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華

【摘 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梗死患者80例作為試驗觀察組,另擇取同一時期在我院接受正常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員80例作為試驗的對照組,全部人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觀察兩組受檢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檢出情況,記錄兩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以及血流量參數(shù),比較分析臨床應用價值。結果:觀察組硬斑塊、軟斑塊、扁平斑塊、潰瘍斑塊的檢出率是100.00%(80/80),顯著較對照組15.00%(12/80)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左、右兩側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分別是(1.63±0.32)mm、(1.68±0.30)mm,與對照組各項數(shù)據(jù)(0.72±0.13)mm、(0.70±0.10)mm相比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流參數(shù)SPV(74.30±16.82)cm/s、EDV(17.64±3.17)cm/s明顯低于對照組SPV(85.66±20.20)cm/s、EDV(27.32±4.15)cm/s,且RI(0.83±0.07)明顯高于對照組RI(0.66±0.09),差異顯著(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有效檢驗出腦梗死病人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為臨床治療方案提供科學可靠的影像學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近些年,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飲食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轉變,人們長時間處在高脂與血壓增高狀態(tài),加上我國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腦梗死病癥的患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頸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fā)腦梗死的重要因素,尤其易引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動脈斑塊的性質直接相關于缺血性腦血管病變[1]。因此,臨床需要盡早診斷、盡早治療。
臨床篩查腦梗死過程中,通常會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精準性把控腦血管病癥人群,是現(xiàn)階段腦血管診斷中最有效的診斷方式,亦可幫助臨床醫(yī)師準確的診斷病人病況,為治療方案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控制好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故本次試驗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間我院收集到的腦梗死者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并與同一時期我院收集到的健康者超聲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項試驗定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間開展,以此時間段內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梗死病人為觀察組,共計80例,包括男性病人42例,女性病人38例,最小年齡是50歲,最大年齡是75歲,年齡平均值(65.45±3.02)歲。另以此時間段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為對照組,共80例,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最小年齡是57歲,最大年齡是78歲,年齡中位值(65.43±3.04)歲。將兩組試驗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納入統(tǒng)計軟件,提示差異并不明顯(P>0.05),可比價值高。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1)根據(jù)《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診斷;
(2)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3)履行知情原則,患者自愿參加試驗,且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
排除標準:
(1)生活無法自理或者癱瘓病人;(2)呼吸衰竭病人;
(3)腦部惡性腫瘤病人;(4)精神或者認知障礙病人。
1.3 診斷方式
全部受檢者都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驗,所用檢查儀器是飛利浦HD11XE型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協(xié)助受檢者取仰臥體位,并在機體肩頸部位墊一軟枕,使受檢人員的頸部后仰,充分暴露出機體頸部,設置好診斷儀的探頭頻率2—10MHz,并在受檢人員的頸部涂抹耦合劑,選擇機體頸動脈近心端至遠心端部位,呈橫切面與縱切面的詳細掃描,密切觀察兩組受檢人員檢查回聲、血流量變化以及頸動脈厚度變化狀況,并記錄好檢查結果。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受檢人員左右兩側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數(shù)值,以大于等于1.0mm判斷為內膜增厚,以1.5mm以上判斷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記錄兩組受檢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檢出狀況,根據(jù)病理學形態(tài)特征及回聲大致分為四型,包括軟斑塊、硬斑塊、扁平斑塊以及潰瘍斑塊,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軟斑塊:超聲呈現(xiàn)局部顯示不同程度的混合型回聲或均勻的弱回聲區(qū)域,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突出于管腔內;
(2)硬斑塊:超聲呈現(xiàn)明顯的強回聲區(qū)域,且存在聲影,管壁明顯變厚,頸動脈硬化斑塊呈現(xiàn)高低不平狀;
(3)扁平斑塊:超聲呈現(xiàn)管壁偏心性增厚,內膜不光滑呈較均勻的扁平狀,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斑塊;
(4)潰瘍斑塊:超聲表現(xiàn)為低回聲區(qū),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規(guī)則,表面不平整,CDFI顯示有龕影,潰瘍表面回聲減低。
對兩組受檢者的血流量參數(shù)進行檢驗并記錄,包括EDV、SPV、RI三項參數(shù),比較分析臨床應用效果。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認真整理試驗數(shù)據(jù),并應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與分析本項試驗檢驗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并加以t檢驗;采用百分比(%)描述計數(shù)資料,χ2進行檢驗;以α=0.05作為試驗檢驗標準,P值低于0.05,方代表數(shù)據(jù)差異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受檢人員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情況
觀察組檢出軟斑塊19例,硬斑塊27例,扁平斑塊11例以及潰瘍斑塊23例,斑塊檢出率是100.00%(80/80);而對照組各項斑塊的檢出率是15.00%(12/80)。相比之下觀察組斑塊檢出率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如下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受檢人員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
觀察組受檢人員的左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右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下表2。
2.3 對比兩組受檢人員的血流量參數(shù)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受檢人員的SPV與EDV數(shù)值明顯更低,且RI數(shù)值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3所示。
3 討論
對于老年人群來說,腦梗死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此類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便是頸動脈粥樣硬化,而頸動脈粥樣硬化也是腦梗死發(fā)病的關鍵因素,其硬化程度直接相關于機體腦梗死程度[2]。在整個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最早的累及部位便是機體動脈內膜,尤其是升主動脈、冠狀動脈以及腦動脈等全身大中型動脈內膜。一旦形成機體粥樣斑塊且突至管腔,在富含脂質或者管壁應力增加的影響下,會引起斑塊劈裂,使得脂質與膠原暴露在外,激活人體血小板,引起凝血反應,從而導致血栓形成,最終造成腦梗死病癥,危及生命[3]。
由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分叉至頸內動脈、頸外動脈起始段2cm部位的血流相對緩慢或者紊亂,管徑伸展較為急速,血流呈現(xiàn)旋渦狀,脂質沉積于血管,且血流速度與壓力動脈會損傷機體血小板,附壁血栓形成于血管內膜中,所以腦梗死病人主要的發(fā)病部位便在于此處。臨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并制定有效性的治療方案有助于緩解病人病情[4]。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臨床腦血管疾病的基礎性診斷方式,連貫性較強,未見輻射且安全性高,可在直觀下觀察出機體病灶的影像學改變,掃查出機體血流量參數(shù)與斑塊狀況,及時確定斑塊大小、形態(tài)、位置以及分布狀況,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5]。在臨床中,按照斑塊聲像圖的特征與病理變化,有不穩(wěn)定性斑塊與穩(wěn)定性斑塊之分,前者是非均質性斑塊,后者屬于均質性斑塊,一般在影像學技術下,非均質性斑塊的內部回聲呈不均勻性,混合型內部回聲或者無回聲;而均質性斑塊的回聲呈均勻性,組織出現(xiàn)纖維化或者鈣化。軟斑塊與周邊組織都存在一定的低回聲或者高回聲區(qū)域,表面內膜下有纖維帽,不容易破裂,降低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風險[6]。
潰瘍斑塊的影像學技術下表面并不規(guī)則,一般呈現(xiàn)穴狀,可見于破潰造成的龕影,邊緣呈低回聲區(qū),斑塊內存在出血現(xiàn)象,不均質回聲。扁平斑塊往往會緊貼機體管壁,回聲較為均勻,不易脫落。硬斑塊相對穩(wěn)定,呈鈣化狀,強回聲區(qū),后方伴有聲影,一般無臨床癥狀。現(xiàn)階段,軟斑塊與潰瘍斑塊的發(fā)展較快,容易脫落出血,臨床癥狀偏多,此類病人的危險性更大。基于此,腦梗死與管腔狹窄程度、斑塊性質密切相關,所以臨床可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有效性診斷。
作為全身性慢性疾病的一種,頸動脈粥樣硬化在現(xiàn)階段相對常見。頸動脈直接連接人體心腦重要臟器,是機體主要動脈的一種,很容易累及機體大血管,但是機體位置相對表淺,容易暴露在外,超聲診斷的圖像質量較高[7]。所以,臨床可選擇無創(chuàng)、簡單便捷、可重復的頸動脈超聲檢查作為腦梗死的重要檢查方式,為此類病癥者提供科學依據(jù),預防與治療無癥狀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在本次試驗中,觀察組斑塊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左右兩側頸動脈中膜厚度高于對照組,且EDV、SPV、RI血流量參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診斷價值較高,幫助臨床學者明確機體頸動脈中膜厚度與血流量參數(shù),為臨床學者提供參考依據(jù)。在杜學智[8]文獻中,觀察組斑塊檢出率100.00%(硬斑塊8例,軟斑塊21例,扁平斑塊6例,潰瘍斑塊13例),而對照組斑塊檢出率21.21%(硬斑塊2例,軟斑塊3例,扁平斑塊1例,潰瘍斑塊1例),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左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1.59±0.31)mm與右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1.67±0.28)mm與對照組(0.71±0.12)mm、(0.70±0.09)mm相比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血流量參數(shù)SPV(74.28±16.84)cm/s、EDV(17.66±3.19)cm/s、RI(0.79±0.08)與對照組SPV(90.61±23.19)cm/s、EDV(27.28±4.16)cm/s、RI(0.64±0.10)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文獻研究結果與本文一致。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具有極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在臨床中應該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蔡銘姬.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21):200-201.
曹磊,謝衛(wèi)峰.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19):227-229.
劉凱莉,左春潔,陳大有,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TA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態(tài)特點和生物學特性的評估價值[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15(02):118-121.
陳丁山,劉明輝.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老年腦梗死患者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06):93-94.
李劍鳳,寧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價值[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7,45(09):963-965
許云輝,陳華平,鐘秋琴.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中應用價值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7,28(04):744-745.
曾理,楊鑫榮,余新堂.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06):78.
杜學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09):190-191.