋季節開展調查和防治,降低密度,減輕危害。三是各級政府要加強合作,落實專項經費,引進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進行網格化施藥撲殺,規范防治操作。四是加強紅火蟻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正確報道紅火蟻發生及控制情況,提高民眾防治紅火蟻的安全意識,做好紅火蟻應急處理準備,做到早發現、早滅除,遏制紅火蟻的發展和蔓延。
4 ? ?參考文獻
[1] 張潤志,任立,劉寧.嚴防危險性害蟲紅火蟻入侵[J].昆蟲知識,2005,42(1):6-10.
[2] 陸永躍,曾玲.發現紅火蟻入侵中國10年:發生歷史、現狀與趨勢[J].植物檢疫,2015,29(2):1-6.
[3] MORRISON L W.Long-term impacts of an arthropod-comm-unity invasion by the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J].Ecology,2002,83(8):2337-2345.
[4] 曾玲,陸永躍,何曉芳,等.入侵中國大陸的紅火蟻的鑒定及發生為害調查[J].昆蟲知識,2005,42(2):144-148.
[5] 胡文蘭,黃新動,高偉,等.云南省文山州紅火蟻疫情發生分布調查[J].生物災害科學,2017,40(1):46-50.
[6] 齊國君,黃永峰,岑伊靜,等.紅火蟻入侵對人為干擾區螞蟻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影響[J].應用昆蟲學報,2015,52(6):1368-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