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要 ? ?對皖東丘陵山地香椿特種用材林定向培育技術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皖東丘陵山地大面積營造香椿特種用材林技術上是可行的,20年生長周期內,單株林木可實現高1 m、粗(胸徑)1.1 cm和蓄積量0.012 m3“三個一”速生豐產標準;皖東丘陵山地不同部位的土壤厚度、含水量和肥力差異明顯,應根據造林地塊的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初植密度、間伐時間和次數,確保在短期內迅速培育出通直圓滿的優質香椿大徑級木材目標;通過山地造林,使香椿由“四旁”零星種植向大面積成片造林方向轉變,減少病蟲危害,利于培養通直圓滿的高品質木材;同時,樹冠外圍的側芽是綠色無污染的木本蔬菜,對豐富菜籃子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 ?香椿;特種用材林;定向培育;株高;胸徑;蓄積量;皖東丘陵
中圖分類號 ? ?S792.9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1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香椿(Toona sinensis)為楝科香椿屬落葉喬木,原產于中國,廣泛分布于長江南北廣大地區。香椿木材黃褐色而具紅色環帶,紋理美麗,質地堅硬,有光澤,耐腐力強,不翹不裂,為高端家具、室內裝飾品及造船的優良木材,素有“中國桃花心木”之美譽[1-2]。香椿含有極豐富的營養,富含蛋白質、鈣、鐵、磷、胡蘿卜素、VB、VC等營養物質,早在漢朝就將荔枝與食用香椿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被稱為“樹上蔬菜”。香椿樹體高大,羽狀復葉碩大秀美,是華北、華東、華中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區重要用材樹種、景觀綠化和“四旁”綠化樹種[3]。
皖東丘陵地區位于亞熱帶北緣,屬于典型的江淮丘陵,以江淮分水嶺皇甫山為嶺脊,自西向東,西部高丘起伏、中部殘崗蜿蜒、東南平原水網密布,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土壤厚薄不均,為培育高大挺拔的香椿特種用材林提供了可能性。香椿作為材菜兩用林多為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筆者對山地成片造林進行連續跟蹤調查和分析,認為選擇深厚肥沃的丘陵山地進行造林,可有效解決空間不足、病蟲害嚴重、速生豐產性不強和材質不夠優良等問題,為山地造林樹種選擇和培育優質的香椿大徑級木材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井楠村林洼, 海拔150~320 m,西坡,土壤為千枚巖與石灰巖過渡地帶發育的普通黃棕壤,前茬為落葉闊葉樹殘次林,土層厚度40~80 cm,相對深厚肥沃,pH值7.6。年降水量1 048 mm,平均氣溫14.6 ℃,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宜香椿栽培。造林年度為1999—2002年,初植密度分別為2.0 m×3.0 m、2.0 m×1.5 m、2.0 m×1.0 m。每年春季2月造林,苗木為一年生實生苗,苗木高度0.8~1.2 m,地徑1.2 cm以上;全墾+挖穴(60 cm×60 cm×40 cm)整地,間種花生、油菜等農作物,當年于樹木停止生長期調查造林成活率、樹高、地徑等因子。試驗地面積20 hm2。
1.2 ? ?試驗方法
本次調查選擇2000年3月造林,初植密度2.0 m×1.5 m,2000年12月調查造林成活率,2010年2月進行撫育間伐,間伐強度35%,加上樹木零星自然死亡,現有林木密度1 700株/hm2。2020年2月,采用一分樣園法隨機設置樣地,3次重復,現地調查和每木檢尺,調查樣木的樹高、胸徑和林木生長狀況,并進行定向培育技術指標分析[4-5]。
2 ? ?結果與分析
2.1 ? ?香椿用材林株高生長調查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表1),林洼樣地面積0.02 hm2保有量為35株,2000年當年造林66株,成活64株,成活率97%;2010年撫育間伐22株,2020年2月調查,林木保有量35株。每木調查結果表明,因山地坡度、坡位和密度影響,樹木株高生長變幅較大,共涉及14、16、18、19、22、23、24、26、27 m等9個高度區值,各高度區間立木株數分別為3株、4株、6株、4株、3株、4株、7株、2株和2株,其中15 m以下3株、15.0~19.9 m 14株、20.0~24.9 m 14株、25.0~29.9 m 4株,分別占樣木總株數的8.6%、40.0%、40.0%和11.4%;最大單株高度為 27.4 m,最小單株高度14.2 m;全林調查單株平均高度21.0 m,而16~25 m高度區間比例高達80%,平均單株樹高為20.9 m;結果表明,香椿在皖東丘陵山地造林,林木年平均樹高生長量達到1 m,最快可達到1.3 m,實現了階段性速生豐產的目標,可迅速獲取通直圓滿和高品質的香椿木材。
2.2 ? ?香椿用材林粗度(胸徑)生長量調查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表2),香椿用材林生長量變幅區間較大,共涉及16、17、18、19、20、21、23、24、25、26、27、29、35、38 cm共14個徑階,各徑階立木株數分別為3株、1 株、3株、3株、3株、4株、3株、2株、4株、1株、4株、2株、1株和1株,其中16.0~19.9 cm 10株、20.0~24.9 cm 12株、25.0~29.9 cm 11株、35.0~39.9 cm 2株,分別占樣木總株數的28.6%、34.3%、31.4%和5.7%;最大單株胸徑為38.2 cm,最小單株胸徑16.3 cm;全林調查單株平均胸徑23.4 cm。結果表明,香椿在皖東丘陵山地造林,林木年平均粗度生長量達到1.1 cm,最快可達1.85 cm,成為香椿用材林速生豐產指標的又一重要體現。
2.3 ? ?香椿用材林林木蓄積量調查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表3),香椿用材林各徑階分布株數分別為16.0~19.9 cm 10株、20.0~24.9 cm 12株、25.0~29.9 cm 11株、35.0~39.9 cm 2株,各徑階林木總株數35株、總蓄積量為8.074 m3,其中各區間林木蓄積量分別為1.290 m3、2.416 m3、3.277 m3和1.091 m3,分別占林木總蓄積量的15.98%、29.92%、40.59%和13.51%;最大單株蓄積為0.591 m3,最小單株蓄積0.103 m3;全林調查平均單株蓄積0.231 m3。結果表明,香椿在皖東丘陵山地造林,單株林木年平均蓄積量達到0.012 m3,最快可達0.03 m3,為快速培育優質香椿木材提供了技術支撐。
3 ? ?結論與討論
(1)皖東丘陵山地是香椿正常生長發育的適生地區,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山地優越的生態環境成為香椿特種用材林速生豐產的物質基礎。在20年這一較短的培育周期內,單株林木可以實現高1 m、粗(胸徑)1.1 cm和蓄積量0.012 m3“三個一”速生豐產標準,表明在皖東丘陵山地大面積營造香椿特種用材林技術上是可行的。
(2)皖東丘陵山地不同的部位在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等方面差異明顯,在整地方式、造林密度和管護措施相同的情況下,樹木的株高生長和粗度(胸徑)生長存在較大變幅,山腳和山洼地方單株林木樹高可達27.4 m,粗度可達38.2 cm,林木蓄積量可達0.591 m3。因此,應根據造林地塊的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初植密度、間伐時間和次數,確保在短期內迅速培育出通直圓滿的優質香椿大徑級木材目標,使中國的“桃花心木”重現昔日輝煌。
(3)山地造林是拓展香椿特種用材林發展空間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山地造林,使香椿由“四旁”零星種植向大面積成片造林方向轉變,使香椿備受流膠病和天牛等危害向無林木病蟲危害方向轉變,使香椿過度采摘“椿芽”而扭曲變形向通直圓滿高品質木材方向轉變;與此同時,用材林干徑上沒有產生大量的不定芽,樹冠外圍的側芽是綠色無污染的木本蔬菜香椿芽的重要來源,對豐富菜籃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高大挺拔和姿形優美的良好樹形為城市園林和身邊增綠豐富了優良景觀綠化樹種[6]。
4 ? ?參考文獻
[1] 張英姿,張宏偉,李月鳳,等.香椿材蔬兩用經濟林豐產培育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7):157-158.
[2] 陳鈴光.不同立地條件營造香椿用材林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5(7):11-13.
[3] 宋笑然,勇毫.香椿速生豐產用材林營造技術[J].現代園藝,2010(9):17.
[4] 左繼林,周文才,龔春,等.11個香椿種源在瑞昌引種的初期生長表現[J].林業科技開發,2008(6):34-36.
[5] 談秀春,王新洋.香椿用材林早期生長規律研究初報[J].現代農業科技,2005(10):11.
[6] 范振富.香椿速生豐產用材林栽培試驗[J].林業科技開發,2004(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