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摘要 ? ?本文對慶陽市肉羊主要疫病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闡述了羊只主要疫病的發病情況和防疫管理情況,并對病因進行了分析,總結了防控羊只主要疫病的建議,包括改變和完善飼養方式、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加強免疫和監測、加強綜合防控技術研究應用和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等,以期為有效防控疫病的流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肉羊;疫病;流行病學;病因;防控建議;甘肅慶陽
中圖分類號 ? ?S858.26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0-019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慶陽市緊緊圍繞創建畜牧強市的發展目標,把肉羊產業作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助推脫貧攻堅的首位產業來抓,以甘肅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為依托,大力推廣“中盛肉羊產業發展模式”。截至2018年底,建辦“331+”湖羊養殖合作社257個,發展湖羊規模養殖場388個,全市肉羊飼養量逾725萬只。隨著羊產業發展,養羊合作社、規模羊場快速興起,但在肉羊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合作社(規模場)建設不達標,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致使羊病頻發,流行狀況愈發復雜,制約了肉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為掌握慶陽市肉羊疫病發生情況,制定有效的綜合防控措施,2018年,慶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市、縣、鄉、鎮等176名專業技術人員對全市8縣(區) 309個規模養殖場和1 115個散養戶肉羊發生的主要疫病進行了調查和監測。
1 ? ?調查與檢測
1.1 ? ?流行病學調查
制定了《慶陽市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調查、臨床診斷、病理剖檢、采樣檢測等方式,對全市肉羊發生主要疫病種類、流行狀況、流行規律、流行特點、發展趨勢、防制情況以及羊病多發的關鍵風險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1.2 ? ?實驗室檢測
通過臨床癥狀及病理剖檢,采取發病羊血清或組織樣品實驗室檢測。檢測標準為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技術(試劑盒說明)。采用間接血凝試驗(I-HA)檢測羊支原體性肺炎。羊支原體性肺炎間接血凝抗原、陽性標準血清、陰性標準血清,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生產。當被檢血清1/4以上呈“++”凝集時,判為陽性。
1.3 ? ?細菌病病原學檢測
定期在規模養殖戶及發生疫情所在場戶采集組織樣品及胃腸內容物等病料。檢測標準參考《動物產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NY/T 555—2002)。檢測方法為鏡檢、常規細菌分離培養法。
2 ? ?發病情況
梭菌性疾病總共調查了164個場595個養殖戶51 234只羊,發病羊4 360只,死亡1 022只,發病率和病死率平均為8.51%、23.44%。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知,發病以腸毒血癥、羔羊痢疾為主,羊腸毒血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占調查總數的55%以上;其次為羔羊痢疾,占30%以上。被調查縣(區)均有發生,尤其合水、環縣、慶城等縣較重,散養戶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共調查145個場520個養殖戶的33 444只羊,發病羊4 027只,死亡803只,發病率和病死率平均為12.04%、19.94%。冬、春季發病率高,1歲以下羊發病較多,調查的7個縣(區)均有發生,其中合水、環縣發生較為嚴重,實驗室PCR法抽樣檢測1 053份樣品,檢出陽性553份,陽性率52.5%。
2018年1—12月,8個縣(區)12個鄉鎮發生羊痘疫情47次。發病羊713只,死亡46只,病死率6.45%。羊群擁擠、營養狀況不良、氣候變化、圈舍陰冷潮濕是誘發因素。在發病場戶中,子午嶺沿線鄉鎮散養戶發病多。2018年對8個縣區116個鄉鎮135 819只免疫6個月以后的羊進行了布魯氏菌病實驗室檢測,檢出陽性羊2 718只,陽性率平均2.0%。
包蟲病為人獸共患病,慶陽市環縣、華池、鎮原、慶城、正寧屬包蟲病防控重點縣。為此,在環縣、華池、慶城、鎮原、寧縣等縣對肉羊屠宰包蟲荷囊監測,結果可知,全市5個縣平均感染率為4.07%。
對肉羊流產發生較嚴重的環縣、華池、慶城、合水、寧縣等5個縣(區)21 608只適齡母羊流產情況開展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流產率平均為24.51%。引起慶陽縣肉羊流產的主要疫病有布氏桿菌、羊支原體性肺炎、梭菌病、羊痘等。
在調查的309個規模養殖場中,只有57個有駐場獸醫,158個規模養殖場防疫制度不健全、門禁衛生消毒不嚴格、養殖檔案記錄不規范、免疫程序不合理、尚未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171個規模養殖場羊只調引不規范,無隔離場。大部分養殖戶重養輕防,飼養管理粗放,防疫意識不強,不重視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養殖環境與衛生條件差。
3 ? ?病因分析
3.1 ? ?環境因素
冬春季節交替,氣候寒冷、低溫、潮濕等應激因素引起羊只發病,加之飼養管理不當,如保溫、環境、衛生、消毒等日常工作不到位等造成疫病流行。
3.2 ? ?羊只調引管理不規范
養殖場戶在調引羊只時未向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報告或登記備案,私自調羊。養殖戶對調出地羊只疫病發生流行情況、產地檢疫、免疫情況了解少,特別是種羊調運,對重大病、人畜共患病未經實驗室檢測就直接調入。此外,在羊只調入后,養殖戶未經隔離觀察就直接入舍飼養,致使羊病頻發,增加了防控難度。
3.3 ? ?羊場管理不規范
很多場戶防疫意識淡薄,未落實門禁、消毒制度,無防疫消毒設施,羊舍糞便不及時清理,環境衛生差。對發病羊和病死羊不及時隔離、治療和無害化處理,造成感染,疫病增多。多數養殖場戶健康養殖技術應用較少,管理粗放,不注意飼草和飼料品質、氣候變化、分群飼養等的影響,造成羊體質弱、易感冒、拉稀、腹瀉、流產,甚至感染疫病而死。
3.4 ? ?防疫體系不健全
鄉村防疫體系不健全,隊伍不穩定。目前,慶陽市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站基礎設施落后,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手段落后。鄉鎮站人員少,日常業務工作經費無保障,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嚴重。村級防疫人員整體素質較低,對免疫注射的部位、注射方法和計量不能準確掌握,造成免效抗體效價低,甚至免疫失敗。
4 ? ?防控建議
4.1 ? ?改變和完善飼養方式
加強飼養管理,提供優質飼草料,提高羊只自身免疫力[1]。特別是在冬春季節交替時,采取良好的保溫措施,保證圈舍內小環境衛生清潔、溫濕度適宜。
4.2 ? ?落實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嚴格門禁制度,避免外來人員和車輛出入,定期規范消毒,對病死羊進行無害化處理。調入或購買羊只前,應調查了解當地羊只疫病發生流行情況,查看產地檢疫證明,了解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羊痘等疫病免疫情況和布魯氏菌病檢測情況,確認免疫和檢測合格后方可調運[2-3]。羊只引進后要放入隔離圈舍飼養觀察30~45 d,經檢疫檢測確定健康后,再混群飼養。
4.3 ? ?加強免疫和監測
規模化養殖場應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有序實行程序化免疫[4-5]。散養戶實行春秋季集中免疫與月月補針相結合的免疫方式,定期開展免疫效果檢測評價,積極主動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
4.4 ? ?加強綜合防控技術研究應用
借鑒國內外、省內外羊病防制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總結地方的做法和經驗,研究適合慶陽市肉羊的綜合防控技術[6]。在區域性防控試驗示范基礎上,全市推廣應用,以控制肉羊主要疫病流行與危害。
4.5 ? ?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羊傳染胸膜肺炎用氟苯尼考或泰樂菌素注射液按體質量20~30 mg/kg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注射3~4 d。同時口服黃芪多糖補充能量,再配合麻杏石甘湯加減中藥方劑治療,即麻黃10 g、杏仁10 g、生石膏20 g、黃芩10 g、銀花20 g、連翹20 g、魚腥草20 g、桃仁10 g、赤芍10 g、麥冬10 g、牛蒡子15 g、干草10 g、瓜蔞10 g、枳殼10 g等水煎灌服,每日2次,每次50~100 mL,連服3 d。羔羊痢疾用磺胺脒2~3 g、碳酸氫鈉2~3 g、堿式硝酸鉍0.5~1.0 g混合一次性灌服。或者用痢菌凈 5~10 mg/kg體質量內服,每日1次,連用2 d。對嚴重脫水的羊只進行補液、強心、解毒,再配合中藥復方制劑即酒炒白芍10 g、黃芩10 g、黃連6 g、赤芍10 g、當歸10 g、大黃6 g、檳榔6 g、木香6 g、干草6 g等水煎灌服,每日2次,每次50~100 mL,連服3 d。
5 ? ?參考文獻
[1] 姜勛平,丁家桐,葛紅山.肉羊生產主要疫病免疫程序及驅蟲方法[J].甘肅畜牧獸醫,2001(4):38-39.
[2] 王雪敏.河北省舍飼肉羊主要疫病調查與防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5.
[3] 孫繼國.肉羊主要疫病綜合防治關鍵技術[D].秦皇島:河北農業大學,2004.
[4] 馮杰.貴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調查及防控對策[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8.
[5] 周振剛.養羊場肉羊疫病防治綜合措施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7(11):100-101.
[6] 高占軍.肉羊疫病防治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6(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