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華 楊紀紅 杜海龍 陳國典 趙健 趙霞
摘要 ? ?在西峽縣林木種質資源調查過程中,充分利用鄉村護林員熟悉情況的有利條件,做到全方位、全覆蓋調查,確保調查工作的全面性。在對樹種的甄別方面,探索總結出“雙識別,兩對照”及“兩咨詢,兩對照”方法,確保樹種名稱的準確性。對古樹名木樹齡的確定,采取咨詢老人、觀察樹勢生長情況和立地條件、結合樹種生長特性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研判。在全面查清種質資源的前提下,對西峽縣林木種質資源現狀與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科學分析,以期為該縣今后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 ? ?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方法;資源現狀;河南西峽
中圖分類號 ? ?S757.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3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西峽縣地處豫西南邊陲,伏牛山南麓,鄂、豫、陜三省接合部,屬北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氣候為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全縣總面積3 454 km2,有林地面積27.76萬hm2,森林覆蓋率76.8%,是一個以林為主的深山縣,河南省第二區域大縣。當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林木種質資源十分豐富。為了查清西峽縣林木種質資源狀況,政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歷時2年,嚴格按照河南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技術規程,對縣域內的林木種質資源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普查。
1 ? ?林木種質資源調查
1.1 ? ?普查工作的組織
成立由林業局局長為組長的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領導小組,抽調24名業務能力強、具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專業技術骨干,組成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專業隊伍。指定1名不僅業務熟悉、經驗豐富,還具有組織協調能力的林業高級工程師負責種質資源普查的全面技術工作。共分為6個普查小組,每個普查小組配備1名林業高級工程師為組長,負責小組普查技術工作。每個普查小組配備了車輛、平板電腦、皮尺、圍尺等必要的調查工具。同時,結合西峽縣實際情況,制定了《西峽縣林木種質資源普查技術規程》《西峽縣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實施方案》,編印了《西峽縣主要樹種100例圖冊》。
1.2 ? ?資料收集
普查工作開展前,認真收集和查閱西峽縣近期二類森林資源調查、古樹名木、重點基地造林、良種基地、種質資源圃、主要經濟林栽植、公園、游園、新農村建設、鄉鎮護林員信息等檔案資料及《河南植物名錄》《河南林木良種》《樹木志》等相關資料,以便在普查過程中參考。
1.3 ? ?技術培訓
在全面普查開始前,對全體普查人員集中進行了為期2 d的技術培訓,認真學習了《河南省種質資源普查技術規程》《西峽縣種質資源普查技術規程》《西峽縣種質資源普查實施方案》等有關技術要求,到實地進行了樹種識別、信息登記、圖片拍照、古樹年齡鑒定等技術方法的學習和操作。
1.4 ? ?普查工作的開展
1.4.1 ? ?普查方法。為了隨時解決在普查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采取各普查小組同時進入一個鄉鎮后,分區域、分村進行普查的辦法。充分利用各村護林員地形熟、情況熟的有利條件,進入自然村后,首先向護林員了解村民小組的分布情況、古樹名木分布情況及集中栽培造林情況,然后由護林員帶路,逐小組、逐古樹、逐造林地塊進行調查[1-2]。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的全面調查,確保普查的全面性。
1.4.2 ? ?樹種甄別。對調查中發現的不常見樹種,采取“雙識別,兩對照”及“兩咨詢,兩對照”的方法進行確定[3]。先由2名以上調查人員同時用形色軟件和花伴侶軟件進行多方位識別,根據識別出的基本方向,再通過百度搜索和查閱《樹木志》進行各形態對照研判。確定無誤后,最后確定樹種名稱。
對通過形色和花伴侶軟件識別相似度低、樹種名稱不一致、通過百度搜索和查閱《樹木志》仍然不能確定的樹種,拍照和采集標本,發送給有關專家進行咨詢。將咨詢結果與百度搜索、《樹木志》進行對照,當對照一致時才予以確定,以確保樹種名稱的準確性。
1.4.3 ? ?古樹名木樹齡的確定。先向當地老人了解每株古樹的歷史傳說和樹齡,再根據古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立地條件(土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保墑情況等)、樹勢生長情況(胸徑、樹冠、樹干、枝葉情況等),結合該樹種的生長特性,確定樹齡[4-5],盡可能做到對每一株古樹樹齡確定的準確性。
1.5 ? ?調查結果
通過全面系統的調查,西峽縣共有各種林木種質資源85科244屬686種。其中,四旁栽植75科183屬427種,古樹名木28科42屬63種,城鎮綠化64科120屬215種,收集保存69科139屬209種,古樹名木單株28科42屬63種,古樹群16科26屬32種,重點保護18科21屬23種。
2 ? ?種質資源現狀分析
2.1 ? ?鄉土樹種培育與利用
鄉土樹種具有適應性好、抗逆性強、材質好、生長快等優良特性[6]。從調查分析情況來看,西峽縣近年來在鄉土樹種培育、發展與利用方面明顯不足,特別是楝樹、臭椿、榆樹等優質用材鄉土樹種保存數量下降嚴重。
2.1.1 ? ?“四旁”鄉土樹種保存情況。從調查的2 461個自然村來看,“四旁”(僅限于房前屋后)鄉土樹種可占“四旁”樹種的65%左右。除七葉樹、銀杏可以作為綠化樹種出售外,大部分鄉土樹種為自然生存狀態,極少有人工繁育、栽植和管護鄉土樹種的情況,尤其是楝樹、臭椿、榆樹等優質用材鄉土樹種數量,與30年前相比減少了90%以上。
2.1.2 ? ?城鎮、公園鄉土樹種利用明顯較少。從調查的198處城鎮綠化情況來看,在城鎮、公園、游園綠化方面,僅七葉樹、銀杏、五角楓、垂柳等鄉土樹種有少量應用,約占總綠化樹種和栽植數量的15%,其他鄉土樹種極少應用。
2.1.3 ? ?集中栽培鄉土樹種發展、利用情況。從調查的集中栽培情況來看,西峽縣在用材林集中栽培方面鄉土樹種利用率較好,可占集中栽培面積的65%左右,但以七葉樹、五角楓、泡桐為主,香椿、臭椿、楸樹、榆樹、楝樹等鄉土樹種幾乎沒有。
2.2 ? ?新品種引進與發展
2.2.1 ? ?用材林及綠化樹種方面。目前,用材林樹種引進不多,大多為20世紀80—90年代引入的歐美楊,還有少量火炬松,栽植面積近1萬hm2。年產木材超過10萬m3,效果顯著。近年來,綠化樹種引入較多,已成為公園、游園、街道及新農村建設綠化、美化的主體,主要有法桐、香樟、金絲垂柳、紫葉李、日本櫻花、紫葉玉蘭、碧桃、紅花檵木、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等近百種,為提升城市綠化品位、創造優美環境增加了新的內涵。
2.2.2 ? ? 經濟林樹種方面。目前,西峽縣栽植的經濟林樹種,除山茱萸外基本被新引進品種所替代。栽培面積較大的獼猴桃面積0.75萬hm2,以引入的金桃、徐香、紅陽、金艷、米良等優良品種為主;小雜果栽植面積約0.4萬hm2,以引入的美國大李、金太陽杏、歐洲櫻桃、香玲和新疆薄殼核桃為主。除山茱萸外,經濟林新品種栽植面積占總經濟林栽植面積的98%以上,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為西峽縣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
2.3 ? ?古樹名木資源情況
經調查,西峽縣共有各種古樹名木1 588株,主要有銀杏、七葉樹、栓皮櫟、黃連木、皂莢、脫皮榆、鹽櫟等。共查明古樹群47個,主要有青檀古樹群、銀杏古樹群、七葉樹古樹群、鹽櫟古樹群、黃連木古樹群、側柏古樹群及山茱萸古樹群等。各種古樹名木樹齡100~300年的1 494株,300~500年(含300年)的66株,500~1 000年(含500年)的15株,1 000~2 000年的共8株,2 000年以上的5株。其中,需要進行病蟲害防治的15株,根系裸露需要培土的187株,生長衰弱、需要施肥管理等措施增強樹體營養的113株,需要支桿固定樹體的11株。上述調查結果對科學建立健全古樹名木檔案,掌握古樹名木的分布、分類及樹種情況,研究西峽縣歷史文化,制訂古樹名木資源保護計劃和措施提供了翔實的依據[7]。
2.4 ? ?重點珍稀保護植物情況
通過調查,西峽縣重點珍稀保護植物主要有銀杏、七葉樹、流蘇、連香樹、黃檗、黑殼楠、櫸木、青檀、黃檀、飛蛾槭、山白樹、三尖杉、紅豆杉、厚樸等,分屬于18科21屬23種。該調查結果對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重點珍稀保護植物具有重要意義。
3 ? ?結論
調查結果表明:西峽縣林木種質資源豐富,古樹名木和重點珍稀植物較多;在城鎮綠化、用材林、經濟林集中栽培方面,新品種的引入與發展成效顯著;在古樹名木、珍稀重點植物研究、保護和鄉土樹種培育、栽植、利用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4 ? ?參考文獻
[1] 高曉潔,張水利.天目山自然保護區鐵線蓮屬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20,37(9):1058-1062.
[2] 謝國陽.福建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特點探析[J].福建林業科技,2020,47(1):115-119.
[3] 陳娟,楊青.臨沂地區垂枝型木本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與應用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0,43(2):69-71.
[4] 賈甜甜,張玉君,閆立新,等.三門峽市湖濱區林木種質資源普查概況[J].河南林業科技,2020,40(1):25-27.
[5] 趙常旭,李一文,胡曉芬,等.甘肅省小隴山云坪林場林木種質資源初步研究[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2):18.
[6] 諶青,朱宗威.靖安縣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研究[J].南方林業科學,2019,47(6):69-72.
[7] 鐘仕進.海南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J].現代園藝,2019(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