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麟妍 沈雷 單志丹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PD是神經系統的頻發性病變,癥狀為肌強直、姿勢難以平衡和運動緩慢等,且多伴有構音、心理與表情障礙[1]。患者的運動功能會不斷下降,跌倒風險極高,而且步幅變小,無法迅速止步,甚至會誘發凍結步態。臨床多為患者行康復訓練,原則是恢復肌張力,但其并未重視核心肌群的持續性訓練。臨床實踐發現肌力強化訓練可以改善核心肌群的功能性。為此,本研究選取48例PD患者,用于分析強化式核心肌力訓練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診治時間介于2018年9月-2020年8月,共計48例PD患者。患者分別抽簽后,A組計入例數25,男患比女患等于15比10;歸總年齡從47歲間斷至76歲,計算均值后(58.64±4.71)歲。B組計入例數23,男患比女患等于12比11;歸總年齡從44歲間斷至79歲,計算均值后(58.80±4.67)歲。數據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
1.2 方法
B組予以常規訓練,包括步態、呼吸、關節活動度與肢體功能訓練等,伴有構音障礙者加口面部肌肉相關訓練;伴有姿勢異常加平衡訓練。A組予以強化式核心肌力訓練:①腹肌:囑患者保持仰臥位,最大程度屈膝并雙手抱胸。同時進行仰臥起坐與直腿抬高練習。②腰背肌:方法為五點支撐、飛燕與三點支撐訓練。③軀干:后伸、旋轉、前屈軀干。④臀肌:囑患者保持俯臥位,交替伸膝,并盡量上抬下肢。所有訓練在固定時間進行,每日次數為2次,每次時間約30min,若某個動作完成較困難,需要予以強化練習,總鍛煉周期為6周。
1.3 觀察指標
利用Fugl-Meyer評分(縮略詞FMA)測評運功功能,上肢功能含33項,該領域計分66分;下肢功能含17項,該領域積分34分,滿分記錄100分,運功功能與分數的關系是正相關。利用Berg平衡量表(縮略詞BBS)測評平衡功能,共14項活動,如無支撐站立、坐立和坐站等,每項活動1-4分(正向積分),共計56分,分數低于40分證實有跌倒風險,且平衡功能與分數的關系是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經t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則P值不足0.05。
2 結果
2.1 對比運動功能
訓練前,A組數據整理后,上肢功能(40.26±2.34)分,B組(40.15±2.41)分(t=0.160,P=0.873);A組下肢功能(15.49±2.14)分,B組(15.50±2.19)分(t=0.016,P=0.987)。訓練后,再次測評運動功能,A組上肢功能(56.48±5.31)分,B組(48.59±5.29)分(t=5.152,P=0.000);A組下肢功能(25.95±3.67)分,B組(20.03±3.49)分(t=5.715,P=0.000)。
2.2 對比平衡功能
訓練前,A組數據整理后,平衡功能(38.09±3.09)分,B組(37.79±3.01)分(t=0.340,P=0.735);訓練后,A組平衡功能(51.06±5.88)分,B組(41.19±5.49)分(t=5.997,P=0.000)。
3 討論
PD患者經系統化康復練習后其肌張力得以改善,但是無法站立亦或是平衡行走,原因是其并未練習核心肌群[2]。核心肌群的主要作用是使身體直立和有效抵抗重力,能夠穩定關節保證姿勢平衡。核心肌群的合理化訓練可以活動大小關節,支撐上下肢運動,從而有效產生和控制力量。其訓練目標是維持機體平衡,改善軀干活動度,糾正肌力失衡等情況。有研究顯示,PD患者近心端肌群的原有功能下降,而且受累度高[3]。強化式核心肌群訓練可以恢復正常體位,確保患者可以進行轉移動作,并能穩定步態。核心肌群練習要先訓練腰腹肌,其目的是糾正下肢肌強直,提升小腿力量,進而優化平衡功能[4]。本研究中的腰腹肌訓練強度適中,可以用于老年患者,能夠顯著提高軀干控制力。結果中,A組的平衡功能評分高于B組(P<0.05)。說明該項訓練可以顯著調節平衡功能,利于PD患者步態穩定。運動功能異常是PD患者的典型表現,癥狀為運動范圍縮小和步長縮短等,核心肌群訓練強調臀肌輔助訓練,能夠增強下肢與軀干的肌肉耐力,從而調節運動功能。結果中,A組的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B組(P<0.05),符合以上結論。該項訓練要求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6周訓練周期內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適度增加訓練強度,延長訓練時間,體現個體化訓練特征[5]。
核心肌群可直接影響四肢運動共,且四肢肌張力又會反作用于核心肌群的實際穩定性。訓練期間,需要堅持整體化原則,全方位考慮訓練局部和整個軀體的關系,有效優化四肢功能,縮短PD患者的康復周期,最大化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王鳳姣,劉晶,劉思思.節律性聽覺注意刺激聯合強化肌力訓練對老年帕金森病人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2):229-233.
孫麗春,陳蓉.虛擬現實平衡游戲聯合強化肌力訓練對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運動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20,26(9):655-658,663.
黃傳英,王婕,陳正霞.抗阻訓練對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2):117-118,121.
劉海燕.多巴絲肼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療效觀察[J].特別健康,2017,(19):95.
任康潔.協同護理模式對帕金森病患者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效果分析[J].特別健康,2018,(1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