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本文通過平茬、截干等措施開展元寶楓原生叢干式大苗的定向培育試驗。結果表明,元寶楓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基本實現一次造林成功的目標。1根6~8干是元寶楓定向培育叢干苗木的主要模式,叢干苗木當年生長狀況較穩定。
關鍵詞? ? 元寶楓;叢干苗木;定向培育
中圖分類號? ? S727.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21-016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元寶楓(Acer truncatum Bunge)別名平基槭、五角槭、色木、元寶樹等,屬于槭樹科槭屬落葉小喬木,因翅果形狀像中國古代的“金錠元寶”而得名[1]。元寶楓樹高8~10 m,樹皮縱裂淺黃,單葉掌狀五裂,傘房花序黃綠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元寶楓為深根性樹種,生長緩慢,壽命較長,喜光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中均能生長,以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中生長最好[2-3]。元寶楓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粉塵等的抗性較強,其是蜜源植物,可用作飼料,種子含油豐富,可以生產元寶楓籽油及提煉神經酸,備受人們喜愛。元寶楓樹姿優美,葉形秀麗,嫩葉艷紅,秋葉橙黃色或淺紅色,為著名秋季觀紅葉樹種,適宜用作庭蔭樹、行道樹或風景林樹種,也是優良的防護林、用材林、工礦區綠化樹種。其萌芽和根蘗能力強,耐修剪,可定向培育3~10干或10干以上的原生叢干苗木,為公園綠地綠化和培育葉用、果用林提供苗木。昌春林場位于滁州市施集鎮李集村黃栗樹水庫北岸,是江淮之間皖東丘陵高地的腹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絕大部分落葉闊葉樹種的生長。元寶楓作為當地零星分布的鄉土樹種,存在資源總量不足、開發利用較晚、多功能和定向培育技術缺乏等問題,在培育單干式行道樹用苗的同時,如何培育出原生叢干式景觀綠化苗木成為值得探討的課題。筆者通過圃地高密度造林、平茬截干等措施,定向培育高品質元寶楓景觀苗木,以滿足市場對優質叢干苗木的需求。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李集村昌春林場,海拔40~95 m,南坡。土壤為變石英角斑巖與粘盤黃棕壤過渡地帶發育的普通黃棕壤,土層厚度40~120 cm,土壤深厚,pH值7.5,前茬為濕地松低產林。年降水量1 035 mm,平均氣溫14.5 ℃,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宜元寶楓等樹種栽培。2018年2月植苗造林,2019年2月進行平茬截干,定期開展田間水肥、抹芽和疏剪等管理。
1.2? ? 試驗方法
按照隨機樣行方式進行調查,試驗地面積2 hm2。2018年2月造林,初植株行距為2 m×2 m,苗木為一至二年生實生苗,苗木高度0.8~1.5 m、地徑1.2 cm以上。全墾+挖穴(60 cm×60 cm×40 cm)整地,間種花生等矮桿農作物。2019年2月采用一分樣圓法調查造林成活率,隨后立即對現有元寶楓幼樹實施截干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為5~10 cm;2019年采用樣行方法,每行調查100株,3次重復,調查造林成活率。2020年2月樹木休眠期,通過樣行每木檢尺,詳細記錄每株樣木的樹高、胸徑、萌芽條數量、叢干數量、干徑粗度、冠幅和林木生長狀況,并進行技術指標分析。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元寶楓萌芽更新能力
2.1.1? ? 元寶楓人工造林成活率。2019年造林300株,實際成活287株,當年造林成活率達96%。這表明元寶楓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實生苗和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達95%以上,基本實現一次造林成功的目標。
2.1.2? ? 元寶楓萌芽更新能力。元寶楓具有較強的萌芽更新能力,造林第2年平茬,樹木已經成活,根系發達,營養物質充分積累,可確保樹木休眠結束后能迅速抽生萌芽條。每個伐樁最初的萌芽枝條數量為3~22個。由表1可知,樣本株數為63株,每個樣木萌芽條數均達3個以上,叢干株數為63株,叢干率達100%。
2.1.3? ? 元寶楓萌芽更新成效。根據表1調查結果可知,樣木總株數為63株,1根多干式立干數量為381個,其中1根3干為6株,1根4干為9株,1根5干為9 株,1根6干為15株,1根7干為15株,1根8干、1根10干和1根11干均為3株,占總樣本數比例為4.8%~23.8%。其中,1根3~5干共有24株,占38.0%;1根6~8干有33株,占52.4%;1根10干及以上有6株,占9.6%。這表明1根6~8干占主導地位,1根10干及以上可作為特殊需要進行定向培育。從立干數量變化進行分析可知,1根多干式立干數量為381個,其中,1 根 3~5干有99個,占26%;1根6~8干有219個,占57.5%;1根10干及以上有63個,占16.6%,表明1根6~8干占主導地位,是定向培育叢干苗木的主要模式。
2.2? ? 元寶楓叢干高生長情況
根據表2調查結果可知,元寶楓叢干苗木平茬當年樹高變化幅度較大,叢干高度為0.8~2.0 m,平均叢干高1.5 m;按照叢干類型分析可知,1根3干、4干、5干、7干、10干和11干類型變幅相對穩定,叢干苗高為1.1~1.8 m;1根6干和8干類型變幅最大,單干高度為0.8~2.0 m,主要原因是立干數量偏多、外圍個體競爭力較弱,后期有被淘汰的可能。從叢干苗高平均值分析可知,1根3干、4干、5干、7干和11干類型平均值均達到或超過樣本總平均值,只有1根6干、8干、10干類型平均值均低于樣本總平均值,三者的苗高分別為1.49、1.31、1.40 m。這表明不同類型培育方式,叢干苗木當年高生長相對穩定。
2.3? ? 元寶楓叢干基徑生長情況
根據表3調查結果可知,叢干每個立干基徑變化幅度較大,為0.8~4.2 cm,平均基徑為2.9 cm。按照叢干類型分析可知,立干起始基徑達2.0 cm以上的類型有1根3干、5干和10干,立干起始基徑1.0~1.9 cm的類型有1根4干、7干和11干,立干起始基徑在1.0 cm以下的類型有1根6干、8干,其中1根6干變幅最大,區間值為0.8~4.2 cm,這表明各叢干個體之間分化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后期有進一步分化和自然淘汰死亡的可能。
從叢干苗基徑平均值分析可知,1根3干、4干、5干、6干和7干類型平均值均接近或超過樣本總平均值,只有1根8干、11干類型平均值低于樣本總平均值,分別為2.8、1.9 cm。這表明元寶楓叢干苗木在一定數量內,叢干基徑生長相對穩定,超過1根10干,營養物質相對不足、營養空間相對擁擠,難以達到速生豐產的目標。
2.4? ? 元寶楓叢干冠幅變化情況
根據表4調查結果可知,叢干當年樹冠變化幅度呈現遞增的趨勢。從東西向來看,冠幅為0.5~0.9 m。從南北向來看,冠幅為0.6~1.1 m,變化幅度更加明顯,但總體呈現隨立干數量增加而增大的趨勢。從冠幅相加的平均值分析可知,冠幅從1根3干的0.65 m逐步增加到1根8干的0.95 m,呈現穩定增加趨勢;但從1根10干以后,冠幅均值開始小幅度下降。這表明叢干數量達到一定峰值,冠幅不升反降,有可能競爭加劇導致叢干數量不穩定,出現定向培育失敗的風險。
3? ? 結論與討論
元寶楓在我國分布廣泛,具有自然分布范圍廣、生長發育穩定、自然結實和種子飽滿度高、播種育苗成苗率高、造林成活率高、速生豐產性強以及材用、苗用、果用、葉用、景觀利用等多種功能,適宜在長江南北絕大部分地區推廣應用[4]。元寶楓萌芽更新能力較強,按照1年造林養根、2年平茬養干、3~5年修剪成形的技術路線,可培育1根3~11干不等的叢干元寶楓優質苗木。其具有原生性強、叢干布局自然穩定、叢干間樹高與干徑分化較小、速生豐產性強等優點,應在叢干數量、修枝抹芽和水肥保障等方面實施精細化管理,為快速培育叢干元寶楓精品苗木提供技術支撐。元寶楓叢干苗不僅能夠滿足景觀苗木定向培育的需要,也可以作為優質飼料葉用林進行造林和大面積推廣,為培育茶飲品和生態畜禽養殖提供原材料保障[5]。同時,1根多干模式也可以用于果材兩用林的培育,培育周期短、見效快和種子產量高的元寶楓,為開發元寶楓籽油和神經酸等健康產業提供發展新思路,為促進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和打造元寶楓珍貴樹種全產業鏈提供技術保障[6]。
4? ? 參考文獻
[1] 王淑惠,祁樹安,任飛,等.不同嫁接時間與方法對元寶楓成活率的影響[J].山東林業科技,2020,50(4):51-53.
[2] 劉慧,劉洋,王娟,等.元寶楓幼苗對不同水分條件的生理生化響應[J].內蒙古林業科技,2020,46(2):33-37.
[3] 李婧.元寶楓造林技術及發展前景[J].山西林業,2020(2):26-27.
[4] 黃立華.元寶楓產業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林業科技,2020,45(5):30-32.
[5] 張日升.彰武元寶楓母樹林種子發芽率與抗旱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5):116-118.
[6] 韓昭俠,盧軍智.寶雞市元寶楓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5):11-13.
作者簡介? ?劉燕(1975—),女,安徽滁州人,林業工程師,從事國有林場人工造林、苗木培育和森林資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