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火輝 彭玉輔 孔令普 王國行 游艷紅
摘要 ? ?紫果槭是近年來新選育的一種鄉土色葉樹種;春季可觀果,秋季可賞葉,實生苗生長慢,具有較好的適應性。本文歸納了紫果槭的觀賞價值和園林用途,總結了大規格紫果槭容器苗快速培育技術,以為其推廣種植提供參考。關鍵詞 ? ?紫果槭;容器苗;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92.35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2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我國園林綠化苗木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歷了起步、快速增長、平穩發展和低谷階段,目前已步入提質增效的調整期。在苗木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過程中,容器苗、精品苗、造型苗等創新產品強勢崛起,新品種、鄉土樹種、彩葉樹種、功能樹種等備受青睞。紫果槭(Acer cordatum Pax.)為槭樹科槭屬小喬木,花期4月下旬,果期9月,是一種鄉土彩葉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對紫果槭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未見有其景觀應用和大規格容器苗培育技術方面的文獻報道。本文分析了紫果槭的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總結了一種大規格紫果槭容器苗快速培育技術,旨在為紫果槭苗木規模化生產提供借鑒。
1 ? ?紫果槭的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
1.1 ? ?觀賞價值
紫果槭為落葉小喬木,葉近革質,卵狀長圓形,翅果,可觀果、觀葉。初春時期,紫紅色的小翅果均勻分布在樹冠四周,綠葉紅果,遠看景色極佳。秋天葉片隨著季節的變化漸變成黃色、紅色或橙色,是南方少有的變色樹種。
1.2 ? ?園林用途
在園林景觀中,植物作為重要的組成元素和表達內容,不僅美化了園林,還承載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意蘊,在美學和功能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紫果槭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干旱,抗炎熱,適宜栽植在長江流域以南與南嶺山地以北地區,在園林上主要用作觀賞和綠化,可種植于庭院、公園、廣場、水旁。在園林植物配置上,可孤植、對植、列植、群植或林植,也可矮化作盆景栽培。
2 ? ? 大規格紫果槭容器苗快速生產技術
紫果槭可以采用播種繁育,但實生苗生長較慢,樹干直徑年均增長<0.5 cm。目前,園林上應用紫果槭苗木多為山苗或嫁接苗。研究表明,江西南昌紫果槭嫁接選用三峽槭作為砧木,采用全冠錯位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可達80%以上[2]。
2.1 ? ?培育大規格全冠砧木苗
三峽槭采用播種繁育,秋播或種子采收后經低溫層積貯藏,翌年春播。播種小苗出土后要注意及時間苗或芽苗移栽。當播種小苗培育到地徑2~3 cm時,選擇休眠季節進行二次移栽,移栽株行距為1.0 m×1.5 m。二次移栽后的苗木再經過3年的撫育,最終培育成枝下高約1.5 m、地徑6~8 cm、樹冠飽滿、分枝均勻的原冠苗,以備嫁接用。
2.2 ? ?全冠錯位嫁接
全冠錯位嫁接方法是在高位嫁接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嫁接時保留砧木上錯落有序的自然分枝形態,在保留的所有分枝上進行嫁接。紫果槭采用全冠錯位嫁接的方法可達到“一年嫁接,二年成形”效果,一般苗木在嫁接后第3年可出圃。
2.2.1 ? ?嫁接時間。南昌地區紫果槭全冠嫁接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季嫁接適宜時間為2—3月,在紫果槭萌發前進行;秋季嫁接適宜時間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2.2.2 ? ?砧木處理。選擇地徑6~8 cm、冠形較好、沒有病蟲害的三峽槭原冠苗作為砧木,按全冠苗木樹形要求留好分枝,剪除多余的枝條。①春季嫁接。嫁接前對砧木苗進行斷根處理,并對預嫁接的主枝進行短截,以減少砧木樹液流動,防止接穗潰爛。②秋季嫁接。要適當輕修剪,每個嫁接枝上要保留少量原砧木枝葉,保持樹的蒸騰作用,防止樹干日灼傷,并在秋季嫁接前7 d對砧木澆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2.2.3 ? ?嫁接。采用枝接的方法。嫁接時選取半木質化、無病蟲害、芽飽滿且直徑>0.5 cm的健壯枝條作為接穗。采集的穗條可置于地窖或5 ℃冷庫短期貯藏保存,貯藏的穗條要注意做好保濕處理。嫁接時,選取砧木枝條表面較光滑的外面或側面,用嫁接刀斜切一深達木質部、上淺下稍深、長約2.5 cm的斜形切口,再削一長3~4 cm、長削面1.5~2.0 cm帶健壯芽的楔形接穗,插于砧木切口,對齊一邊的形成層,用薄膜包扎好,再進行套袋。嫁接過程動作要流利,插入接穗不能損壞,包扎和套袋時不能造成接穗的移動錯位。嫁接時還要注意把握嫁接的位置和接穗芽的走向,形成交替錯落分布,以利于快速形成全冠苗木。
2.2.4 ? ?嫁接后期管理。嫁接后要及時剪除砧木萌發的枝條。當接穗萌生枝長到5 cm左右,要及時去除套袋。當接穗長至約30 cm時要進行短截,以促進枝條長粗,并防止大風造成嫁接口斷裂。春季嫁接,嫁接苗圃地要偏干管理,防止積水;秋季嫁接,要加強水分管理,防止土壤干旱缺水。嫁接成活后,要注意防治食葉害蟲和蛀干害蟲,保護好樹干,防止日灼傷和凍傷。
2.3 ? ?容器化培育
2.3.1 ? ?移植時間。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移栽是提高容器苗成活最有效的方法。苗木移植的最佳時間是苗木休眠期,一般發芽早的樹先移、發芽晚的后移,落葉樹種先移、常綠樹種后移,木本樹種先移、宿根草本后移,大苗先移、小苗后移[3]。試驗表明,南昌地區紫果槭最適合移栽的時間是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即紫果槭落葉后至芽萌動前。
2.3.2 ? ?移植基質。育苗基質是影響容器育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4-5]。基質理化性質的不同對苗木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應,一些基質育苗試驗還進一步證明,基質的物理性質比化學性質對容器苗生長更為重要[6-7]。輕基質容重小,疏松透氣,有利于根系生長和成團,成本較高。重基質容重較大,孔隙度小,移栽時與根系接觸更緊,成本相對較低。大規格喬木容器苗一般都是擺放在地面進行培育,容易受溫度、濕度和大風等外部環境影響。大規格喬木容器苗育苗基質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以土壤為主,輔以河沙、有機肥、木屑、草炭、礱糠灰等材料,配成偏重型的混合基質更有利于容器苗后期管理。根據江西金喬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實踐經驗,可以采用50%黃土+30%腐熟的園林樹枝粉碎物+10%焦糠或河沙+10%有機肥作為大規格紫果槭容器苗生產用混合基質,該基質配方取材容易,成本相對較低,且苗木成活率高。
2.3.3 ? ?苗木移植前的處理。選擇枝干勻稱、樹形飽滿、無明顯病蟲害、在苗圃經過2次以上的紫果槭嫁接移栽苗進行移植。移植前要對苗木進行適當修剪,修剪以疏枝為主,并結合修剪對樹冠進行調整,修剪后用傷口處理劑進行保護處理,用草繩或無紡布纏繞枝下主干。如果生長季節進行移栽,要提前30 d以上進行斷根處理。
2.3.4 ? ?移植。采用帶土球移栽的方式,土球直徑為苗木地徑的6~8倍。按照苗木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植樹袋或控根容器,容器直徑要比苗木土球直徑大20 cm以上。移植前,先向容器內加入1/4深度的基質,基質在容器內呈圓錐狀,將苗木移入容器正中間,去除綁在土球表面的草繩或布帶,向容器四周加入基質,并澆水落實。移植完成后,容器上口應高于種植面5~10 cm。
2.3.5 ? ?支撐固定。苗木在容器內種植好后要及時進行支撐固定,防止因苗木搖動或倒伏影響苗木成活。容器苗圃支撐固定可采用鋼絲繩或木棍三角支撐的方式,支撐物與樹干接觸處要用橡膠、無紡布等軟材料進行墊隔,防止磨傷,木棍三角支撐的一根支架必須支撐在迎風方向且均勻分布在容器外圍[8]。
2.3.6 ? ?后期管理。①科學的肥水管理。根據移植后苗木對水分的不同要求,分為成活前和成活后兩個階段。移植苗成活前水分管理以控為主,即以保持容器內的基質濕潤為準,應避免基質過濕造成爛根,主要目的是保證苗木地上部分的活力,促進苗木生根,基本不施肥。苗木成活后的水分管理以見干見濕為主,主要目的是促進苗木生長,及時滿足苗木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在生長季節可結合澆水進行施肥。②防治蛀干害蟲。紫果槭蛀干害蟲主要是天牛幼蟲。根據調查,南昌地區天牛幼蟲危害時間為每年的4—5月和7—10月。天牛防治以治成蟲為主、殺幼蟲為輔。成蟲防治時間為5—7月,可采取藥劑防治、誘殺和人工捕殺等方法進行防治。天牛幼蟲主要靠鉤殺或注藥的方法進行防治。實踐表明,主干刷白可以減少蛀干害蟲的危害。
3 ? ?結語
紫果槭主要分布于我國湖北、江西、四川、貴州、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槭樹品種。春季紫紅色的翅果小巧別致,秋季葉色絢麗多彩,是我國南方地區為數不多的色葉樹種。目前,紫果槭產業化程度不高,處于初步應用階段,在良種選育、生產標準化和景觀應用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總結。在引種試驗中發現,其實生苗個體表現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的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4 ? ?參考文獻
[1] 劉金柱,王靜,徐瑞.優良的生態型樹種:條桑[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2):36-37.
[2] 陳華玲,彭火輝,朱啟東,等.3個槭樹品種嫁接繁殖技術研究[J].江西科學,2014,32(1):35-38.
[3] 張麗琴.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的關鍵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55.
[4] 郭世榮.固體栽培基質研究、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學報,2005(增刊2):1-4.
[5] 徐斌芬,章銀柯,包志毅,等.園林苗木容器栽培中的基質選擇研究[J].現代化農業,2007(1):10-12.
[6] 王莉,潘志清.不同基質的側柏容器育苗效果分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5,23(4):55-58.
[7] 鄧華平,楊桂娟,王正超,等.容器大苗培育技術研究現狀[J].世界林業研究,2011,24(2):36-41
[8] 李程偉,彭火輝,陳華玲,等.園林綠化大苗容器化培育關鍵技術[J].現代園藝,2018(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