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通過調整水稻二化螟防控用藥時間,本文開展了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在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蟲高峰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噴霧防治,15 d后再防治1次,防治效果較好,藥后15 d防蟲效果在70%以上;而在越冬代蛾始峰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噴霧防治,15 d后再防治1次,保苗效果較差,防蟲效果一般。
關鍵詞? ? 水稻二化螟;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82.3;S481+.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21-012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蟲,在我國南、北稻區均有分布,發生歷史悠久,給水稻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近年來,水稻二化螟種群數量明顯上升,危害連年加重,并在局部暴發成災,給水稻穩產、高產帶來較大困難[1]。二化螟對目前主要防治藥劑的抗性不斷增加,三唑磷、馬拉硫磷、殺螟硫磷、丁蟲腈等藥劑防效較差,水稻二化螟防治面臨無高效化學農藥可用的困境[2]。氯蟲苯甲酰胺具有滲透性強、持效期長、初孵幼蟲耐藥性差等特性[3]。阿維菌素是具有代表性的高效、廣譜殺蟲的生物農藥,能夠防治對有機磷、除蟲菊酯、氨基甲酸酯等已產生抗性的害蟲[4]。本研究通過調整水稻二化螟防控用藥時間,開展防控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5月在金華市婺城區瑯琊鎮里陽村的早稻田進行試驗。試驗水稻田方正,地勢平坦,土種為黃筋泥田,土壤肥力中等。試驗面積2 000 m2。
1.2? ? 試驗材料
供試作物為水稻,品種為金早09。水稻播種時間為4月8日,用種量為150 kg/hm2。
供試藥劑為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康寬,美國富美實公司生產,市售),1.8%阿維菌素乳油(藍銳,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生產,市售)。
噴藥器械為3 WBD-16B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由臺州市椒江豐碩農用機械廠生產。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5月3日(二化螟蛾始峰期)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噴霧(A);分別于5月3日、5月18日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噴霧(B);5月14日(初孵幼蟲高峰期)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噴霧(C);分別于5月14日、5月29日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噴霧(D);5月14日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 mL/hm2噴霧(E);噴等量清水(空白對照,CK)。不設重復,每個處理333.3 m2,栽培條件均一致。試驗采用噴霧器兌水450 kg/hm2進行葉面噴霧。
1.4? ? 調查內容與方法
分別于5月29日、6月12日進行藥效調查。采取平行跳躍式取樣,每處理調查10個點,每點調查0.1 m2,記錄調查水稻株數、螟害株數,計算螟害率、保苗效果,剝查記錄活蟲數,計算防蟲效果[5-6]。同時,觀察水稻是否有藥害現象發生。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螟害率(%)=(調查螟害數÷調查總株數)×100;
保苗效果(%)=(對照區藥后螟害率-處理區藥后螟害率)÷對照區藥后螟害率×100;
活蟲防效(%)=(對照區藥后活蟲數-處理區藥后活蟲數)÷對照區藥后活蟲數×100。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對水稻的安全性
根據田間試驗觀察,各處理的水稻生長正常,無明顯不良影響,用藥區與空白對照相比,水稻葉片和生長勢均未發現有異?,F象。這表明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在本試驗使用劑量下,安全性良好。
2.2? ? 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效
從5月29日的調查結果來看,于5月14日噴施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C)處理保苗效果和防蟲效果分別為73.7%、54.5%,分別于5月14日、5月29日噴施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D)處理的保苗效果和防蟲效果為71.1%和59.1%,兩者防效相當;其次為5月14日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 mL/hm2(E)處理,保苗效果和防蟲效果分別為71.1%和 50.0%,其他處理保苗效果和防蟲效果較差,均未達到50%。5月3日噴施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A)處理的防蟲效果最差,只有22.7%。從6月12日調查結果來看,各處理的保苗效果均不理想,處理D的保苗效果相對最好,為48.2%;處理C、E的保苗效果分別為38.9%、29.7%,處理 A、B的保苗效果較差。防蟲效果以處理D最佳,為72.2%;其次是處理B,防蟲效果為61.1%;處理C、E的防蟲效果一般,均為55.6%;處理A的防蟲效果最差,為33.3%(表1)。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一代二化螟初孵幼蟲高峰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防治,15 d后再防治1次防效較好,藥后15 d防蟲效果能到達70%以上;在越冬代蛾始峰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防治,15 d后再防治1次,保苗效果較差,防蟲效果一般。在二化螟初孵幼蟲高峰期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25 mL/hm2防治,藥后15 d防治效果略好于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 mL/hm2。由于近幾年耕作制度的改變,加之二化螟對常規藥劑的抗藥性不斷上升,田間二化螟基數突增,造成越冬代二化螟蛾峰期增長增多,蟲量激增。盡管在蛾始見期用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或者15 d后再防治1次,也并不能完全解決一代二化螟的危害問題,越冬代二化螟蛾發生期太長,防效不佳。因此,在蛾始見期用藥有待商榷和進一步驗證。另外,由于近年二化螟對氯蟲苯甲酰胺抗性的提升,用藥量225 mL/hm2可能還不夠,在二化螟抗性地區尋找最佳的使用劑量,也有待進一步試驗驗證。
4? ? 參考文獻
[1] 劉中現,盧毅,陸明星.5種常用藥劑對水稻2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0):123-124.
[2] 應小軍,魏杰,顧國偉,等.甲維·甲蟲肼等11種殺蟲劑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3):492-493.
[3] 曹小陸.20%氯蟲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藥效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0):79.
[4] 唐秋庚,喻惟,嚴玉成.阿維菌素及其復配藥劑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141.
[5] 陳君,馬池方,李克才,等.丁蟲腈等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間藥效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2(10):1432-1433.
[6] 黃賢夫,馮永斌,陳海波,等.阿維·抑食肼等農藥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3(11):39.
作者簡介? ?李寬(1987—),女,浙江金華人,農藝師,從事植保測報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