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麗計晨琳


【摘 要】目的:探討環境因素、出生方式及喂養方式等對嬰幼兒喘息發生的影響。方法:選擇在我院登記建檔,年齡在 25-30歲的孕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定期參加健康宣教的220例作為實驗組,其余200例作為對照組。實驗組定期開展宣教和指導。對照組不予任何干預措施。隨訪至幼兒滿2周歲,觀察嬰幼兒喘息出現的比率。結果:嬰兒喘息的發生比率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14.1%、26.1%,實驗組嬰兒喘息的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 =8.51,P<0.01)。結論:孕期及嬰幼兒期健康宣教及科學指導有助于降低嬰兒喘息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環境暴露;嬰幼兒喘息;支氣管哮喘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近年來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支氣管哮喘的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1-3]。嬰兒時期反復喘息發展為哮喘的風險明顯增高,而支氣管哮喘和嬰兒反復喘息與過敏體質密切相關。過敏體質的形成是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有研究表明孕期營養素的添加、吸煙環境暴露、分娩方式、喂養方式等均對過敏體質產生影響[4,5]。
過敏性疾病在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特異性皮炎和喘息,之后主要表現為哮喘和過敏性鼻炎。本研究通過早期開展預防性宣傳教育,進而探討影響嬰幼兒喘息發生的有關遺傳和環境因素,以期望進一步分析對兒童支氣管哮喘的預防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選擇在我院登記建檔的25-30歲的孕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孕母除有過敏性疾病外,無其他重大疾病史。依據是否參加健康宣傳教育進行分組:實驗組220例,對照組200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實驗組普及健康知識,采用集中現場授課及電話指導方式,由經驗豐富的哮喘專家定期進行授課,包括禁止主被動吸煙、盡量減少接觸過敏原、均衡營養、盡量選擇順產方式、出生時窒息、呼吸機使用、適量添加有益菌、純母乳喂養6 個月、合理添加微量元素、科學合理補充葉酸及維生素D等。對照組不予任何干預。觀察兩組研究對象至其子女滿2周歲。每3個月隨訪一次,采用電話回訪及門診隨診及集中現場問卷方式收集相關資料,嚴格控制質量。
2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數據應用 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 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1.1 一般資料比較
本研究截止研究對象子女滿2周歲時,實驗組隨訪幼兒192例,對照組184例。實驗組和對照組孕母的平均年齡分別為(27.38±1.58)歲、(27.63±1.63)歲,平均胎齡分別為(12.88±0.95)周、(12.84±0.92)周,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胎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組和對照組嬰幼兒喘息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嬰幼兒喘息的發生比率分別為14.1%(27/192)、26.1%(48/184),實驗組嬰幼兒喘息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51,P<0.05)。(見表1)
1.3 嬰幼兒喘息發生的有關環境因素分析
數據表明父母過敏史、孕期和嬰幼兒期被動吸煙、合理攝入維生素D、母乳喂養6個月與嬰幼兒喘息發生率高有關。母乳喂養6個月、合理攝入維生素D為保護性因素;父母過敏史、被動吸煙為嬰幼兒喘息發生的高危風險。(見表2)
討論
喘息是嬰幼兒期常見呼吸道感染癥狀,引起嬰幼兒喘息的原因與感染及過敏相關,喘息以及支氣管哮喘的發生,其發病機制和有關高危因素有很大關聯,反復發作性喘息的患兒大約33%可發展成為支氣管哮喘[6]。近年來我國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嬰幼兒反復喘息演變為哮喘的風險較高,而其重要的原因和過敏有關,因此近年來的研究對于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備受重視。過敏體質的發生是遺傳和環境聯合作用的結果[4]。因此本研究探討嬰兒喘息的早期影響因素,以期望在生命早期開展預防措施,進一步探討預防支氣管哮喘發生的有關策略,減少哮喘患病率,減輕社會和家庭經濟負擔。
本研究結果表明被動吸煙與嬰幼兒喘息發生率高密切相關。出生前后煙霧暴露,尤其在生命早期,是嬰幼兒喘息及哮喘發生的高危因素。被動吸煙,可引起胎兒發育遲緩,并可引發早產,煙草所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可以增加氣道的敏感性,且可以使氣道長度增加,降低肺部粘膜纖毛的清除能力,損害肺的發育,減低肺的抗氧化作用,進而導致氣道阻力明顯增高,同時煙霧中有化學物質如尼古丁等,可誘導Th2的高表達,可增加肺部炎性細胞浸潤,從而導致血清總IgE升高,避免雙親及家庭密切接觸人員吸煙對預防哮喘發生非常重要[6~8]。維生素D在體內有旁分泌作用,是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劑,其生物活性代謝產物 1,25-(OH)2D3可以抑制Th2分泌IgE,維生素D可以抑制促炎癥因子的表達,且具有潛在的抗炎效應[6,9]。既往研究顯示孕期的營養優化,尤其是妊娠后期脂質、抗氧化劑和維生素A、D等的補充對兒童特異性免疫發育有特殊價值,孕婦食物中添加Omega3脂肪酸能減少高危嬰幼兒喘息的發生率[3]。
本研究表明純母乳喂養 6 個月者,嬰幼兒喘息的發生率明顯比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兒低。人的乳汁中含有較多復雜的免疫活性物質,可以對嬰兒的免疫系統產生非常重要影響[10]。有研究報道早產、剖宮產及低出生體重兒支氣管哮喘的發生風險明顯升高,早產兒 Th2過度活化,增加哮喘的發生率[11,12]。亦有研究顯示孕期胎盤粗糙、出生窒息搶救、呼吸機輔助通氣以及發生病理性黃疸等增加了兒童哮喘的發生率[13]。
本研究可能樣本量不足,尚不能提供有效的依據。降低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重在預防,環境因素在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發病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如何早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顯得十分重要[3]。
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因為時間的關系,目前我們得到的數據尚不能夠展示其對兒童支氣管哮喘的預防作用,我們期待進一步的研成果。
參考文獻
Pedersen SE, Hurd SS, Lemanske RF Jr,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J].Pediatric Pulmonology,2011,46(1):1-17.
趙京,柏娟,申昆玲,等.北京,重慶,廣州三城市中心城區0~14歲兒童過敏性疾病問卷調查[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0):740-744.
洪建國.重視兒童哮喘的早期預防[J].臨床兒科雜志,2006,24(1):5-8.
Baena-Cagnani CE,Gómez RM,Baena-Cagnani R,et al.Impact of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active tobacco smok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outcomes of asthma and rhinitis [J].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9(2):136-140.
包麗麗,劉繼賢.一級預防措施對于預防過敏性疾病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3,28(7):543-546.
張莉,訾慧芬.嬰幼兒喘息的預防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臨床醫學雜志, 2018,14(4):483-487.
David Martino,BSc (Hons),Susan Prescott,et al.Epigenetics and Prenatal Influences on Asthma and Allergic Airways Disease [J].CHEST,2011,139(3):640-647.
朱慧瑤,李猛,潘睿,等.生命早期室內環境暴露與兒童哮喘的關系[J].教育生物學雜志, 2015,3(2):80-86.
秦欣,李愛民.維生素 D 及其受體在兒童哮喘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20,60(13):96-99.
Jennings S,Prescott SL.Early dietary exposures and feeding practices: role in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allergic disease[J]?Postgrad Med J,2010,86(1012): 94-99.
賈春梅,王俊卿,陳小琴,等.母孕期及新生兒期危險因素與兒童支氣管哮喘的關系[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8):716-719.
Tollanes MC,Moster D,Daltveit AK,et al.Cesarean Section and Risk of Severe Childhood Asthma: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J Pediatr, 2008,153(1):112-116.
肖小兵,鄧建榮,聶煜哲,等.5歲以下兒童支氣管哮喘發病與其母親孕期及新生兒時期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9,24(4):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