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峰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十分常見,且受到人們生活習慣變化、老齡化社會影響等,患有該病的患者數量也出現了明顯增多[1]。而在此類型患者當中,老年患者占據較大比重,患者患病后血管中血栓較多,導致血管阻塞,容易誘發冠脈痙攣以及心臟供血不足,可能導致急性心梗,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較為嚴重的威脅[2]。此次實驗對于這類患者分別實施兩種治療方案,現進行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從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時間段內接診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對象中抽取84例老年患者進行分析,利用隨機雙盲法將其均分成對照組(n=42)與觀察組(n=42),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為62~73歲;觀察組對象當中男性21例,女性對象21例,年齡63~71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進行比較后不存在任何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對癥處理,包括血壓、血糖與血脂的基礎調整等,患者每日服用1次阿司匹林,給藥劑量100mg,患者需服用2周。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觀察組同時接受其它兩種藥物進行治療,患者每日服用1次氯吡格雷,服藥量75mg,每日服用1次瑞舒伐他汀,劑量為10mg,患者治療周期為2周。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治療后的效果進行分析,患者接受臨床干預后癥狀無明顯改善,少數患者的病情出現惡化,則為治療無效;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減少至少50%,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回升至少0.05mV可視為有效;治療后,患者主要癥狀消失,心電圖情況為正常水平,則為顯效。
此外,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進行觀察,包括LVEF(左心射血分數)以及SV(每搏輸出量),并進行淺析。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的數據需利用SPSS23.0軟件包進行分析,卡方對計數資料進行處理,用[n(%)]進行表示,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表示為(),P<0.05可視為差異存在明顯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心功能比較
3 討論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十分常見,患者的病情容易出現較快變化,再加上患者年齡較大,所以死亡率較高,如果患者無法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出現心源性猝死等危險事件,這對于患者個人安全存在威脅[3~4]。
對于此類患者的臨床用藥方案而言,阿司匹林是臨床常用藥物,多被用于動脈血栓相關疾病的治療當中,可以對患者體內的血小板聚集進行有效抑制,并且避免生成大量血栓,對血管進行有效收縮。但很多患者單純接受阿司匹林治療后,存在聯系欠佳的情況,因此,臨床也會選擇其他藥物實施聯合給藥。
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當中,氯吡格雷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也是ADP受體拮抗藥物,患者服用之后,氯吡格雷當中的成分可以對患者的血小板ADP受體產生拮抗反應,進而對ADP所介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進行有效抑制,且抗血小板效果不可逆,也不會引發明顯的不良反應。我院針對此類患者,還為其選擇了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這是常見的一種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保護患者血管內皮組織和相應功能,并且產生較為明顯的調脂效果,從而避免血小板出現明顯的聚集,對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進行有效控制。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這幾種藥物聯合治療后,治療效果可以得到較好的增強,且不會產生明顯的并發癥,患者接受干預后的個人安全較好,不會出現嚴重不良事件,這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存在重要意義。
結合此次研究的結果可知,同時接受三種藥物治療的患者,其整體有效率達到了97.6%,明顯高于單純接受阿司匹林治療患者81%的有效率,且三種藥物聯合治療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也要優于對照組,數據進行分析后存在統計學差異。從這一研究情況可知,將三種常用藥物同時用于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治療存在明顯的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唐微,閆翔,劉芳,沈桂林.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老年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其預后影響[J].武警醫學,2020,31(09):782-785+788.
李倩.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與瑞舒伐他汀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7):900-901.
陸阿楠,薛敬偉.瑞舒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尿酸、血脂水平的影響[J].藥物評價研究,2019,42(03):479-483.
王延武.瑞舒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0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