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剛
摘要 ? ?本文基于萬方數據檢索森林經營理論研究文獻的文獻學統計分析,綜述了當前主要森林經營理論,依據“新林業學說”,結合我國當前林業發展國情,提出了未來我國森林經營對策,包括轉變森林經營理念、科學開展森林經營、配合南水北調大西線工程的研究、合理進行采伐以及積極推廣應用不動土技術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我國合理進行森林經營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森林經營;文獻學分析;研究進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26.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37-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本文基于萬方數據檢索森林經營理論研究文獻的文獻學統計分析,綜述了當前主要森林經營理論,依據“新林業學說”,結合我國當前林業發展國情,提出了未來我國森林經營對策。
1 ? ?文獻檢索
在萬方數據(http://ne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使用主題與關鍵詞為“森林經理”“森林經營”進行檢索,檢索表達式為“主題:(森林經理)+主題:(森林經營)+題名或關鍵詞:(森林經理)*題名或關鍵詞:(森林經營)”。經過檢索,共檢索到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27 100篇。
2 ? ?研究文獻的文獻學分析
2.1 ? ?時間分布
對在萬方數據庫檢索到的27 100篇有關森林經營研究的文獻進行時間分布分析,如表1所示。分析結果表明,在1990年之前,每年發表的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不多,均在100篇以下;2004年之后進入研究高潮,年均發表有關森林經營研究的文獻在1 000篇以上,特別是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發表有關森林經營研究的文獻1 748、1 755、1 783、1 916篇。
2.2 ? ?學科分布
對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進行學科分布分析,如表2所示。分析結果表明,研究文獻主要分布在農業科學學科,有16 278篇研究文獻涉及農業科學學科;其次為經濟學科,有11 522篇研究文獻涉及;再次為工業技術、政治法律、環境科學等學科,分別有818、686、452篇研究文獻涉及。
2.3 ? ?資源類型分布
對27 100篇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進行類型分布分析,如表3所示。可看出,在27 100篇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中,屬于期刊論文的有20 217篇,占比為74.60%;屬于學位論文的有5 564篇,占比為20.53%;屬于會議論文的有1 319篇,占比為4.87%。
2.4 ? ?語種分布
對檢索到的27 100篇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進行語種分布分析,如表4所示。在27 100篇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中,主要為中文文獻,有22 069篇,占比為81.44%;其次為英文文獻,共計4 139篇,占比為15.27%;再次為俄文文獻、日文文獻和朝鮮文文獻,分別有研究文獻557、249、86篇,占比分別為 2.06%、0.92%、0.31%。
3 ? ?研究進展
3.1 ? ?被引頻次分析
對檢索到的27 100篇有關森林經營研究文獻進行被引頻次的排序,被引頻次前30位的文獻具體如表5所示。對被引頻次前30位文獻和最新發表相關度最高的研究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看出,森林經營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經營理念和森林經營策略等方面。
3.2 ? 綜述
朱教君等[1-2]在分析干擾對森林經營的影響基礎上,提出了森林干擾生態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向,以及在中國天然林保護、次生林經營等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策略。
張國慶[3-5]運用生態論,開展了和諧林業、森林健康以及林業有害生物管理基礎理論研究,并且提出了幾項森林生態系統管理與林業有害生物精細化治理對策。
有學者論述了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起源、定義、特征和內涵,提出了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基本方法[6-9]。蔣有緒[10]從“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背景方面綜述了森林可持續經營活動的國際組織運作框架進程,討論了21世紀的森林研究任務。
陸元昌等[11]介紹了森林經理學的歷史和問題,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經營、模式森林計劃、修正的熱帶林近自然經營體系等幾個森林經理主要模式,并對我國的森林經營改革和發展提出了建議。
此外,很多學者論述了近自然林業的起源、概念、經營方法,闡明了近自然林業經營思想在我國森林經營中的意義與途徑[12-15]。
4 ? ?未來我國森林經營對策
4.1 ? ?轉變森林經營理念
當前,應積極借鑒近自然森林經營理論,引入“新林業學說”理念,化解傳統的林業生產和自然保護之間的矛盾,實現林業生產與森林保護的協調發展。“新林業學說”是美國J.F.Franklin教授在美國俄勒岡州An-drews試驗林所進行生態研究時提出的。新林業學說理論的關鍵點在于轉變林業“培育林木、更新樹木”的經營理念,擴展到復雜的森林生態系統維護方面。這一理論對我國當前的林業轉型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4.2 ? ?科學開展森林經營
當前,我國局部地區,特別是在南方林區,過度進行森林經營,尤其是對生態林按照培育木材方式,進行過度森林撫育和病蟲害防治,將本來是混交林、復層林、林下植被十分豐富的生態林,通過森林撫育成為單層純林,林下植被被砍除,包括珍稀灌木、草本植物等具有很高保護價值的野生植物,甚至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以及不按照災害閾值過度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一旦發生病蟲害,不管是否產生危害,都進行“拔除”“除治”等防治,甚至使用飛機大面積噴灑煙堿類等對生態環境產生持續影響的藥劑。這種過度森林經營做法,不僅降低了生態林的生態功能和森林健康水平,還嚴重破壞了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育環境,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六條“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第二十條“在相關自然保護區域和禁獵(漁)區、禁獵(漁)期內,禁止獵捕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九條“國家保護野生植物及其生長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壞其生長環境”的規定。因此,應該盡快轉變生態林、生態商品兼用型森林的“木材型”經營理念,改變目前生態林、生態商品兼用型森林過度經營的方式,減少生態公益林的干擾,保護生態公益林內生物多樣性,并且適當地在生態林、生態商品兼用型森林內配置矮林、疏林,為野生動物提供適宜繁育的場所,特別是為珍稀蝶類提供繁育場所,營造生物和諧共生的良好環境。
4.3 ? ?配合南水北調大西線工程的研究
積極借鑒美國、以色列以及我國毛烏素干旱地區的開發經驗,大力加強西北干旱地區森林經營研究,為南水北調大西線工程的林業發展提供前瞻性技術支撐。
4.4 ? ?合理進行采伐
取消對所有林分“一刀切”式“采小留大”的采伐規定,允許除了高度集約的高產用材林之外的所有森林,因地制宜,允許“采大留小”,以促進森林持續保持復層異齡林結構,有利于提高森林經營效益和促進林分健康[16]。
4.5 ? ?積極推廣應用不動土技術
科學改變目前的商品林,特別是要改變經濟林中的破土栽培理念,在商品林培育中積極推廣應用不動土栽培技術,以顯著減少商品林培育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大幅降低商品林生產成本,顯著提升商品林經濟效益。
5 ? ?參考文獻
[1] 朱教君,劉足根.森林干擾生態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10):1703-1710.
[2] 朱教君,劉足根.森林干擾生態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 張國慶.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3):143.
[4] 張國慶.從林業系統的自組織探討生態林業的設計[J].華東森林經理,1990(3):37-41.
[5] 張國慶.基于系統健康管理理論的林業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管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9):197-198.
[6] 鄭景明,曾德慧,姜鳳岐.森林生態系統的價值及其評估[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2,33(3):223-227.
[7] 李文華,李世東,李芬,等.森林生態補償機制若干重點問題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2):13-18.
[8] 肖寒,歐陽志云.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估初探:以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森林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00,11(4):481-484.
[9] 曾德慧,姜鳳岐,范志平,等.生態系統健康與人類可持續發展[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6):751-756.
[10] 蔣有緒.森林生態學的任務及面臨的發展問題[J].應用生態學報,2002(3):347-348.
[11] 陸元昌,甘敬.21世紀的森林經理發展動態[J].世界林業研究,2002(1):1-11.
[12] 許新橋.近自然林業理論概述[J].世界林業研究,2006,19(1):10-13.
[13] 張鼎華,林卿.近自然林業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生態經濟,2000 (7):23-26.
[14] 雷靜品,李慧卿,江澤平.在我國實施近自然森林經營的分析[J].世界林業研究,2007,20(5):63-67.
[15] 李慧卿,江澤平,雷靜品,等.近自然森林經營探討[J].世界林業研究,2007(4):6-11.
[16] 李章彬.林業發展理論研究文獻學分析[J].吉林農業,2019 (1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