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銘隆 潘陸榮 王凌暉
摘要? ? 灰木蓮作為用材林和景觀林的主要樹種廣泛應用于我國南方地區(qū),極具開發(fā)價值,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本文總結了灰木蓮豐產栽培技術,包括立地選擇、造林密度、林地清理、整地與施基肥、造林及幼林撫育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合理發(fā)展灰木蓮人工林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灰木蓮;豐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92.99?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21-018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灰木蓮(Manglietia conifera Dandy)是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蓮屬常綠闊葉喬木,適合生長在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其原產地主要分布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1-3],我國廣西、廣東、海南等地自1960年起先后引種栽培灰木蓮[4]。灰木蓮對不同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性較強、生長較快(據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引種試驗表明,六年生灰木蓮平均樹高達6.2 m,平均胸徑11.4 cm;十一年生平均樹高達12.1 m,平均胸徑16.2 cm),其材質優(yōu)良、干燥快速、易加工且切面光滑、紋理細致,常應用于木地板、家具、雕刻和建筑中;灰木蓮樹干挺直、樹形優(yōu)美、抗性強,也常作為城鄉(xiāng)園林綠化樹種;另外,李意德等[5]研究表明,灰木蓮的樹體平均含水量高達65%~75%,具有較高的燃點,適合作為森林防火樹種進一步推廣和發(fā)展。由此可見,灰木蓮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灰木蓮是我國木蘭科中獨有的單種屬植物,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瀕危植物,研究灰木蓮豐產栽培技術是保護我國珍稀瀕危樹種資源強有力的保障。長期以來,灰木蓮引種栽培和繁殖技術面臨一定的問題,即灰木蓮在引種地雖然可以正常生長開花,但不能有效結實。華南地區(qū)多地調查結果表明,在自然條件下,不同齡級的灰木蓮多數只開花不結實,也存在少部分灰木蓮能夠結實的現(xiàn)象,但是種子質量有待提高,其發(fā)芽率極低[6]。因此,通過不斷探索灰木蓮豐產栽培技術和模式,加強對灰木蓮人工資源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在科研項目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適合廣西灰木蓮的豐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合理發(fā)展灰木蓮人工林提供參考。
1? ? 立地選擇
灰木蓮屬熱帶樹種,中等喜光,萌芽力強,較耐寒,能夠耐-1 ℃短期低溫。立地條件以氣候溫暖濕潤、海拔700 m以下的丘陵紅坡、沙坡為宜,土壤類型以黃紅壤、赤紅壤、磚紅壤、紅壤為佳,其土壤肥力高、土質疏松、排水良好、pH值6.5左右。年均氣溫21 ℃,年均降雨量1 500 mm左右。盧立華等[7]研究了坡位對十年生灰木蓮人工純林的影響,結果表明,灰木蓮生長受立地條件與氣候的影響,深厚肥沃的土壤、坡的中下部位以及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對實現(xiàn)灰木蓮速生豐產極為有利。
2? ? 造林密度
在不同立地條件下,造林密度有所不同。造林密度由株行距決定,對人工林的郁閉時間具有決定性影響。適當的株行距能讓林地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人工幼林及時郁閉,達到速生、豐產、優(yōu)質的目的。造林株行距是影響林木成材快慢、成材質量等森林經濟與防護效益指標的決定性因素。灰木蓮的適宜株行距為2.0 m×2.0 m~3.0 m×3.0 m,即1 110~2 250株/hm2。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造林地,灰木蓮的種植株行距可適當加大。
3? ? 林地清理
造林前1年秋冬季,將林地內的喬灌木全部伐除并曬干,四周開好常規(guī)防火線,每片66.67~133.33 hm2為度,選擇無風、陰天進行煉山,派專人指揮和巡邏,以保證安全。煉山后除雜、清雜,徹底清理雜草、石塊、樹蔸等,搞好林地衛(wèi)生。
4? ? 整地與施基肥
一般在冬季進行局部整地,清理造林地上多余的雜物,再根據立地條件設計合理的株行距并挖種植穴,穴規(guī)格為60 cm×60 cm×40 cm,表土與心土堆放在穴的兩側并清走石塊。當土壤條件較差時,每穴施磷肥 200 g,與回填的少量表土混拌均勻作為基肥,然后回填表土,將表土稍壓實至坑滿。此外,將松土回填成山包狀可有效避免根部土凹陷,以免聚集過多水分形成水坑。
5? ? 造林
5.1? ? 造林時間
灰木蓮在年均氣溫21 ℃左右的條件下生長較好,造林時間宜選擇3—4月,此時氣溫、降水條件都可以滿足灰木蓮生長要求。造林選擇小雨或雨后林地濕潤的陰天進行,可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5.2? ? 造林模式
灰木蓮既可以營造珍貴用材樹種商品林,也可以用于生態(tài)公益林的改造,還可在城鎮(zhèn)綠化中用作大苗栽植。因此,營造灰木蓮人工林時,可選擇營造純林、混交林或城鎮(zhèn)景觀林。在其原產地越南的熱帶雨林區(qū),其常見伴生樹種有交趾緬茄(Afzelia cochinchinen-sis)、坡壘(Hopea hainanensis)、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羯布羅香(Dipterocarpus turbinatus)、巴里黃檀(Da-lbergia bariensis)、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擬肉豆蔻(Knenma pierrei)等。灰木蓮可與紅花木蓮(Manglietia insignis)、香木蓮(Manglietia aromatica)等闊葉樹種及相思(Accacia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針葉樹種進行混交,混交方式有隨機株間混交、塊狀混交、帶狀混交等。以營造商品林為主要目標的混交林,其混交樹種與灰木蓮的混交比例控制在1∶2~3范圍內效果較佳;以生態(tài)公益林為主要目標的混交林,灰木蓮在所有混交樹種中的比例以<20%為好。灰木蓮混交林營造第3年林分即可郁閉,其他較耐陰樹種可能會嚴重受抑。因此,應根據混交林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和環(huán)境因素,確定樹種之間的搭配以及合適的混交方式。
5.3? ? 造林方法
采用容器苗造林,將苗木分成Ⅰ、Ⅱ級(特級苗能撿出來種植更好),提前1 d淋透水,派專人分別送往指定的造林坑。栽植時,先用雙手把營養(yǎng)袋中的土握成團而不松散,再小心去掉營養(yǎng)袋,將苗木放入坑內,要做到苗正、適當深栽(比原根莖的土深2~3 cm)、稍壓,然后在坑上覆蓋一層高于地面2~3 cm的松土,栽植后淋足定根水。
6? ? 幼林撫育管理
灰木蓮新造林苗木幼小,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弱,幼樹會被生長旺盛的雜草覆蓋。因此,在栽植后應加強撫育及施肥工作。栽植當年需進行2次撫育,在5—6月進行第1次除草并結合擴坎,即以幼樹為中心,上方擴挖0.7 m,下方擴挖0.8 m,左右擴挖連成帶,擴坎深度5 cm,將土塊翻轉不碎土。擴坎后形成1.5 m寬的環(huán)山松土帶,以利于快速生長的根系穿行,促進幼樹生長。此外,還需進行追肥,追肥是促使幼樹快長的重要措施,以立地條件較差的造林地追肥效果為佳。第1 次追肥在除草和擴坎后的5月底之前,在小樹的上方0.3 m處開一條0.15 m深、0.3 m長的環(huán)形溝,每株灰木蓮施復合肥0.10~0.25 kg。第2次撫育需結合化學除草在11月進行,在幼樹的左、右偏上方分別各開一條深0.15 m、長0.2 m的環(huán)形溝,每株灰木蓮施復合肥0.25 kg,與土壤拌勻并覆土。第3年4—5月全鏟撫育1次,參照上述方法追肥1次,株施復合肥0.5 kg。6~7年的林木進入分化階段即可合理間伐和修剪枝條,保證中、大徑材的培育[8]。
灰木蓮幼林常見病蟲害有白粉病和金龜子,前者主要通過苗木帶上山,栽植前認真排查,杜絕帶病苗木上山即可預防;后者是突發(fā)性、遷徙性、一次性危害的害蟲。一般在暴雨前特別悶熱的晚上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后可用誘殺燈或者噴施農藥防治。
7? ? 參考文獻
[1]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438-439.
[2] 劉玉壺.中國木蘭[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42-143.
[3] 文珊娜,姜清彬,仲崇祿,等.灰木蓮不同種源種子形態(tài)變異分析[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6,36(7):7-11.
[4] 張翠菊,丘偉巧.灰木蓮的育苗栽培與管理技術[J].綠色科技,2013(7):62-63.
[5] 李意德,徐大平,丘佐旺,等.南方主要珍貴樹種栽培技術[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57-70.
[6] 盧立華,蒙彩蘭,何日明,等.儲藏方法對灰木蓮種子儲藏時間和發(fā)芽率的影響[J].種子,2011 ,30(10):82-85.
[7] 盧立華,何日明,農瑞紅,等.坡位對灰木蓮生長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研究,2012,25(6):789-794.
[8] 何斌,黎躍,王凌暉.八角林分水源涵養(yǎng)功能的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6):63-66.
基金項目? ?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計劃項目(桂科攻119
4008)。
作者簡介? ?鐘銘隆(1973—),男,廣西博白人,工程師,從事林業(yè)生產及經營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