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旭
“城市是誕生奇跡之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是最健康、最綠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如果你熱愛自然,請搬到摩天大樓里;如果你熱愛地球,請搬到城市里。”
——《城市的勝利》
衣食住行,大多數人都棲息在城市里,城市也因人的聚集變得豐富多彩,當然,各種各樣的城市病也隨之而來。
所有城市的發展或多或少都遭遇了“城市病”,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處于失衡和無序狀態,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居民生活質量下降和經濟發展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或是一劑良方。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
也即是說,隨著城市的不斷外延,技術的不斷創新,智慧城市的建設一直處在進行時,智慧城市產業廠商們共饗這一場盛宴,在鄭州,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播下了一顆種子。
高新區,鄭州智慧城市先遣軍
高新區是河南省第一個開發區,這里匯集了河南省約1/3的高新技術企業,一直都是鄭州智慧城市探索的重要區域,同時鄭州也是紫光集團陳兵布陣的北方重地。
2017年,新華三集團落地全資子公司新華三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承接集團的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戰略。今年8月份,紫光股份投資建設的紫光計算機全球研發中心總部,也正式入駐鄭州高新區。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層面,北方城市落后于南方城市,非一線城市落后于一線城市,這是市場和行業共同選擇的結果,鄭州的特殊之處在于,將高新區單獨拿出作為智慧城市實踐驗證的先頭部隊,這在同級城市中獨樹一幟。
鄭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紅軍表示,2018年,在經過多輪考察與研究后,鄭州高新區正式提出名為“智慧高新”的建設計劃,與新華三集團開始合作建設智慧城市,以云平臺為支撐,以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和大數據開發利用為核心,以組織、資金、人才為保障,開展“1+3+N”模式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 “1”是指核心支撐“一平臺”,即支撐鄭州高新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智慧城市云平臺;
· “3”城市運行“三中心”,包括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數智治理中心等中心平臺;
· “N”多元服務“N應用”,將建設以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為重點的惠民服務應用,建設以互聯網+政務、智慧環保為重點的政務應用,建設以企業服務平臺、經濟運行平臺為重點的產業應用。
過去三年的建設卓有成效,鄭州高新區完成了政務云平臺、大數據中心、數智治理中心等平臺構建,在政務、企業服務、民生等領域建設了一批智慧化應用,持續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品在智慧高新中的應用,實現了智慧城市1.0的建設目標。
智慧城市1.0標志著鄭州高新區智慧城市的基礎平臺已經初步搭建完成,1.0之后,鄭州智慧城市如何再進化?
一臺多峰,鄭州智慧城市2.0探索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場革命性的城市再造,推行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超復雜的系統工程。”張紅軍說道。
在過去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高新區希望在企業中打造一批總集成商和行業方案提供商,但是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發現此目標與現實情況不相符,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和智慧產業發展方面成效甚微,高新區審時度勢,改變策略,提出了“一臺多峰智慧城市實驗場”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
一臺多峰是落實高新區提出的“聚焦智慧產業建設智慧社會”的獨創方式,
“一臺”是高新區智慧城市的基礎平臺,是基礎的IaaS服務和服務平臺。基礎的IaaS服務包含云計算平臺、存儲資源、網絡資源、信息安全;服務平臺即大數據中心、數智治理中心等運營平臺。
“多峰”是在統一的智慧城市基礎平臺上,吸引國內頂尖智慧城市建設領軍企業構建多個生態體系山峰,即按照辦事處的管轄區域劃分成五個獨立的空間,領軍企業負責這個空間內的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同時引入生態伙伴和區內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不是交鑰匙工程,它不僅改變了政府運行模式,同時通過新技術應用,也自然催生了新產業的創新發展,自然需要不斷成長的智慧城市建設理論。
一方面,智慧城市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將培育出一些創新性的企業,逐漸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
另一方面,通過實驗場建設帶來的技術應用與模式創新,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促使產業的互聯網化發展,推動實驗場成為高新區知識中心與創新孵化器。
城市的勝利,新華三的進化
在外界固有印象中,新華三集團“硬派”有余而“軟實力”不顯,實際上不止是新華三,這其實是IT廠商所遭遇的一致性問題,如何讓智慧城市的主導方,相信新華三等廠商具備軟硬一體的建設和運營能力,新華三行至中途。
“智慧城市到今天為止,雖然有很多技術支撐,在局部領域都有很多創新,但它仍然是屬于探索發展的階段。”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新華三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孫德和一語中的。
從智慧城市廠商對外的口徑變化,我們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結論。過去多年,各大廠商在講智慧城市時,關鍵詞是平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名詞,廠商的關注點與客戶的需要點并不完全匹配。以高新區政府為例,政府部門關心的是遇到的問題能否通過技術解決,而廠商更多地在強調技術。
如今新華三集團與高新區合作的建設方向已經發生轉變,更多是從解決業務問題的角度出發。也因此,新華三提出,“智慧城市不是建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新華三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已經超過不少以軟件為主的互聯網廠商。
新華三集團也正式發布了全新城市操作系統。通過逐一對標中央精神,推出智慧治理解決方案;同時緊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出鄉村數字化解決方案。從芯到云,從數到智,從建到用,從融到長,新華三希望成為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者、鄉村數字化的賦能者、區域智慧化的領航者。
“從智慧城市建設的那一天起,實際就已經在運營了,如果不是按照這個思路去做智慧城市,基本上就是忽悠,我始終認為做智慧城市跟做其他的項目不一樣,智慧城市是千城千面,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特點,甚至每一個城市里面每一個區,每一個區里面具體的業務單元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所以說它一定不是建出來的,一定是長出來的。”孫德和言之鑿鑿。
智慧城市由建設到生長,代表了新華三集團的理念進化,這是智慧城市的階段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